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優化語文教學。農村地區資源豐富,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把握此優勢,從多方面入手,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該文將從融入大自然、走進社會生活、聯系家庭等方面入手,就如何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進行詳細說明。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驅動著廣大語文教師打破教材和課堂的限制,充分利用地域優勢,開發、利用多樣的課程資源,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b)-0112-0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Rural Senior Middle Schools
ZHOU Tao
(Mengba Middle School, Mengba Town,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Gansu Provice, 744506?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require teachers to develop and use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optimize Chinese teaching. Rural areas are rich in resources,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grasp this advantage, from many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I will start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e, social life, contact with the family, on how to develop the use of languag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detail.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made clea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driving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teachers to break the restriction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lasses, make full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develop and utilize diversified curriculum resources, enri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
當前大部分農村高中語文教師對課程資源概念認知不深刻,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源,機械地按照教材內容灌輸知識,如此不僅白白浪費了農村地區自然風光、民俗民風等資源,還局限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對農村地區現有的資源進行了分析,嘗試采取如下措施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1? 融入大自然,挖掘素材性課程資源
大自然是一座寶庫,風雨雪霜、果園農田、園林花卉等,無一不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尤其農村地區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大都保留著原始的風貌,獨特的風光,濃郁的人文氣氛,為我們呈現著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因此,在組織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挖掘農村地區寶貴的自然資源,利用現有的資源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比如,在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中,不乏描寫自然景色的文章,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刻畫,旨在寄予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所以,筆者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將學生帶入來講,廣闊的自然環境中,使學生們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具體地,以《歸園田居(其一)》為例,作者在書寫這首詩的時候,先從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接著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和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其中,詩人借助田畝、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為我們形象地展現了鄉村生活。如此生活是大部分農村高中生極為熟悉的。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現了平和的鄉村生活,將學生們帶入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們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聯系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對詩歌中描繪的場景進行品析,從而體驗到詩人寄予其中的情感。
除此之外,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還鼓勵學生們回歸生活,挖掘多種多樣的農村資源,和小組成員們一起進行制作,為參演舞臺劇、課本劇等提供道具,進而在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過程中,將課文中的內容形象地演繹出來,幫助學生們通過切身的體驗,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質量,同時獲得無限的閱讀樂趣,為提升閱讀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走進社會生活,開發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教學的實施歸根結底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盡管我國的文字語言正在趨向規范化,但是,在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還保留著方言。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結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組織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農村教師要重視方言,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引導學生與老一輩進行溝通交流,積累方言詞匯與普通話相差較大的詞匯,在對比中區分方言與普通話,建立對語言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且,在學習方言的時候,學生還要追本溯源,探尋方言的發展過程,從而感悟地方文化。農村地區除了具有方言資源之外,還有豐富的民俗民風資源。對民俗民風的探尋,其實就是對民俗文化的探尋。
因此,在組織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根據農村地區的文化資源,為學生們精心地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們在主題活動的體驗過程中,搜集文化內容,感知文化內容,從而在開拓視野的過程中,建立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自然而然地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具體地,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尋找家鄉多彩文化”的主題活動。在活動開展之初,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們談一談自己對家鄉文化的認知,說一說自己的家鄉有哪些特色文化。在學生們暢所欲言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內容。據此,筆者按照學生們的表達情況,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根據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情況,為他們設計了搜集飲食文化、語言文化等任務。在布置了任務之后,學生們需要利用周末時間,與小組成員一起采取多種方式,如走訪長輩、查閱報刊、上網等方式,搜集與相關的家鄉文化。在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筆者鼓勵各小組選派代表,展現該組的搜集情況。在全班學生的通力合作下,我們看到了多種多樣的家鄉文化,建立了對家鄉新的認知。接下來,筆者為學生布置了“暢談家鄉文化”的寫作任務,驅動學生聯系所搜集的信息,自主書寫,將自己對家鄉文化的認知、情感表達出來。
3? 置身家庭,整合語文課程資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呼吁廣大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聯系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將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實現家校合作,在通力協作下,促進學生發展。盡管農村高中生父母的文化素養不盡如人意,無法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但是,他們身上所積累的農業種植生產經驗、工作經歷等,都是城市父母比不上的,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因此,在組織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引導學生置身家庭中,利用點滴時間,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觀察,通過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積累寫作資源。也可以在與父母的互動過程中,積累生產、生活經驗,為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筆者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情況,為他們設計了農業生產、種植經歷等寫作任務。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們帶到田間地頭,與農民進行溝通,使學生們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建立對農業生產的認知。同時,鼓勵學生們幫助農民伯伯進行種植,通過切身的體驗,獲得獨特的認知。如此互動、體驗,學生們不僅可以獲得業余生活的豐富,還可以自主地積累寫作素材,為提升寫作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為了幫助學生們塑造健康心理,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還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邀請家長進校園,組織座談會,由家長向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幫助學生們在傾聽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同時就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向家長提出問題,在與家長的互動中積累生活經驗,感受到家長身上的智慧,樹立良好心理,塑造健康的道德品行。
總之,在組織農村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在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指導下,建立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正確認知,并回歸農村廣闊的生活天地中,深入農村生活,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體驗自然情境的過程中,實現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水平;幫助學生在走進社會生活,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幫助學生置身家庭生活,在觀察長輩、與長輩交流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打好寫作基礎,進而使學生在有效的課程資源輔助下,獲得發展,推動農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宋祥,徐蘊琦.農村高中語文教師知識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基于部分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農村高中教師的調查[J].現代教育管理,2016(8):74-78.
[2] 劉蘊瓊.新課標視野下的農村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D].閩南師范大學,2016.
[3] 王木清.依托“三農”開發農村高中語文課程資源[J].基礎教育研究,2016(6):17-18.
[4] 朵瓊.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5] 王雪秀.農村高中文言文教學困境調查及解決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5.
[6] 王鳳鳴.農村高中學生語文探究能力的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7] 劉鋒.農村學校語文課程地方資源開發與利用芻探[J].成才之路,2018(12):58.
[8] 劉興祺.黃岡鄉土語文課程資源在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開發和利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7.
[9] 劉艷清.豐富內涵拓展延伸增加厚度——高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構建[J].語文教學通訊? D刊(學術刊),2018(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