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貞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縣留守兒童關愛學校
留守兒童生存于特殊的環境中,這導致他們內心敏感脆弱,一旦遇到學習、生活苦難便會陷入焦慮,難以控制個人情緒。維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數學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傳授數學基礎知識的責任,還要切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智力與身心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開展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能培育他們良好的集體意識,使他們認識到集體對個人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在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集體的幫助,避免陷入孤立狀態。合作探究活動能給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空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知識,同時增進與他人的情感交流,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學習目標與情感發展目標。
例如,教師講解幾何圖形時,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論自己見過的幾何圖形,并對這些幾何圖形進行分類,比賽哪個小組能夠說出盡量多的幾何圖形并科學歸類。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思路引出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要求學生說一說這些概念與他們列舉的幾何圖形之間有何關系,或是討論直線、射線與線段各自的特征。農村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難以理解具有歸納、整合性質的問題,此時,教師可利用生活化教學法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為他們開辟心理緩沖空間。例如,教師先列舉生活中出現的時針、毛線等事物,要求各個小組觀察現實事物與幾何圖形的相似之處,并將其分別列入直線、射線、線段等類別中。學生分類的過程也是識別三者特征的過程,通過小組成員的生活化討論,學生會對直線、射線與線段的特征形成初步記憶并產生熟悉感,后續學習的有效性將顯著提升。教師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緩解學生學習新知的壓力,還能使他們找回學習信心,發現生活和知識間的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動能干。隨著合作探究的深入,各個小組的凝聚力增強,學生在小組中的作用也將逐漸凸顯。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情緒,恰當的評價語言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農村兒童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教師應避免采用“一刀切”的評價方式,而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分層評價,尤其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成長的過程,避免唯結果論的出現。
例如,教師在課上提出與基礎知識有關的問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正確答案,而非直接對學生的答案做出判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問題答案,感受正確方法論在指導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形成學習的積極體驗。同時,教師溫和的回答能夠給學生正向反饋,打破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使學生產生和教師溝通交流的欲望。學生敢于主動與教師交流,不再懼怕在教師面前犯錯,教師也能通過評價環節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調整授課進程,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如此一來,課堂提問環節的氣氛不再緊張、尷尬,而是變得輕松、活躍。必要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探究任務,當學生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教師主動提出和學生共同探究,并鼓勵學生:“老師覺得你一定可以完成這項探究任務,看的出來你已經很接近問題的答案了,加油!”小學生受到教師的鼓舞,個人潛能被充分激發,這為他們學習能力與心理的健康發展奠定著基礎。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這導致他們相較其他兒童更容易出現錯誤行為。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習題,部分學生為逃避教師的批評抄襲班級內優等生的作業。再如,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表現得過于強勢,與他人出現不同計算結果時寸步不讓,而非反思自我。學生的問題行為導致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大部分學生的課堂體驗感較為消極。面對部分學生的問題行為,數學教師需用愛心教育他們,使他們認識個人行為的錯誤,在教師的協助下糾正錯誤,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引導他們主動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給予他們鼓勵與幫助。學生感受到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從心理上受到約束,錯誤的行為逐漸糾正。
心理健康教育和數學教學的融合將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留守兒童在教師的關愛下將逐漸改變錯誤的學習、生活習慣,同時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健全的三觀,做到鼓起勇氣克服生活中出現的難題,為個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