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平
置紫砂壺于案幾之上,品茶,讀書,作畫,吟詩,聽曲……大約是中國古代文人最詩意最閑適的生活狀態吧?哪怕是宋代儒學思想正統代表程頤、程顥也會寫“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幻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薄霸频L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知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边@份閑情,多么快樂、實在、悠遠,充滿活潑生機!在老夫子那里,“閑”不僅是生活狀態,更是表達了一種生命態度。
此等“閑”在明清文人詩詞、散文篇章中是很多見的字眼和情狀。明人華淑曾云:“夫閑,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而世俗之所避也…..忙人有之,閑則無也。昔蘇子瞻晚年遇異人呼之曰:學士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名墦利壟,可悲也夫!”清代張潮曾在《幽夢影》中說:“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山,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于是。”
“閑”,更是美學的自我修為。對古人而言,慢生活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體味和思考生活的點滴。有了閑情,有了逸致,人們才能從容舒心地生活,才能有更開闊的胸襟、格局和悠然心境。
在傳統文人理想生活的想象和構建中,“閑”是一個重要概念,這種“閑”不是外在體現的慢節奏,亦不完全是消極性的淡泊人生觀,而是在對抗世俗世界,顛覆功利社會價值觀的一種詩意追求。這種詩意成為感官的伸展,個人情感的寄托,甚至生命的歸宿,成為他們生命至上的選擇。
掩卷沉思,明、清以降,傳統文人士大夫選擇“閑適”作為安身立命之道,有其自身的邏輯和無奈。晚明時期,文人原多抱有“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積極入世姿態,但現實的殘酷又使他們的理想不斷地破滅,終得以佛道修身養性,以“狂禪”的方式穿梭于出世的通道。他們推究于儒學的肌理,又遵從自身性靈的召喚,有時孤傲冷艷,行為偏執,以奇傲視;有時又沉醉溫柔鄉,娛情享樂,同時,又抹不去明珠亂拋、蕭瑟此生的傷感。他們既心存魏闕,又悠游于山林,這種矛盾又統一的人格特征,成為明清文人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魏晉南北朝文人的風骨、宋元時期的文人風尚的繼承與發展,形成了明清文人的風流。
清高自傲、退讓避世的文人學士總要去尋找寄托自己情感、消磨時光、展示才華的途徑,遂將自己的才華和人文情趣借助于工匠之手,體現其清高超逸的思想,“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文人與工匠的合流,使得文人墨客以前的紙上世界、字里乾坤,進一步發展到在木上抒情、在泥中寫意。故而,明式傳統家具、紫砂壺、園林佳景……呈現在眼前的不僅僅是幾件家具,而是純凈、簡素、妙趣橫生,給人以無限遐想的藝術世界,是蘊含于其中作者深沉的情歌、精深的修養、藝術的魅力、獨特的個性、稟賦和氣質?!坝^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只有把感情投注到自然萬物中,才會得到與天地同呼吸,與宇宙共俯仰的自由澄澈的境地,達到內心真正的平靜和融通。
余秋雨曾說:“某一種文化如果長時間地被一個民族所沉溺,那么這種文化一定是觸及了這個民族的深層心理”,“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那個民族的精神和心聲?!?/p>
記得《禮記》載有“孔子閑居”一章,“閑居”本意為“退燕避人”,也就是完成公事、公務后剩下來的時間。那么閑情就自然是指無事可做的閑暇時光里,不可避免地萌生出的慵懶、倦怠、百無聊賴的情緒。也許是古人早就對此洞若觀火,對“閑”格外防范?!吨芤住氛f:“閑邪存其誠”,意思是說防范因閑而入邪、作惡?!胺篱e”最好的方式是“存其誠”,保持對道德崇高境界的誠摯和專注。因而,研讀經典,效法圣賢,也就成為他們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閑情寄托在攻讀經典上。這就是陶淵明為何在“詩書敦宿好”的同時,還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人生排遣方式成就了陶淵明的田園詩、李白的歌行、杜甫的律詩、蘇軾的詩詞賦、張岱的小品文??梢哉f,閑情是一種感性和審美的渴望,是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
乘物心游,我愿與古人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所謂“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歷代文人墨客為我們創造了如此眾多的詩文歌賦、金石書畫、文房雅玩、清辭麗音,在其中浸潤了中國人的情感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紐帶和文化血脈?!扒镉暌缓熖K子竹,春煙半壁米家山”,揚州瘦西湖徐園的一幅對聯,一語道出了多少詩情畫意。鄭板橋說:“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泵髑逦娜说睦硐肷睿彩且淮忠淮袊藗鞒芯眠h的詩意人生。
現代人的生活紛擾繁雜,競爭的壓力、俗務的糾纏,每個人其實都在社會這個碩大的機器里不由自主地浮沉,但一旦閑下來,靜下來,卻又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和寂寞,找不到安身立命之處。倘若一個人擁有高尚清雅的志趣,留有一方自己心靈的后院,保持一份寧靜平和的心態,就有可能進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由暢快境界,找到情感的寄托和歸宿。這是一種放飛,也是一種回歸。悠雅的種子只有成長在生活的土壤里,才會讓人收獲心性的踏實。只要以生活為依歸,平淡中亦有大美。尋閑是福,適情為真。回歸生活,萬物詩情才會為你而生?!罢l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洶涌于名利之城而不知進退者,豈能得此焉?!
“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绷攘葦嫡Z,道盡對器物、對人生的幾多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