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紅 王九敏/河北傳媒學院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是在世界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適應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為培養高層次、專業性、應用型翻譯人才而設立的,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各方面的探索與研究,一直是高等院校關注的重要課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做到與語言服務產業對接,對優化翻譯碩士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各個高校的一線教學人員和研究人員都對翻譯碩士實踐環節的培養模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摸索。何剛強教授在學術論文《“四重憂患”伴“三關失手”——我國翻譯專業研究生教育何去何從?》(《上海翻譯》,2016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目前國內翻譯碩士培養的諸多問題和困境。程維、魏子杭等在《歐洲高效翻譯人才多元化培養一窺》文中指出西方的翻譯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優勢以及對我國翻譯人才培養的啟發(《中國翻譯》,2015年第5期)。另外,根據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在2018年對56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院校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60%以上院校存在專業人才培養理念不夠明晰、人才培養模式與翻譯產業化發展結合度不高、教師和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不夠強等諸多問題。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與所在翻譯碩士教學團隊探索了“雙PBL”的翻譯實踐教學模式,并且在近幾年的運用過程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實際效果。
作為擁有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唯一一所民辦院校,我校在人才培養專業領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將翻譯人才培養定位于影視和傳媒領域的高端筆譯人才,一直堅持在專業人才培過程中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在過去的五年教學實踐中,嘗試將“問題驅動+項目導向”相結合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運用于翻譯碩士培養環節,在翻譯實踐類課程和實踐項目之間實現橫向與縱向結合,全面提升我校翻譯碩士人才培養質量。
我校將“問題驅動+項目導向”相結合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稱為“雙PBL模式”,其中一個PBL指的是在翻譯工作坊的實踐教學中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另一個PBL指的是充分利用翻譯中心和校外實訓項目,進行“項目式教學法”,即Project-Based Learning。依照“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翻譯碩士培養的全過程”的宗旨,將專業特色實踐課“筆譯工作坊”與產教融合項目相結合,實現問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并行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供真實任務情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和項目開展完成的基礎上解決實踐問題,構建知識結構。
問題驅動教學法主要運用于特色實踐課程“筆譯工作坊”中,在基礎筆譯、新聞翻譯、字幕翻譯等課程的學習基礎之上,梳理學生在新聞翻譯和影視字幕翻譯領域的各種問題,由導師組給出診斷性學習評價。將學生在專業翻譯領域內的問題作為學習起點,以問題驅動來規劃工作坊的選材和學習計劃。工作坊貫穿翻譯碩士1-4學期,采用“翻譯+研討”的方式進行。首先,在課程設計上由翻譯碩士導師團隊共同研討,完成實踐目標的設定。第二步是責任教師團隊的構成。所有筆譯工作坊教師均為翻譯碩士導師和具有影視傳媒翻譯經驗的年經教師。教師團隊組建之后,以實踐目標為導向,選擇有難度梯度的影視和傳媒翻譯材料和音視頻材料,并對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按照每學期實踐教學的進度分配給學生。學生要完成對原材料的翻譯、修改、審校;然后在課上進行研討。所有材料均以影視和傳媒領域筆譯的具體問題為中心,逐個突破專業內容翻譯的難點。第三步是工作坊團隊建設。工作坊授課教師團隊逐漸形成各自的主攻領域,通過對每次工作坊研討內容進行技術處理,借助翻譯軟件和實訓平臺,逐步構建影視與傳媒領域的特色語料庫。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PBL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在開展過程中,首先是對與問題相關的翻譯理論的梳理和回顧,然后是結合每次翻譯實踐活動進行的技巧回顧,以及對翻譯實踐質量的審視,最后是翻譯成果展示和評價。學生和教師的課后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形成對影視傳媒翻譯理論的創新性運用,甚至是基于特色實踐基礎上形成創新性理論成果。
導師組對每個學生精翻的譯文逐篇批閱,對典型問題進行分析,在課堂研討環節與學生的述評和小組研討相結合。在此過程中,導師團隊是翻譯實踐問題的提出者、實踐材料的選擇者和設計者和翻譯結果的評估者。該工作坊教學模式能夠夯實語言基礎,構建專業知識結構,彌補專業課和實踐課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案例庫得到不斷充實和完善。鑒于每一屆學生在專業學習和實踐能力有相似問題,這些翻譯案例對日后教學工作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項目式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的運用主要體現在翻譯項目教學和校外實訓環節。校內翻譯項目主要依靠產教融合和翻譯中心,利用校內翻譯項目,如原創影視作品字幕翻譯、融媒體工作室新聞翻譯項目等,使學生在讀期間進入翻譯項目流程,所有項目的管理和運行均由學生在實踐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在此過程中,翻譯碩士不僅完成文字材料和視頻材料的翻譯工作,還根據專業特長結成不同的翻譯項目組,進行職責分配和項目流程管理。而且,翻譯中心承接的社會商業稿件和翻譯項目可以使人才培養與翻譯產業深度結合,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熟悉翻譯產業的崗位職責,強化從業能力。
另外,以項目為依托的實訓方法,還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如字幕制作、版面設計、網頁翻譯等與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吻合的翻譯內容。學生組成的項目組在進行翻譯項目過程中,不僅僅要根據任務分配流程完成各自負責的文字部分和技術部分,更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走向職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翻譯中心可以讓學生在讀期間就模擬翻譯公司的運營方式,每一個項目的運作完成都是一次最佳的鍛煉機會。近年來,市場上翻譯項目規模和復雜度日益上升,翻譯項目管理人才日益成為市場緊缺人才。翻譯碩士的就業出口也不單單是指勝任口筆譯的翻譯崗位,而是要具備能夠勝任語言服務產業每一個環節的崗位能力。
因此,雙PBL模式在橫向方面,以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專題型工作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對工作坊教育模式和運行過程的管理,充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筆譯實踐能力。在縱向方面,以項目為導向,結合翻譯中心和實踐基地項目管理模式,從項目管理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方面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通過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做到“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提高為根本、以培養職業化翻譯人才為目標”。
根據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部分的翻譯碩士畢業生缺乏創新創業能力和語言服務產業的就業能力。在語言服務產業不斷發展和從業人員不斷細分化的過程中,該模式有助于實現翻譯碩士在專業知識和行業知識的雙方面提升,從行業和角色細化等方面實現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