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紅
【摘要】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體驗式教學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小學生思維和外在行為活動的結合,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更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本文主要通過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提出有利于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高效實施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體驗式教學是當前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大教師運用到課堂上。在英語學習中,體驗式教學提倡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各種活動接觸和感知英語,讓學生對所學到的英語知識產生親身體驗,促進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消化與吸收,達到認知和情感的協調發展,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因此,面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面對各種差異,怎樣把體驗式教學模式更好地運用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一、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由于農村地勢偏遠,經濟、交通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落后,導致小學生的課外資源有限,體驗活動的范圍很小。農村大部分小學生家里都沒有網絡設備,無法獲取相關的英語課外知識。再加上農村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比較陳舊,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還是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的少。除此之外,受農村多種因素的限制,教師很難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相關活動,學生因缺少這樣的實踐體驗,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極其低下,這嚴重影響了英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第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也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新課改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所學的知識,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尤其農村的孩子,他們的實踐活動很缺乏,沒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意識。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開展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In a Nature Park這一課時,教師應該把農村的大自然當作英語課堂,帶領學生走進真實的nature park中。讓學生在這樣比較新奇有趣的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親身體驗熟悉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在學習中獨立思考,拓展創新思維。然后教師引導所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對nature park的思考和感受,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加熟悉掌握課文內容,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
第二,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英語情境,引出學生相關生活經驗。由于小學英語課文內容好多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題材廣泛,涉及到很多家庭、愛好、交友等方面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夠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利用這一優勢創設英語情境教學,這將有利于學生新語言知識的構建。所以,作為農村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改變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引入生活的舞臺,讓學生尋求英語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學生在學習In the library這一課時,課文中涉及到很多需要學習的新知識,針對“祈使句”這一難點,教師就可以把教室當作閱覽室設置成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在閱覽室里提前張貼一些像Don't eat /crush /shout等公共標識圖片,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認識這些標志,在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平時在什么地方能夠看到這些標志,并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看到這些標志應該怎么去做。像這樣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體驗這樣的生活情境,就更容易熟悉和掌握祈使句的表達和使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教學體現趣味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由于小學生各方面發育并不成熟,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這個特點,善于運用簡筆畫、實物、圖片等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相關的競賽、游戲、唱歌、說順口溜等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讓英語課堂氛圍真正的活躍起來,每個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例如,學生在學習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味覺方面的單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三個空杯子,課堂上教師分別給學生的空杯子里放入酸、甜、咸、辣各種調料,讓學生親身體驗品嘗,這時候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表情,在不同表情中就愉快地掌握了課文中所要學習的味覺單詞。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搶答比賽,利用英語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單詞進行造句,教師每說出一個單詞,學生紛紛舉手搶答,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在規定的時間內,哪個小組造的句子最多,哪個小組就勝出,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課堂結束前,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放學后,利用所學的食物幫助媽媽做一道菜,在做菜的過程,學生就可以對此單詞進行記憶,實現了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
第四,運用智能化評價,體驗成功的喜悅。鼓勵和贊賞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催化劑,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受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與城市孩子相比,會有一定的消極、自卑心理,再加上小學生本身的特點:愛表現、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注重教師的表揚等。所以,作為農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獎勵機制,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等,都可以讓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在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和贊賞學生,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成功的需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例如,Good Job!Excellent!Very good等,這些方式都可以用來評價學生,而不僅僅是Good這一種評價方式。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問題,回答不上來,或者是回答不正確,教師要給予鼓勵,千萬不能去挖苦、諷刺,這樣很可能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既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更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的發展。
體驗式教學對農村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因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要對體驗式教學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尋求更好的體驗式教學實施策略,為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進.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38,183.
[2]曹建梅.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