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關鍵詞】修身立范;正己樹人;班主任;李庾南
大家敬佩李庾南老師有諸多原因,就我而言,因為師從李庾南老師,有幸經常得到她的悉心教誨。接觸多了,不僅感佩她教書育人的藝術成就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教育情懷,更是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她修身立范、正己樹人的崇高品格。李庾南老師是真正從一線奮斗出來的教育家。
一、品格立范
20世紀50年代末,在愛國衛生運動中,李庾南老師帶著學生清洗糞池,當學生有畏難之意時,她不說教,而是率先走下去沖刷。當學生們看到當時20多歲的漂亮“姐姐班主任”不怕臟、不怕累,就一個接一個地下去了,沒有下來的,也不再捂著鼻子。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學農運動中,李庾南老師帶領學生到農村插秧,當學生有退縮之意時,李老師依然是什么也不說,只是脫了鞋,卷卷褲腿,第一個下了水田。學生們在“媽媽班主任”的感召下,也紛紛下了水田。
其身正,不令而行。李老師言傳和身教相結合,以德立身、以德立范、以德施教。她一直教育學生:從原始人群的“刀耕火種”到今天的“辦公自動化”,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勞動不僅創造了社會,也創造了人類本身;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祖先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社會勞動者,祖國的接班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勤勞勇敢的優良品德,不僅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也關系到我們國家富強和民族興旺。李老師就是這樣一位人師和經師合二為一的卓越班主任,她初心不改,立德樹人,以實際行動做學生的標桿。
二、精神立范
人的一生既會經歷順境和成功,也會遭遇逆境和挫折,在順境當中能否不驕不躁,在逆境當中能否不氣餒不消沉,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李老師時時處處培養青少年學生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直面困難、追求卓越的品質。她和學生講“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幾十年的奮斗史,推心置腹地告誡學生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面對別人的質疑、事業的瓶頸、課改的艱辛,她自強不息,忘我地學習。為了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她曾經每個暑假赴高校學習,接受專家學者的個別輔導;為了撰寫論文,她一天奔波幾座城市,向有關專家、學者求教。她堅持課改理念,努力探索,積極反思,不斷挑戰自我。
一次,李老師去延安講學,乘坐綠皮火車顛簸二十多個小時,途中發現一條干涸的河床,河底的石頭都顯露出來,有些人背著籮筐在河里撿些什么。李老師回到班級后跟學生們說:“看著他們的身影,我想起‘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我仿佛也在一條河里,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我在研究你們,研究數學中的自學,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自學?又應該怎樣培養自學能力?這樣想著,時間就悄悄過去,旅途辛苦和疲憊也悄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孩子們,敬業不是口號,而應該化為切實的行動,以虔誠恭敬、精益求精的姿態,殫精竭慮后方能體驗到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愉悅。”
三、行動立范
李老師將教書與育人完美地融合起來,把自己優秀的專業知識、行為習慣、思想品德轉化到學生身上,使之成長、成才。李老師經常會讓班上的學生看自己的兩本備課筆記:一本封面日期是假期中,一本封面日期是開學后;一本主要備的是課堂教學的過程,還有一本是梳理知識導圖、整理拓展題。細心的學生發現,李老師的備課筆記中有許多橡皮擦過的痕跡和不同色筆寫的補充文字。看完后,李老師請學生檢查一下自己的寒假作業,再談感受。有學生說,自己的作業雖然正確率挺高,但跟老師的筆記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態度也遠不如老師……李老師鼓勵道:“你對自己的評價非常中肯,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有學生說,翻看自己的作業,發現之前應付的成分很多,缺少真正的深度思考,從沒有做過總結和拓展,以后要借鑒老師的方法,在反思中提升;有學生說,自己感到很慚愧,對老師在作業本上留下的批語視而不見,辜負了老師的期望……李老師則及時點撥:“你有學好數學的天賦,如果再務實一點,一定可以超越現在的水平,再上一個臺階,成為更好的自己。”
李老師的節儉是出了名的。她不肯浪費一點糧食,吃飯時,盤子里不留一粒米,一根菜,直至光盤。她不注重物質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她說:“我們現在處在豐衣足食的美好時代,要居安思危,勤儉節約,這是一種堅守,一種精神的堅守。”她喜歡穿紅色衣服,她說:“我很自信,紅色是適合我的顏色。”李老師在每次上課之前都會認真整理儀容儀表,因為她很尊重學生,也很尊重教師職業。
幾十年來,李老師始終如一,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師德、美好的行動贏得一屆屆學生的信賴,也塑造了一批批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習慣的人。李老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知識才學、性格情感,甚至語言、動作、儀表等,都成了學生們學習的對象和仿效的榜樣。學生們崇敬她、愛戴她,在大家的心中,不老的李老師就是一座豐碑、一位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