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確指出,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將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師德師風建設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這不僅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也對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教師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在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的同時,要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推動校企深度協同育人,要準確對標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深刻認識師德師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牢記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引導廣大教師更好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怎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條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他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又提出了四個“引路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些講話,不經明確提出了優秀教師的基本要求和條件,也為教師的培養和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首先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在充分肯定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總體狀況的同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在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高職院校要強化主體責任,統一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工作,教師個人要加強師德修養,強化自我約束。通過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學習、宣傳、教育、表彰、督查等活動,覆蓋教學、科研、思政、管理、服務等各支隊伍,充分認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內涵和要求,增強每一位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入心見行”,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良性的監督和激勵制度建設是執行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保障。高等職業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監督機制,多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將師德師風與評優、職稱和教學緊密相連,使得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好壞的“硬指標”。同時,借助于學校完善的校、院(系)、學生三級師德師風評價機制,將監督機制浸入到教學單位和課堂,將每位管理人員和學生納入評選系統。借此評價方法,將良好、人性的監督制度用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即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緊密結合,使得監督制度更為有效人性化、具象化和大眾化。
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錘煉而成的,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通過頂層設計,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充分體現黨中央和全社會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高校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規范,通過建章立制,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其次,要狠抓工作落實,通過細化標準、規范程序、層層落實、加強監督,確保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工作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做到一以貫之、落細落小、執行到位。
要引導教師以理想信念為魂,打造過硬政治素質。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四個自信”,牢記崇高使命,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各級黨組織特別是教師黨支部這個黨的特殊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教育管理服務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領頭雁。每一位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要引導教師以師德師風為本,打造高超育人水平。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形成嚴謹治學、誠實守信,追求卓越、愛國愛校的學術品格和優良學風。
要引導教師以潛心治學為基,打造精湛業務能力。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學術和教育教學上下苦功夫、求真學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科學運用先進技術,積極投身教改實踐,并且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引領學生探求真知、追逐夢想。
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既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途徑。在新入職教師方面,應建立新進教師“導師”制度,選擇一部分德高望重、業務水平精湛的中老年教師擔任新進教師的“導師”,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幫助新進教師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引導他們快速適應學校環境,健康成長,盡快進入工作狀態。每年對新進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對新上崗的班主任、輔導員進行一次以上的師德教育專題培訓;組織教師們認真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領會相關法律法規對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從師德師風教育、人事制度、教學、科研等不同角度進行全方位培訓,使新進教師對高校開展的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各高職院校應建立師德教育學習專項培訓制度,定期開展以師德師風教育為主題的教師輪訓活動,多渠道、分層次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師風教育。要定期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范教育等,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教師〔2019〕10號)明確指出,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標準。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首先要明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范,在此基礎上劃清紅線、亮明底線,建立師德違規行為負面清單和師德檔案,強化規范和約束。在教師聘用、職稱評審、人才推薦、評優評先、年度考核、干部選任等方面采用談話、閱檔、外調等多種評價方式,嚴把政治關和師德關,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同時,要堅持教育培訓與考核評價相結合,做好警示教育和防范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師德考核評價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和問題導向,不斷總結和探索,完善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程序,以及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考核評價的科學化、規范化。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做好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的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是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重要課題。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時把解決教師的思想問題與解決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務求實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認識到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