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飛/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曲樣,當代著名演奏家、指揮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員,現擔任山東歌舞劇院名譽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他贏得許多國內音樂比賽的大獎,出訪過亞、非、美、澳等50個國家和地區,將竹笛文化和中國民族音樂推廣至世界。同時,曲祥先生吸收世界音樂元素,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使作品的題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他創作了大量的竹笛獨奏,練習曲和大型音樂作品,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專業竹笛教育的發展。代表曲目有:《沂河歡歌》《向往》《列車奔向北京》等。
此外,他創作動力多來源于自身的演奏經歷。曲樣先生用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大多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將自己對祖國的赤誠情感融入到音樂旋律中,并淋漓盡致的展現給聽眾。
《走進快活嶺》創作于1989年,是曲祥先生登泰山時有感而發的作品。在崎嶇艱辛的中山門攀登之后是一段略微平坦的下坡路,這里被稱為“快活三里”,秀麗的景色令他一掃疲憊,心曠神怡,在《走進快活嶺》主題旋律的創作中,他把這種愉悅的感受當作了樂曲的主題樂思,創作了練習曲版《走進快活嶺》的練雛形,然后在《笛子高級練習曲選》一書中發表。
《笛子高級練習曲選》一書中第一首為練習曲《漫步》,第二首為練習曲《走進快活嶺》,第三首為練習曲《邀游》。練習曲《走進快活嶺》于2002年因演出需要被曲祥先生改編成了獨奏曲版本,《遨游》于1998年改編創作為為二胡獨奏曲《綠色的思念》,練習曲《漫步》則仍在改編和創作當中。
竹笛獨奏曲《走進快活嶺》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眾多笛子演奏家分別據自己的理解與心境,對此作品進行了不同的詮釋。此外,它也成為各大比賽指定的演奏曲目。
快板的主題材料在《走進快活嶺》作品中兩次出現。與最早的練習曲版本相比,竹笛獨奏版本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在主題第一個節拍用前附點節奏型代替之前的四個十六分音符。這種小的變化避免了旋律的重復,使旋律更具有律動感,令人耳目一新,描繪了準備攀爬登山的畫面。主題旋律的長度為16小節,音樂輕快,重音清晰,律動感十足,二度、三度的頓音與八度及八度以上的歷音交替出現,使登山過程的畫面生動的浮現眼前。與第一次呈示相比,主題的第二次再現消除了“華彩”部分,并突出了主題旋律。
主題旋律的開始和發展直接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級進的吐音和八度及八度以上歷音的節奏型將攀登者的愉悅心情抒發的淋漓盡致,并通過旋律傳達給聽眾,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慢板的主題材料為16小節,與快板的音樂截然不同,而是運用了新的音樂材料。旋律多以級進為主,沒有快板那樣跳度大的吐音。
在調性上,《走進快活嶺》經歷了A大調-G大調-A大調-D大調-A大調共五次轉調,其中A調-G調為遠關系轉調,A調-D調為近關系轉調。整體音樂主題以明亮的A大調為基礎。華彩部分離調手法的運用使旋律更加神秘莫測,將泰山風云變幻的場景展現在聽眾眼前。
盡管慢板部分是開朗的G大調,但所流露的音樂色彩卻深沉而抒情的。因為慢板部分使用的是D調笛子筒音“2”的指法。與G調梆笛對比聲音沒有清脆明亮。而D調曲笛本身柔和而寧靜的音調更加深了慢板部分的抒情性。
再現部快板主題的調性回歸此曲主調,即A大調,但隨后在屬音調D大調中發展了補充部分的音調。最后尾聲部分與引子首尾呼應,再次回到了A大調。《走進快活嶺》將中國傳統作品調性與西方大小調調性結合使用,并大量而豐富的運用離調和轉調,豐富了作品旋律色彩和音樂形象。
