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君/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育強則國家強,人才興則民族興。“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行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按規律辦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律,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列寧指出:“規律就是關系……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①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
這一規律的內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間要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具體展開來說,就是指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適當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礎,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時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經過努力也難以達到的高度。雖然不同時期以及同一時期不同層次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基礎不同,外界環境也不一致,因而不同時期的教育要求以及對不同教育對象的教育要求是有區別的。但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在任何時期任何條件下都是有必要的,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人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理論研究中,多數人都認為,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規范要求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張力”規律正是對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總是處于“它現在怎么樣”與“社會希望它怎么樣”的矛盾運動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解決這一矛盾,推動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是不斷解決這一矛盾,由此而見,“張力”規律揭示了教育過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矛盾運動的基本趨勢,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重要規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規律的研究中,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有人提出“教育者的教育活動一定要適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狀況的規律”,并將其內容表達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狀況,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層次、手段和方法,而教育內容、手段和方法付諸實施,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具有發作用。有的學者將這種觀點歸納為“適應超越律”。這些觀點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就構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一的規律就是揭示兩者之間的聯系及其互動趨勢的一個規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是一定社會思想品德要求的表達者和體現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施加者和調控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教育影響的接受者和教育效果最主要的體現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當他作為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時,他是教育的客體;當他接受教育影響進而進行自我教育時,他便是教育的主體。由此可見: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同時并存且辯證地統一在一起。在一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與自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而有機統一在一起的。這是對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兩種作用的規律性認識。根據這一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注意調動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確實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注意調動受教育者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自我教育的作用,更要注意使兩者統一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兩大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覺影響,包括直接的、間接的教育者個體和群體如學校教師、家長、其他社會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施加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不同教育主體施加的教育影響是一致的,有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教育主體的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乃至經濟利益的差異,他們所施加的教育影響也可能出現不協調音;而在社會發生巨大變革時期,不同教育主體施加的教育影響就更容易出現差異,甚至對立和沖突。這種情況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就突出存在著。這就要求我們對不同教育主體的影響進行自覺地協調,使之同向發揮作用,形成正合力。二是社會環境因素的自發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是一個封閉孤立的過程,而是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各種環境因素對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品德政治教育過程中都在自發地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正面的,也有消極的負面的。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環境因素影響的復雜性,要求教育者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抑制和消除社會環境因素中的消極影響,利用并強化其中的積極影響,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自覺影響協調統一起來,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中言與行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種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言行一致規律反映了言論與行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本質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重要規律。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固然離不開生動凝練的言語,但也離不開具體的行為本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言論和行為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復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言論和行動構成的,言與行,言語和行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統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實質就是要通過言語傳達一定的思想,指導和影響人們的行動。思想政治教育中,言論表達出一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指導、約束個體的行為,而行為也檢驗者言語的可行性和真理性,檢驗著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要認識到言論和行為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得言行合一,言論更真實可信,行動更加持續有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進行深入探索。經過多年的探索,學術界已經基本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的論域,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研究路徑。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的更大突破,必須創新研究的理念,尋找新的研究切入點展開研究。總之,我們應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在新時代朝著科學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注釋:
①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