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國存在的一個社會現象是被繼承人生前有意逃脫債務問題,亦或遺產繼承實踐中某些因素影響,導致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為此,本文將著重研究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
關鍵詞 繼承法 債權人 利益 保護
作者簡介:劉嘉,慶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政、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087
遺產繼承最基本的目的是維系社會財富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在近些年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遺產繼承中卻存在諸多矛盾和糾紛,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遺產繼承實踐中侵害債權人的利益就其中之一,這也間接說明當前所頒布實施的繼承法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對此,應當探究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的表現及原因,之后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修訂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制度,從而維護債權人的權益,同時保障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一、現行《繼承法》中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有關規定
(一)被繼承人債務清償原則
回顧人類財產繼承實施與發展歷程,了解到最早提出的是全面的繼承,即繼承人不僅要承受被繼承人的財產權利,還要承受被繼承人財產方面的義務。這就意味著繼承人需要同時承受繼承的義務和權利,因而被稱為無限責任繼承原則。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無限責任繼承原則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進而予以修改,提出有限責任繼承原則,即繼承人以其繼承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對被繼承人所負責債務承擔優先清償責任。而現如今,我國繼承法中所提出的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規定就采用有限責任清償責任,意在維護繼承者的繼承權利,同時也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二)《繼承法》中采用的有限責任繼承原則
查閱我國《繼承法》中條款,可以確定現階段采用的是無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原則。但該原則是相對的,也就是如若繼承人自愿將被繼承人所欠債務全部償還也是可以的。由此可以看出該原則實施的本質是通過限定責任的方式來明確繼承人需要承擔的遺產義務范圍,但卻不對范圍以外的債務清償責任予以約束。具體表現如下:(1)首先,繼承人需要清償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稅款和債務,尤其是其繼承遺產的實際價值部分。在此基礎上,繼承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繼續為被繼承人償還其他債務。(2)如若繼承人放棄繼承,那么他將沒有責任償還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3)繼承遺產并不能妨礙債務償還,也就是繼承人需要優先償還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之后再執行遺贈。(4)繼承遺產,需要考慮繼承人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如若其因缺乏勞動能力而無法支撐生活,不能強制繼承人清償債務,而是要留有部分遺產。(5)遺產分割中若同時兼有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未清償債務,那么首先要清償債務,即先用法定繼承部分清償,如若不足就由遺囑繼承和遺贈部分清償。若只有遺囑繼承、遺贈、未清償債務,那么對于債務清償需要遺囑繼承和遺贈按比例負責[1]。
二、債權人利益受侵害的表現及原因
(一)債權人利益受侵害的表現
客觀來講,通過按照《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來執行和維護債權人利益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弊端或漏洞,導致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具體表現為:
1.生前侵權
有些被繼承人生前并沒有認真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反而通過非正常手段來處理遺產,降低遺產的償債能力,以此來逃避債務清償責任。這種特殊的侵權行為,與普通侵權行為,它會因為被繼承人逝世而侵害債權人的利益。常見的情況是被繼承人有意的通過看似合法的行為來隱蔽和藏匿財產,如無償贈與他人財產、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財產、無故放棄自己特定的債權等,這說明他動機不純,屬于侵權行為。
2.普通侵權
普通侵權是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的典型情況,主要表現為繼承主體比較復雜,并且參雜了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等多種情形,致使債權人權益維護比較困難。這就使得普通侵權的特征表現為侵權諸多較多且復雜;在被繼承人逝世到債務清償完畢這個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侵權現象。
3.規避侵權
繼承執行過程中繼承人無力或者故意逃避償債責任。無力償債可能是因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加之勞動能力缺失,所以逃避債務;可能是繼承人直接放棄遺產繼承,進而逃避債務。而故意逃避債務,則是繼承人只想繼承遺產而不償還債務,通過采用一些手段來逃避償債。由此可以看出,規避侵權所具有的特征是侵權主體主要表現為繼承人或遺贈人;大多數情況下受侵害的是繼承人或遺贈人所面對的債權人[2]。
(二)債權人利益受侵害的原因
為什么會在繼承實踐中屢屢出現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的現象呢?通過對我國繼承法及社會大環境予以了解、調查及分析,發現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主要是有以下原因所造成的,即:
其一,國民法律觀念淡薄。也就是國民雖然知道要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少接觸法律知識,對法律條例知之甚少。在別人侵害他們利益的時候,難以真正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
其二,社會干預乏力。為了維護國民權益,建設法治社會,存在諸多司法機構。但因遺產繼承事件屬于家族內部事情,其中關系復雜、狀況多變,所以司法機構介入其中也難以理清頭緒,解決遺產繼承問題。相應的存在遺產繼承之下的債務清償問題就難以得到權威機構的幫助。
