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紅
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因為知識的基礎性,所以教師都是以閱讀和寫作進行分步進行,閱讀就是進行課文的解讀,學習基礎知識,而寫作則是進行技巧和結構講解,讓學生做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取都較為呆板,基礎知識不能深刻理解,無法靈活應用,寫作練習也較為困難,不能將寫作知識進行應用,制約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應用,改變現狀,使閱讀與寫作教學可以相互促進,提高教學有效性。
讀寫結合不是單純地將閱讀和寫作教學進行結合,而是依據閱讀和寫作的作用和需要做多種教學形式上的改變。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以寫促讀,以寫作來促使學生做深度閱讀,形成閱讀對比思維,也可以以讀促寫,以閱讀理解為基礎讓學生做寫作,將閱讀知識進行應用,在寫作中吸收。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學生不再是單一性的識字、閱讀,符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可以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變得積極主動。
讀寫結合教學還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內容做有效性的理解。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都是依靠教師的講解或者自我理解,在理解上也就會出現不夠深刻和不能有效應用的情況,影響語文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學習的有效進行。讀寫結合法讓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能做知識的多樣化理解和應用,也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所應用參照,有助于語文語言建構和應用素養的提升。讀寫結合教學還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方式方法,學生可以從中能夠進行自我反思,完善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也就能高效地去做知識積累。
德育是小學階段所有學科的教學重點,其中又以語文為最。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文化,為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但是直接的提取進行呈現,小學生肯定不會接受和理解,也就使德育失去了效果,還會降低學生語文學習的感受,影響語文學習興趣。讀寫結合的進行讓語文知識中的德育內容得以呈現,并且借助知識的學習,學生也就可以接受德育內容,有效開展了德育教育。
新課改的融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環節真正的“小主人”。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古板的教學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形式,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環節之中,增加讀寫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比如教師在講解《我愛家鄉的楊梅》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楊梅的具體模樣,然后提問學生“文中描繪的楊梅樹和楊梅果子,分別有哪些特點呢,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對我們說什么呢?”簡單的互動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們一起朗讀文章內容,并且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在文中通過劃線的形式標注出來,緊接著教師可以配合課本內容,通過視頻的形式,為大家展示楊梅生長的過程,讓抽象的書本知識內容,能夠有客觀、立體的展示,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有趣的課后作業。如“蘋果的味道,我知道”“這些水果是我的最愛”等等,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讀寫結合教育自然而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有效發揮出讀寫結合的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以單元為模塊來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教學。小學語文教材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也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教材內容都是以單元為單位的,而且每一單元主題也不相同,單元內的文章表達方式上也會存在差異性,所以對于學生讀寫、積累等方面的要求也會存在差異。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時候,可以以單元來為學生展開作文訓練,通過這一方式來引導學生結合幾篇文章閱讀主題來進行寫作訓練,這樣學生就能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更好地把握閱讀文章所表達的深意與思想,促進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真正幫助學生領悟教材之中所講述的寫作方式。例如,教師在為《壯麗的祖國山河》這一單元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這一單元幾篇文章景色描寫的方式與技巧,然后基于此來展開寫作訓練,這樣學生就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與提升。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需要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應用,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可以隨著知識的學習有效發展,推動自主學習的有效進行,加深語文知識的教育屬性呈現,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有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讀寫結合教學可以有效落實,把握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需求,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