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斌 李海蓮
摘要:通過探討提高養殖場疫病防控能力的關鍵措施,表明養殖場應增強防控意識,充分重視防疫法規、技術規范的學習和運用,同時轉變過度依賴疫苗的觀念,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做到依法防控、科學防控,才能有效防控。
關鍵詞:動物疫病;綜合防控;養殖場
中圖分類號:S851.3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0-0034-02
近年來,國家為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對動物疫病分類制定防控政策,采用強制免疫、強制撲殺、監測凈化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養殖場數量多,規模大小和防控技術參差不齊,學習技術經驗的渠道有限,一些養殖場對疫苗過度依賴,把注射疫苗作為主要防疫措施,甚至是惟一措施,在遭遇突發重大動物疫病襲擊時,特別是無疫苗預防的疫病,會疲于應付,手足無措,以至造成重大損失。對于養殖場來說,增強防控意識,掌握動物防疫法規和政策,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預防、控制動物疫病。
1? 增強法制意識,做到依法防控
動物疫病是造成養殖場經濟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這一風險因素無時無刻不對養殖場造成威脅,稍有不慎,對養殖場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不但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更有可能給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如果養殖主體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會因為違法行為導致疫情擴散和蔓延,必將受到行政處罰,承擔民事責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同時,由于其他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造成養殖場蒙受經濟損失時,卻不能有效地采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所以,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養殖場不但要掌握疫病防控技術,還要掌握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防控動物疫病。
動物防疫法規是指與動物防疫相關的法律、條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等文件,防疫法規規定相關主體責任與義務,是養殖場依法防控的行動指南,是政府部門和主管部門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的依據,是養殖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保障。常見的防疫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等。隨著國家法制化建設和農業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推進,防疫法規和執法體系進一步完善,主管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監督,養殖主體依法生產經營、依法防控是必然趨勢。
2? 轉變觀念,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養殖場應轉變過度依賴疫苗的錯誤觀念,科學規劃和設計養殖場,采取免疫和抗體監測、消毒、病原監測和凈化、隔離、無害化處理、生物安全等綜合防控措施,落實各項防疫制度,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防控動物疫病。
2.1? 科學規劃養殖場地
養殖場的選址和規劃設計,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決定養殖的成敗,防疫因素是必須考慮的,應做到選址科學、布局合理、防疫設施設備完善。一是處理好養殖場選址。養殖場的選址,應綜合考慮防疫條件、環境保護要求、水資源與土地資源條件和人文社會環境等因素。在防疫條件方面,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和《農業農村部關于調整動物防疫條件審查有關規定的通知》(農牧發〔2019〕42號)等相關文件的規定,確定選址。二是要合理設置生活區、生產區,并設置隔離設施,合理布局獸醫室、無害化處理區域、隔離區域、糞污處理區域,圈舍之間應有適當的防疫距離,清道與污道分開。三是建設消毒通道、消毒更衣室、消毒池、圍墻、防蟲網、防護林等設施和隔離屏障。
2.2? 科學免疫和抗體監測
免疫被看成是最方便有效的疫病預防措施,養殖場不能過度依賴疫苗,但做好免疫是關鍵性、基礎性工作。以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為基礎,開展強制病種的免疫,統籌做好常見病、多發病等地區流行病的免疫。制定適合養殖場的免疫程序,不要輕易照搬其他養殖場的免疫程序。在免疫過程中應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切忌一顆針頭打到底,免疫不換針頭可能導致群體性快速發病,特別是緊急免疫時,風險更大。定期科學抽樣,檢測免疫合格率,評估免疫效果,確保達到相關標準要求[1]。
2.3? 消毒
消毒是養殖場防控動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涉及場外、場區、車輛、人員、物料、工具、飲水等方面的消毒。應根據消毒場所和消毒范圍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注意消毒池、消毒墊的消毒藥水要保持足量、有效。人員從場外進入場區,除了消毒還應同時更換衣服、鞋子和淋浴。在配制消毒藥劑時,嚴格按照說明書、按濃度使用。要全方位、不留死角噴灑。消毒劑作用時間是關鍵,不應出現消毒時間不夠就用水沖洗。
2.4? 疫病監測和凈化
養殖場應配合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完成疫病監測計劃,參與采血、提供各種相關資料,主動向獸醫部門報告動物疫病。疫病凈化采取免疫、監測、撲殺和風險評估等措施,有效控制疫病,消滅動物疫病,降低損失。養殖場是疫病凈化的主體,滿足條件的養殖場,在當地縣級、鄉級人民政府組織下,根據國家防控政策,制定適應本場的疫病凈化措施,積極參與無疫區、無疫示范場點建設。
2.5? 隔離措施
隔離分為檢疫隔離和患病動物隔離,從外場引進的種畜禽必須嚴格按規定進行隔離飼養,檢查合格才能混群飼養??缡?、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應按照《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的規定隔離觀察。特別是在特定疫病發生時期,應在引種之前按規定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且結果符合要求,到場后應隔離觀察一個最長潛伏期。而本場的患病動物需要與健康動物隔離觀察、診斷、處置或治療。養殖場應制定有效的隔離制度,專人飼養。
2.6? 無害化處理措施
無害化分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糞污無害化處理。
病死動物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農醫發〔2017〕25號規定,根據不同疫病,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做好消毒,保存好無害化處理相關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可以作為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資料,對于查找病因分析疫病規律有重要作用。
對于防疫而言,糞污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等,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經過水體污染、蚊蠅等引發傳染病。糞污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肥料化、飼料化、能量化等,可有效減少病原,減少蠅蟲滋生[2]。
2.7? 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在疫病綜合防控方面,還應樹立生物安全防控的理念,設置場外、生活區、生產區、圈舍等多層防控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項風險因素,目的是把疫病阻擋在養殖場之外。生物安全防控屬于系統工程,重點是對人員、車輛、物料、畜禽進出和蚊、蠅、鼠等其他生物管控進行制度化管理,并落實措施[3]。
3? 小結
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養殖場應增強法制意識,系統學好、用好防疫法規,同時轉變過度依賴疫苗的觀念,采用綜合防控措施,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防控動物疫病,減少疫情風險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劉寶毅,劉寶華.利用抗體監測結果科學防控動物疫病[J].吉林畜牧獸醫,2014,35(12):65-67.
[2] 張家才,胡榮桂,雷明剛,等.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家畜生態學報,2017,38(1):85-90.
[3] 胡? 浪,陳永鵬.淺議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J].農技服務,2014,3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