《走進快活嶺》的曲式結構為西方傳統的由再現的三部曲,A部分的結構為無再現的二段式。首先,b樂段有近50拍的自由散板,盡管a樂段和b樂段兩部分的小節數分布不均勻,但自由散板的出現均衡了a、b兩部分的樂句長度。其次,b樂段音樂材料與引子的主題音樂形成對比,它在引子主題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模進,因此A部分的結構為無再現的二段式。最后,因為技巧的集中突出展現,b樂段為華彩樂段。它的旋律在A大調屬音上半終止結束,為B部分轉入G大調做屬準備。
B部分的曲式結構為三段式,引入了新材料。一方面,d樂段為輕快的吐音,c樂段為延續的連音,二者之間旋律銜接自然,沒有清晰明顯的段落之分。另一方面,除了最后四小節,c'樂段完全再見了c樂段,該段開放終止于下屬音上,這種不穩定性也正是綻開型中部的特點,隨后進入A'部分,即作品的再現部。A'部分的曲式結構也是兩段式,再現部分用補充性段落代替了自由的散板。其a樂段完全再現A部分的a樂段,與A部分不同,d樂段在最后完全終止。補充樂段建立在一個新的調上,旋律從平緩抒情逐漸發展推至結尾前的小高潮。
旋律方面,在之前練習曲版的《走進快活嶺》基礎上,作曲家修改了補充樂段和尾聲,增添了華彩和慢板部分。以自由節奏作為旋律的散板突破了速度和節奏等的限制,為音樂旋律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作品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之后進入一段由慢到快的旋律,級進的連音與跳進的頓音交替出現,緊接著是整體逐漸上升的旋律,而音符走向則為三音一組級進下行,營造出從近處眺望群山的氛圍。之后連續顫音下行,仿佛又收回目光來欣賞周圍的景色。最后連續的歷音將崇山峻嶺淋漓盡致的展在聽眾眼前,由漸快到漸慢的八度跳音生動形象的描繪出落花飄飄,鶯歌燕舞的美麗畫卷。練習曲版的《走進快活嶺》的尾聲與引子的音樂材料相呼應,結束在八度不規則的跳音上。而獨奏版的《走進快活嶺》與引子的音樂材料為屬主關系,相比練習曲版而言更富有終止感,整體下行的六度跳音也描繪出游人漸遠山脈漸隱的畫面。
綜上所述,《走進快活嶺》的旋律豐富多變,既有對巍巍泰山的細膩描繪又飽含曠達愉悅之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將泰山的美景與滿腔熱情緊密結合在一起。
在演奏樂曲時技巧的運用至關重要。一方面,不同演奏技巧運用在同一音符,產生的音樂效果會大不相同。另一方面,作為管樂器,氣息的控制對竹笛的演奏效果有著關鍵的影響,因此分析氣息的運用也非常重要。
在舌頭方面,《走進快活嶺》剛開始的第1-8小節即引子部分,就是連續的六度、八度吐音。用吐音演奏這些大跳音程時要求做到發聲輕快靈活,短促有力,將攀登者輕松愉快,激昂的心情傳達出來。
在手指技巧方面,引子中,顫音與歷音結合運用,在演奏顫音的同時連接上歷音,吹奏歷音時要均勻清楚展現每一個音符且不能漏音,這就需要手指具備極高的靈活度與彈性。
氣息的運用與樂曲情緒變化息息相關。第41-54小節打破了方整的節拍格局,是二拍子與三拍子交替演奏,這樣旋律的起伏增添了音樂的韻律,樂句的力度由弱到強逐步進行,音區也不斷攀升,合理的運用和支撐氣息將情緒推向一個小高潮,為之后出現的華彩樂段做好鋪墊。
本文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主題調性、結構旋律、演奏技巧等方面研究,淺析了笛子獨奏曲《走進快活嶺》的音樂風格。曲祥先生的作品既含有旋律性和技巧性,又在音樂的發展之中將細膩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出來,形成獨具曲祥特色的獨特藝術風貌。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走進快活嶺》時不僅要注意演奏技巧的順利完成,還應剖析和領悟作品風格,并將其融入到音樂旋律的演奏中,力求仔細處理每一個樂句,每一個音符,從而帶給聽眾更生動更細膩的樂曲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