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亮
四川省閬中師范學校
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國際化交流與合作,隨之而來的是國際化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自主學習能力強、能力全面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將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主要部分。因此,對于英語視聽說人才的全面培養即將成為主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視聽說人才的培養策略,分析時代大趨勢,同時明確培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加以修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視聽說人才是符合當下語言類人才需求的類型之一,通過對學生英語的全方位多維培養,達到能說、能讀、能聽的人才培養目標。這一人才培養戰略,是對已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擺脫了傳統教學的常態化刻板模式,打破了學生“啞巴英語”、“中式英語”的教學實踐現狀,通過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在深入貫徹新課標改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革,實現全面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從而適應時代人才需求新趨勢,提升學生畢業就業率,具有劃時代的教學意義。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語言應用類人文學科,其重點考察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應用能力。語言能力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人能夠理解或表述通過學習了解的語法、能夠辨析語句和詞語中的歧義、掌握相關文化背景,即對英國的生活習俗、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等文化方面的理解以及相關語言技能的掌握,如聽說讀寫譯。而視聽說的培養就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這是一個由英語教學基礎目的衍射出來的更深層的教學目的。這一課程,將通過多種教學手法對學生的閱讀、寫作、聽力、口語等進行系統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對語言表達的內涵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達到英語教學和培養的目的。
這一部分,是對視聽說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介紹。教師需要明確這些原則,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夠更加有目的的進行教學方案的修改。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不管是視聽還是說的訓練,都偏向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而不是注重視聽說訓練本身。由于長期受這個思維模式的影響,教師通常會默認站在課堂指導地位,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訓練,只單方面要求學生按時完成,這其實是違背學生主體原則的。學生主體原則,顧名思義,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其實這也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在新課標改革后,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的人性化培養,也在逐漸強調要多將注意力從教學內容轉移到學生身上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厘清與學生之間的地位關系,要明確教師與學生地位平等,且學生是課堂核心這一思維。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學生進行擴散性開展,以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實現最終教學目的。
這一原則在于重點闡述視聽說的核心教學方法。在傳統英語教學觀念中,認為視聽說只是教學的其中一個輔助手段,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應試,為了訓練學生的記憶和背誦能力,這其實是一個思維誤區。其實在這一層面上,教師應當對自己進行教學反思。只有教師本身扭轉了這一刻板的觀念,才有可能從實質上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打破思維誤區。視聽說的教學核心,首先是要厘清“視聽”和“說”的關系,究其本質,它是聽說法的一種延伸和發展。但是就現在的發展需求來看,“視聽”仍舊是主要,“說”要稍顯次要一點。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把視聽說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應當把視聽說教學本身作為一個教學核心,才能更加有利于人才的養成。
這一部分將從培養實施策略進行相關的探討。在明確教學原則和教學意義后,就需要進行實踐。因此,關于實施策略的探討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媒體教學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聲音、圖像的展示與表達,可以塑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帶來的優勢,并將這一優勢應用到視聽說教學課堂中來。這一利用方式可以表現為英語原聲電影的播放。英語原聲電影有幾個好處:第一,口語地道。原汁原味的口語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鍛煉聽力,其正確地道的發音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練習口語。第二,電影趣味性強。比起枯燥的視聽說訓練來說,電影更具娛樂性,學生也更加容易提起興趣去觀看,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語言練習。第三,有正宗的文化背景。在原聲電影中,其角色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方式都是非常好的文化背景教學示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到外國的文化和思維模式,而這也是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原聲電影的播放教學達到視聽說訓練的效果。同時可以嘗試讓學生觀看無字幕電影短片,讓學生僅通過聽來判斷電影講述內容,從而擺脫對中文字幕的依賴性。
視聽說人才培養的重點要求之一,就是口語能力的培養。在傳統英語教學課堂中,學生常常學的是“啞巴英語”,過度追求語法的正確和高分數,在口語表達中常常磕磕絆絆,用中文思維翻譯英語,輕重音混淆不清,所學高級詞匯也很難應用到對話中。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模式,構建一個小型口語交流課堂,設置一個討論課題,讓學生以這個課題為中心用英語進行討論。這個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學生沒有口語交流實踐或實踐機會稀缺的問題,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鍛煉自己和對方的口語和聽力,從而達到視聽說的教學目標。同時,小組交流討論也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團隊協作能力的養成。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扮演參與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口語交流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提醒,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進行口語與聽力的日常訓練。
視聽說教學并不一定需要教師進行單獨的課程安排,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做到。英語教材的課文內容通常都比較生活化,這就是一個可以切入視聽說教學的關鍵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具有生活化的課本內容設置在學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重新演繹還原課本內容,并聯系生活練習發生在該生活情境下的英語對話。這一教學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迅速記憶理解課本知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教師要明確,視聽說培養并不是死記硬背,也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創新而變得輕松有趣、靈活多元。
在教學課程方案修改思路逐漸清晰以后,教師也需要及時關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首先,已有的傳統英語教學體系是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的大背景下形成、發展并沿用到今天的,它從教材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程實踐都具有一定的束縛,導致個性化特色課程很難形成。同時,受固化思想影響,一堂英語課很可能就是填鴨式教學,這很有可能會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反作用,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受應試教育的思維影響,很多學生都把學習英語當做是一個任務,很難從中感到興趣,也很難喜歡上英語,把學習英語變成了一個強迫下的被動行為。除此之外,在新課標改革實踐中會出現的通病,就是理論在實操中遇到的困難。理論具有絕對性,是一種理想化的假想,在實踐中會受到許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收到的實踐效果微乎其微。這些都是視聽說人才培養過程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自我素質,反省這些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案,既不能離開理論,也不能與現實脫節。
在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中職英語教學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中職英語教學為技術型人才的語言技能打下知識基礎,讓技術型人才從“啞巴”變為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因此,中職英語教師需要明確這一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以便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在教學理論探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積極吸取實踐經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案,讓教學理論更加適用于實際。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課后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讓教學活動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在視聽說人才培養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養成。視聽說的教學,能夠提供充足的聽力練習、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空間,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視聽說人才的培養是具有必要性的,也就使得英語的教學實踐有了更多的創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