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才/楚雄技師學院
新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重要任務,并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在意識形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行了論述。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新的時代使命,主動對接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帶來的機遇,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陣地作用,培養出專業素養過硬、思想道德素養高尚的高品質人才。
大數據時代,新興技術不斷涌現,數據量快速增長,信息類型不斷豐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空前的機遇。然而,任何一項新科技的發展都會產生雙面效應,是一面雙刃劍,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征是信息數據數量快速增長,數據類型不斷豐富,因此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的機遇。
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點是數據量的增長,大量的數據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豐富的教育資源。信息資源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涉及到各個領域,信息的時效性更強,因此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教育資源鮮活性更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
2、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數據時代是新興技術快速發展下的產物,這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技術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式”呈現方式得以改變,教師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轉變,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呈現方式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吸引力,激發學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大數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將改變傳統單一化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向立體化、多樣化的平臺轉變。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思想政治課堂進行學習,而且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進行便捷化的學習,使學生零碎的學習時間得以整合,擴大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力和影響力。
4、推動教育從面到點轉變
傳統教育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受時間、空間制約,教育主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是統一化的教育。大數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將發生重要轉變,從注重面的教育向滴灌式教育轉變,聚焦學生個體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并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學習優勢。
盡管大數據時代數據資源快速的增長,但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價值密度低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網絡德育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伴隨著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帶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價值密度降低的問題。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得數量龐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但是資源的針對性不強,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篩選,網絡紛繁的德育資源也加大了學生對優質資源辨別難度。
2、教師權威性弱化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權威性。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不斷得到擴展,可以借助互聯網、自媒體等網絡平臺便捷地獲得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即時性、鮮活性,時代感強。這無疑對教師的權威性造成巨大的沖擊,教師權威性遭到空前削弱,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進一步優化自身素養,提高自身魅力。
3、網絡環境復雜化
大數據時代下,人們思想互動的渠道更為廣泛,不再需要借助現實環境進行交流。人們可以借助相對開放的互聯網進行及時的、便捷化交互,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化。在多元化網絡環境中,學生容易受到外來思想影響,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形成。學生在多元化思潮沖擊下容易迷失自我,思想上出現模糊,政治立場不堅定,從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4、網絡管理難度大
大數據時代下,網絡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如果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自我,容易出現網絡沉迷現象,迷失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不僅如此,網絡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尤其在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智能終端都是一個信息發布源,學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及時的發布信息,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從而加大了網絡管理難度,大學生容易出現網絡道德失范、網絡犯罪等問題。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緊迫。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教育思想,主動對接大數據新的教育環境,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升級。
大數據時代下,課程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的豐富。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大數據帶來的資源優勢,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課程資源體系。課程資源體系的建設,要貼近思想政治教材體系,形成系統化、高匹配度的課程資源庫,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此外,課程體系還要具有擴展性,即堅持以教材為中心,充分整合信息化資源,建立起一套擴展性的資源體系,使課程資源體現出時代感和鮮活性,擴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野,滿足學生課程信息個性化需求。
課程資源體系建設是前提和基礎,但是課程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還需要搭建高效的課程數據平臺。在課程資源數據庫的支持下,高校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對信息資源的訴求,基于數據資源共享建立起“課聯網”。教師和學生能夠借助數據平臺,及時、便捷地獲取所需要的數據,并為信息需求者提供互動的平臺,從而使大數據時代的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的顯現,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大數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無疑需要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這樣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師除了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外,還要進一步優化自身知識結構,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化平臺、信息技術手段等,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要改變簡單化的現象,從而使教師具備一定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通過數據處理手段,對學情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而提高學情分析能力,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實施差異化的教育。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進一步推動課程教育模式轉變,除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優勢,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外,還要基于學生數字化學習需求,建立起開放的課程教學模式,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數字化學習網絡,為學生提供遠程數字化學習,從而擴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應。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根據新的時代使命,主動對接大數據時代,能夠基于新的教育環境,尋求思想政治教育新機遇、新路徑。同時,又要意識到大數據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嚴重挑戰,從而增強使命感和危機感,不斷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優勢,將現代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降低到最低水平,從而使教育技術轉變為教育服務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活性,讓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持久的張力,服務高校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