劉曉平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伊金霍洛分校
中學學段的教育,特別是當今形勢下,應試教育確實被更加重視一些。但我們應該在不忽略,或者說兼顧素質教育的同時,把應試教育搞好。知易行難,如何權衡各方面因素,使用何種方法策略,形成有效率好效果的教學呢?專門的,根據應試教育下數學學科教學特點,進行合理有效的數學學科教學,使學生擁有優秀的學習品質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如何把握這個突破口是我們分析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本質的原因,同時也是我們即將要討論的內容。為準確理解其內涵,我們邊分解概念邊從原理開始了解。
(1)自信.自信或者說自我效能感,是做一件事之前對自己完成這件事的期望,如果對自己做這件事充滿了期望,往往會努力拼搏,克服困難,最終很好的完成,不能即時完成也會遲早完成。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肯定不會為之付出努力,最起碼不會全力以赴,最終結果完成不好或者完不成。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出乎意料的,經常因為自信,使得發揮超常,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挖掘后進生的自信力量顯得更加迫切。
(2)堅毅。數學一直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問題組成,通過提出問題,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煉數學規律;通過思考問題,鍛煉數學邏輯推理;通過解決問題,形成數學思維能力;通過總結問題,達到實踐知識能力創新。在這每個過程中,都需要在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之上,拔高提升自己,如果順利,能夠打好基礎形成能力,如果不順利,就會在學習過程中遇阻。問題在數學當中出現之多導致數學學習遇阻的情況出現也多,而且學習過程也伴隨著諸多挫折的出現,較小學初中數學尤甚。因此,百折不撓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學困生后進生希望學習得到改善需多加注意的地方。
吃苦精神的形成伴隨著學習耐力的加強,兩者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促進作用。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反復發生的,比如說計算,推理和練題。有助于學習耐力提高的教學策略很多,雖然這不是全部,但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三點對于吃苦精神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與小學的知識具有直觀性不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變得更多,由于初中所學知識面更廣,具有更好的發散性,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也可以變得多種多樣。又初中生的身體發育智力水平處于更高級的一個階段,擁有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用更多方法來解決學習問題和促進學習效率,用得最多的就是直接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在課堂上針對如何培養吃苦精神這個問題大面積對學生進行施教,并能產生積極正面的教學效果的方法,比如講數學小故事,設計數學活動探究、數學學習方法經驗指導或者樹立學習標桿等都能達到目的。這些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內部知識結構以及心理活動,是一種直接并且高效的教學策略。
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以數學課本教材為基礎,拓展各種其他知識內容來輔助與促進,數學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拓展。數學課堂如果能夠很好的融入數學文化,數學不再是呆板的公式和枯燥的練習,還有很多內涵和外延,課堂也會變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反思,最終達到提升學習興趣的目的。數學文化的滲透在加深數學概念理解的同時,使得數學的本質與應用得到聯系和發現,有利于學生個體探究能力的加強和思維視野廣度的拓寬。
數學文化的范圍非常廣,能較好的被滲透到數學課堂中,產生積極作用的有:數學史、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該三方面的滲透在數學課堂上能產生巨大的功效,特別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學段的教學中,初中階段數學學習要有較大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提升邏輯推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達到能夠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度。
首先,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性格特征呈現出逆反和任性,究其原因是自身意識和價值觀開始萌芽但不成熟的表現,該階段學生同時又表現出脆弱和強自尊,抵制外界的批評和否定,特別渴望他人的認同和尊重。其次,問題前鼓勵,問題后肯定,即使未回答正確,也以其他方式進行肯定,都對學生信心的培養、興趣的激發起正向推動。然后,肯定和激勵一樣,都含有教師對自己的期望,肯定得越多激勵發揮作用的力度越大,肯定得越細期望的目標越明確。最后,問題后的肯定能幫助學生正確歸因,并及時將外界推力轉化為內部動力,培養信心和興趣。
知識淵博且品行優良的教師使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吃苦精神的內發動力把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使苦讀書轉變為樂讀書。讓學生由不愿讀書到真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勇攀高峰的過程很艱辛,但能夠收獲不一樣的風景,只要有目標在,有希望在,有夢想在,吃下去的所有苦都會變成成功后喜悅的甜,一步一步實現自己人生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