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長江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20425)
慕課,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型的開放式網絡課程。2011年,第一個MOOC平臺起源于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將其人工智能課程放入互聯網吸引大批學生學習。隨后出現Coursera、Udacity、EXD等平臺改變了慕課的教育面貌。國外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高校積極開展慕課建設,并形成逐年增長的趨勢。
自2014年中文MOOC平臺(愛課程網和網易云課堂)聯合北京大學等高校推出高校課程開始,MOOC課程也持續增長。MOOC平臺的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說明了慕課教學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廣。高等教育學校慕課基于本專業的具體情況展開,其教學實踐也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幾年在全世界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時期,慕課為全球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風景園林專業在中國大學MOOC、好大學在線、在線課堂等國內各大慕課平臺課程數量不多,其中中國大學MOOC園林檢索課程約184門(精品課程12門),景觀設計檢索約10門,手繪(環境、室內、建筑、工業等)檢索約97門,但沒有針對景觀手繪表現技法的課程;“學堂在線”平臺園林檢索課程約184門;好大學在線慕課平臺園林檢索課程2門,手繪課程2門,其中包括景觀手繪表現技法的課程。
景觀手繪是風景園林專業、園林專業等相關專業的必備技能,更是后續設計表達的重要手段,手繪表達是對設計者思想的有力表達和設計內容的充分展示。《景觀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的關鍵在于演示手繪技法,要切實的口傳身授。但是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課程的學習存在各種問題如下。
(1)由于培養計劃和課時的局限,很多高校沒能設置相應的線下課程。即使開設線下課程,線下課程課時有限不便于學生反復學習和演練。學生疏于練習忽略手繪技法,不能及時復習。
(2)學生的學習大部分來源于制圖基礎、美術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導致學生在專業表達有所不足。特別是平面圖和植物的表達上尤為欠缺。
(3)手繪學習與其他課程脫節,銜接性較差。練習中忽略與風景園林專業的設計表達,形式化結構表達嚴重。在學習其他網上課程時與該課程不能及時結合。
(4)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學生主動積極性不高,教師“一對多”教學效果不突出。
基于課程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建設景觀手繪表現技法慕課,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整合美術、園林設計初步、植物造景、風景園林規劃原理等相關專業課程,將基本的設計原理融入到手繪課程當中。并為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轉變奠定基礎。
根據風景園林專業特點,優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傳統的知識點,結合基本的專業其他課程劃分知識點,時間控制在10~15 min之間,保證每個園林要素形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以便學生快速獲得完成的知識點,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知識點的重構,除了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的掌握和學習之外,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習情況的監督和考核。以“好大學”在線《景觀手繪技法》課程(www.cnmooc.org)中的第二章景觀單體及組合表現為例,如表1所示。

表1 景觀單體及組合表現知識點重構
教學模式由單一的線下教學轉變為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
3.2.1 教學內容
MOOC課程視頻時間10~15 min,根據知識點劃分,以手繪表現要點的講解和演示為主,注重網絡資源可以重復使用,同時提供教案、大綱、講稿、作業、臨摹習作等內容。
線下針對性較強,采用隨堂作業為主,注重現場教學的時效性,檢驗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成效。
3.2.2 教學形式
線上形成教師團隊答疑,形成“多對一”的教學特點;線下師生當面交流,提高因人施教的實效性。為達到較好的繪畫及制圖能力,采用多分層次的教學設計,最終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時間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確定學習的時間及內容,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時間集中在16:00~18:00。以 2020年春季教學為例,根據學習時間,可以調整教學的線上交流時間及批改作業的時間結構(圖1)。

圖1 時間段學生人數占比
3.2.3 教學成效
線上教學采用提交線上作業的方式,“多對一”作業批改模式,衡量作業成績的標準不僅僅是手繪能力,還包括設計內容的參考。線下以課堂作業的提交為主,形成即使完成效率,提高學生的定時完成手繪能力。
(1)設置了線上學習、線下討論的模式,線下團隊教師根據線上線下交流問題的種類、難易程度等分組討論,針對小組答疑;線上針對每個同學問題答疑,形成“多對一”的教學答疑模式,對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獲取知識,形成多分層次的教學設計。提供線上資源共90個,其中視頻資源81個,文本資源9個,臨摹習作17個。線下結合教學任務完成針對性講解。
(2)2019~2020下學期(2020年春季學期)“好大學”在線課程線上選課學生人數457人,學生組成多樣,學生在平臺留言豐富,提交作業和平臺上交流頻繁,學習效果顯著。提交主觀練習數841人次,習題數量2078次,批改作業558次;視頻瀏覽量21713人次。
(3)2019~2020下學期(2020年春季學期)選課人數分布范圍較廣,其中廣州人數最多。廣州選課人數242(51%),修學分人數231(49%),分修學分人數11(2%)。
根據課程特點、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過程,不斷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完善課程建設。
(1)調整線上課程開放時間,可以分6次開放。尤其增加寒暑班的開設,有利于學生利用假期學習。
(2)根據現有的線上相關統計數據,改善線上答疑時間,時間選擇學生上線人數較為集中的14:00~18:00之間,便于學生發帖和減短交流間奏。
(3)調整作業批改進度,學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并組織課題組針對作業線上答疑。
(4)完善線上臨摹習作稿件類型和數量,增加學生臨摹的可選性,豐富繪制圖庫,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并吸納學生優秀作品加入臨摹習作。
(5)線下交流結合線上問題針對性教學,提高線下教學效率,完善線下教學學習內容,使線上教學內容成為線下內容的有力補充。完善《景觀手繪表現技法》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
針對《景觀手繪表現技法》課程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優化完善線上課程,既能夠滿足線下教學的延伸,也能夠完善風景園林專業MOOC體系的形成;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體現了網絡時代高校教學的課程革新,更為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