其三,法律制度不健全。1985年4月15日全國人大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之后一直沿用至今。雖然伴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繼承法內容有所修訂,但也無法規范和解決多種因素、多種狀況造成的繼承實踐中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問題。
三、《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存在的缺陷
客觀來講,繼承實踐中債權人利益得到維護,需要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所以,在債權人利益頻頻受到侵害的情況下,需要分析和明確《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存在的缺陷,以便探索行之有效的完善之法。
(一)遺產范圍過于狹窄
對比分析國內外遺產實踐中債權人利益保護情況可知,國外實施兩種立法,一種主要由英美法等國家所采用的積極財產,另一種主要由日本、瑞典等國家采用的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而國內采用的是有限責任繼承原則,這需要準確的劃分繼承人的遺產價值部分,之后才能確定所要履行的債務責任。又因為繼承人遺產價值劃分缺乏準確的、合理的、科學的標準,加之《繼承法》中明確遺產繼承范圍只包括積極遺產,同時積極遺產說明不全面,這不僅使得遺產繼承范圍過于狹窄,同時遺產劃分也不夠準確,相應的遺產實踐中債務問題的處理難以清楚地、合理地解決,容易造成侵權現象的發生[3]。
(二)未能兼顧繼承人利益和遺產債權人利益的平衡
繼承法中所采用的無條件的限定責任繼承制度更多地保護了繼承人遺產繼承,而忽略了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繼承人在沒有任何條件約束的情況下僅按照繼承原則或者遺囑就可以獲得遺產,而債權人要想維護自身的利益,就需要先明確債務責任主體,之后要求其償還債務。而這一過程中可能因為債務責任主體復雜、債務優先得到償還的法律依據不清等因素的影響而使債權維護受到阻撓,最終損失利益。這也充分說明了當前對于繼承人利益和遺產債權人利益的維護并不平等。
(三)未能明確規范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期限
客觀來講,明確繼承人接受或放棄遺產繼承的期限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讓債權人在這個期限結束之后明確債務責任主體,進而要求履行債務清償義務,維護自身的利益。但因現階段我國繼承法中并沒有規范接受或放棄遺產繼承的期限,這就使得遺產繼承開始到遺產分割的時間不定,相應的被繼承人的遺產是否歸屬于繼承人不確定,那么遺產債權人無權要求繼承人履行債務責任,這勢必會使債權人處于被動狀態,隨時可能面臨因某些因素影響而使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
四、《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完善的構想
(一)更加科學合理的界定遺產繼承范圍
其實,遺產繼承范圍界定是否科學合理,不僅關系到遺產償債能力執行是否到位,還關系到我國繼承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因對我國繼承法的學習與實踐應用中了解到其中第3條件、第4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規定將遺產繼承范圍僅局限于積極財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遺產債務履行中債權人的地位。為了改變此種局面,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立法內容,囊括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也就是繼承人在享受繼承利益的同時承擔相應的繼承義務,使繼承人與債權人處于平等的位置,同時維護彼此的利益[4]。
(二)實施有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
因無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原則間接造成了債權人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在構想完善的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之際,筆者建議將以上原則中的“無條件”改成“有條件”,同時明確繼承人接受或者放棄遺產的期限。
之所以建議這樣修訂繼承法,主要是希望通過實施健全的、完善的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可以使繼承人能夠在一定的期限之內確定是否繼承遺產,進而明確債務責任主體,以便要求其履行債務償還責任。同時也可以讓繼承人享有繼承選擇權,進而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繼承方式,之后根據自己的選擇而履行義務。比如繼承人放棄遺產,那么就可以不用履行的債務清償責任;如若繼承人接受遺產,那么就認真履行債務清償責任。
(三)進一步完善遺產管理的制度
進一步完善遺產管理的制度,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即遺產清冊制度和公示催告債權人制度的完善與實施。首先說明,遺產清冊是記載被繼承人遺產狀況的簿冊,而遺產清冊制度的完善與實施是為了讓債權人明確被繼承人所擁有的財產,進而保證自己的利益在遺產實踐中優先得到償還。當然,為了保證遺產清冊制度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應重點明確公證處為主管遺產清冊工作的機構;遺產清冊制成時間;遺產清冊的內容;遺產清冊造價的處罰條例等。而為了保證公示催告債權人制度可以有效實施,發揮作用,應注意明確公示催告責任主體、公示催告方式、公示催告方式、公示催告申報日期、公示催告未申報的法律后果等[5]。
五、結語
在我國頒布實施繼承法之下依舊頻頻出現債權人利益受損的情況。這說明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存在諸多缺陷。對此,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界定遺產繼承范圍、實施有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進一步完善遺產管理的制度等舉措來改變現狀,提高繼承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法律效力。
參考文獻:
[1] 黃穎.論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M]//陳葦.家事法研究(2009年卷).北京:群眾出版社,2010.
[2] 楊波.試論繼承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法律完善[M]//萬鄂湘.婚姻法理論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3] 楊森,江得水,郭陽.實用繼承法學大全[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80.
[4] 張敏.論遺產分割中對債權人的法律保護[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
[5] 唐云國.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M]//萬鄂湘.婚姻法理論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