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倩 彭卓琳 吳晞沐 郭德強 吳修圓/西南民族大學
土家族位于湘鄂渝黔交界處的武陵山區,是一個勤勞勇敢、熱愛生活的民族。其民族文化是在獨特的山區環境和悠久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神秘、野性的山地文化。土家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無不體現出土家族文化的魅力與特色。
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土家族服飾通過一些特殊的圖案、飾物等,來表達土家族神秘的傳統[1],如土家族兒童的虎頭帽仿照虎頭的形態。土家族服飾雖儉樸實用,但領、襟、袖等地方會有細節處理,頗有民族美感和特色。土家族菜肴以酸辣聞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土家人不僅“喜酸辣”還“好豪飲”。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就是土家人民愛生活、好客的映照。還有一個就是吃臘味。在土家人的菜單里萬物皆可腌、萬物皆可熏,過年的臘肉、臘腸、豆腐都是熏制的,再配以自家腌制的酸菜,可謂是人間美味。
土家族所居地區的氣候和地勢造就了土家吊腳樓的名聲。吊腳樓作為土家族地區最為常見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價值是人居環境、風土民俗和民族審美觀念有機結合的綜合體。[2]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土家族傳統的活動已逐漸轉化為具有健身審美意味的娛樂活動。如梯瑪上刀梯、茅古斯、擺手舞等。它們中的許多動作是直接模仿土家人生活中的場景,例如打糍粑、種田。這些活動無一不展示出了土家人的智慧。
手翻書,指有多張連續動作漫畫圖片的小冊子,因人類視覺暫留而感覺圖像動了起來,不限主題,不受篇幅的限制,內容可長可短。[3]其實質就是最原始的動畫。起初在繪制動畫時,人們會借由類似的方式將動畫紙上下翻動,來檢查每張動畫的流暢度。而今在市面上也有販售類似的手翻書玩具,或是動畫繪制學習者在繪制過程中為記錄各動作間的差異而形成的畫稿。但其在教育上尤其是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十分稀少,研究和開發的空間還很大。
將土家族文化進行挖掘、提取,與手翻書相結合,投入到幼兒教育中,可以寓教于樂,使幼兒在“玩”手翻書中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土家族文化的魅力,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里了解到少數民族文化。
而以手翻書的形式與民族文化結合也增加了“書本”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幼兒的翻閱興趣。使得幼兒在翻閱中,動作和視覺達到真實的體驗,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發展、小肌肉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不僅能達到“學習”和娛樂的效果,而且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情感認知上幼兒也能獲得滿足。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各民族地區的自然人文資源、生態環境、傳統文化構成了強大的沖擊,給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近年來,土家族人民在改變現狀和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民族的東西很容易被當作絆腳石給拋棄掉,這就造成了消除貧困與民族文化多樣性保護之間的矛盾。[4]盡管后來領導部門為土家族文化傳承提出了一系列的保護理念,為土家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保駕護航”。但更重要的是將這個民族的精神傳承下去。怎樣傳承呢?教育是進行知識教育的重要途徑,文化傳承顯然要從娃娃抓起,這個時期更容易塑造幼兒的價值觀和認同感。
1、促進幼兒道德品質的培養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不同環境、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會形成不一樣道德品質。通過土家族文化課程讓幼兒了解到土家族背后所隱含的品質特點,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下讓幼兒體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土家族兒童常常會玩的游戲有“土地持拐棍”、“耍石砣”、“騎竹馬”等。在這些游戲中,幼兒可以身臨其境去感受勤勞、互助、合作、等優秀的民族品質。
2、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生活是藝術之源,獨特的民族語言;優美的民間舞蹈;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等[5]各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在藝術上也各有千秋。這是民族的資源,也是幼兒園開展藝術課程的一座資源豐富的庫存。就土家族的藝術資源而言,可以開展的幼兒園課程有:舞蹈欣賞與教學“土家擺手舞”、“土家寶寶體驗秀”的土家服飾時裝秀、“咚咚喹”吹奏欣賞(頗具特色的土家族單簧豎吹樂器,能吹出歡快清脆的旋律。)等一系列頗具土家族風味的活動。[6]幼兒在這些活動中既能了解民族文化,又能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和體現美。
從我們的項目《基于手翻書形式的土家族文化傳承研究(兒童向)》研究的進展以及效果檢驗考慮,我們需要此項研究在幼兒園進行實施、檢驗與改進,因此我們團隊與四川省成都市某幼兒園進行了項目合作。
經過與園長的協商,將大班(月亮班)作為我們項目的落地班級,我們根據該班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一份“以手翻書形式的土家族文化傳承”幼兒活動方案,并與實踐班級老師進行交流,不斷修改課程方案。最后課程活動方案確立為七個課時,涉及的課程內容為:(1)讓幼兒認識手翻書;(2)幼兒制作手翻書;(3)幼兒自由發揮繪制一本屬于自己的手翻書;(4)教師介紹土家族文化,引導幼兒將土家族文化與手翻書制作結合起來;(5)將幼兒制作的手翻書進行一個分享與展覽;(6)家長開放日,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手翻書繪畫。
在經過7周的課程活動后,可以明顯感受到幼兒的進步。幼兒從以前對手翻書一無所知到能夠自己制作手翻書;從只能畫4-5頁畫面到如今可以獨立畫完16頁的手翻書;從對土家族文化知之甚少到能夠認識到一些土家族的風土人情,且能通過手翻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土家族文化的印象。
本次在幼兒園實施的課程基本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即通過手翻書這種有趣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土家族。在最后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我們誠邀了班級中幼兒的家長與幼兒參與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一本山茶花盛開的手翻書,活動結束后,我們請家長填寫了活動問卷。在問卷中大部分家長們反映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少數民族文化,也鍛煉了孩子的繪畫能力,專注力品質等,提議以后可以多多開展此類活動。這些反饋表明,我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家長們的肯定。
首先,因為我們初入班級,對班級幼兒的各種發展水平缺少了解,導致我們在寫活動教案時,活動目標設定較高,使活動的效果減半。其次,在活動開展的時間上,有時候花費時間較長,使得幼兒的興趣注意力分散。最后,如何更好地將民族元素融入手翻書制作活動中,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點。我們需要花心思去選擇適合幼兒繪畫能力和水平的民族元素,并將其適當的融入到手翻書中。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會在課后與班級教師的相互交流,每次活動的方案都會提前交與老師閱覽檢查,如有問題可以提前進行修改。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總結經驗,進行改正并在以后的活動中盡力做到最好。
民族文化的熏陶與傳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信在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在民族文化傳承實踐中,傳承的起點會著步于幼兒。以手翻書的形式承載土家族文化內容,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土家族文化特色。同時還可以利用土家小游戲、文化活動等引導幼兒更為深入的感受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