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盧銀霞/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化的出現、演變、普及及發展,以不可阻擋之勢,對各層次的教育教學活動形成了沖擊。思政課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挖掘信息化之潛力與優勢,以此來助力教學水平的提升也是必然之選。但信息化的融入并非一帆風順的,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也有阻力有困惑,不僅不利于發揮出信息化的顯著優勢,而且還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成效,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實踐展開中,在信息化教學的適用與融入方面,也存在一些典型的困惑與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通過對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現狀及困惑的分析,旨在提出依托信息化助力思政課教學水平提升的可行對策,實現思政課理想的教育成效,助力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修養與法律意識的整體提高。
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展開時,學生的學習與參與興趣極為重要。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自身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興趣較差,對于這門也有根深蒂固地認知,認為此類課程枯燥乏味,因此課堂參與度偏低。通過信息化的教學融入,以學生熟悉喜愛的網絡內容及方式來充實課堂,豐富課堂,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則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政課中,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教學方面。信息技術是工具,是載體,教學效率效果的提升則是最終的目標。依托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將原本艱澀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使原本枯燥的思政課變得生動化、活潑化。因此,課堂上知識的傳授得以更輕松地實現,學生知識的獲取也變得容易起來,教學成效自然得以提高。
信息化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更延伸到了教師的備課、課后的評價等多元的環節。網絡所提供的海量資源與信息,成為教師思政課教學素材的廣泛來源;網絡所形成的教育提升平臺陣地,利于教師展開針對性地學習與提升;依托于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查找教學中的疏漏與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提升與優化。
盡管教學的信息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在高職院校,教師及學生的信息化意識相對落后也是一個普遍現象。部分教師依然延續以往的教學方法,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中極少會有信息化的滲透,即使有相應的內容,也多停留在表面,認識不到位。
從外部環境建設來看,高職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也成為了阻礙信息化教學展開的瓶頸。如今,高職院校引入信息化教學設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對設施的利用、維護等方面則處于滯后的狀態。因信息化教學設施欠缺必要的維護、升級,導致利用起來也存在諸多不便,久而久之,教師教學中應用信息化設備的積極性也大打折扣。
由于思想上的認識度不夠,導致在對學生的思考教學過程中,僅僅是根據教材照本宣科式的講解,而沒有結合時事與具體的事例有針對性的進行舉例分析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導致課堂氛圍不夠鮮活,學生的切入感不強,同時也沒與當前他們感興趣的國內國外流行趨勢相掛勾,與社會問題和師生的日常生活脫節,缺少有針對性地討論,僅僅是能完成上級交待的學習任務,談不上從大局觀,從全球化的視角,去汲取思政養分。
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水平偏低,缺乏信息化應用的正確方式與選擇,也成為當下的一大困惑。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時,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固守傳統教學模式,不愿意改變教學的方法,極少會應用信息化的設施,導致課堂教學相對沉寂。要么過于依賴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將相關知識信息完全地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呈現,導致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不足、創新有限,反而會使得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了有趣的圖片視頻上,忽視了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針對高職院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中的困惑與問題,要進一步發揮信息化的優勢,助力教學水平的提升,需要優化教學路徑,具體從幾個方面來展開:
要將信息化的優勢徹底地體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首先需要教師、學生轉變思想觀念,從思想上認可接受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形成信息化的意識、提升信息化的素養。一方面,教師應該正確對待信息化,將其視作教學優化的可靠工具,使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教學方法的更新。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也要有基本的信息化素養,應該摒棄單純地利用網絡游戲、娛樂的模式,而是善于在網絡中獲取教育的資源與信息,使信息化成為素養提升、成長進步的有效保障。
想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提高課堂”趣味性”,只有讓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被喚醒,從而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必須改進教學手段,通過借助現代多媒體等各種信息化工具,以及互聯網的優勢,結合當下學生愛追逐熱點的心理著手,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思政教育中,可以借此現象做為思政教育體驗式改革的良好切入點,通過組織”辯論式””專題講座式”等多種互動形式發動他們針對此事件積極的獻言建策,引發學生的參與和共鳴,并適時的引導學生透過表象分析實質,促使他們深刻認識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文明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
加強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是保證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高校應從全局出發,積極結合時代發展特征下的需求變化,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落實和完善教育改革體制;首先在理論上提高認知,從思政教育與技能教育工作之間的相通性進行探索性研究,更好地落實與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內容;其次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問題,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化提供保障;進一步加大專業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通過有目的地對思政教師進行長短期培訓,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以及創造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
高職院校方面,通過軟硬件設施的優化,營造出適宜進行信息化教學的良好外部環境,也是突破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瓶頸的有效之路。硬件方面,不單要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而且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使教師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能夠做到熟練應用。還應該定期對信息化教學設施進行維護、更新,使其保持正常工作。軟件方面,致力于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網絡學習平臺,也不失為高效率進行思政課教學的路徑。通過平臺的搭建,引導學生自主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思政課的學習,提升道德素養、獲取法律知識。
對教師而言,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進行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方法的創新,方能助力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整合相關的教育素材,依托于網絡獲取到海量的教育資源與信息,充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信息化直觀、全面、生動等優勢,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使之成為教學的輔助,充分吸引學生興趣,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利用信息化展開高效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參與其中,實現師生溝通、學生合作,在討論中辨明真理,加深對知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