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明
【關鍵詞】師生關系;家校合作;管理智慧
李庾南是一個傳奇,其教學藝術爐火純青,班級管理出神入化。每逢中考發榜,南通市民議論的話題無非是:今年的狀元是否出自李老師的班級?前十名中有幾個是她的學生?多少個學生考進了江蘇省南通中學、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一屆兩屆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可能是一種偶然現象,但屆屆學生都如此優異,不禁讓人聯想和猜測這其中究竟蘊藏著什么秘密。
2004年9月,我的兒子有幸到她班上學習,使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她的教育工作。從第一次家長會到最后一次班會,只要在南通,我都盡量參加。這是陪伴兒子成長的一種方式,更是仰望李老師教育風采的難得機會。她是一位名不虛傳的教育家,能得到她的培養是兒子一生的榮光。對此,我滿懷感激。
讓學習成為一種追求
李老師是位出色的班主任,不僅班級常規管理得好,而且善于創新。第一次開班會,她就提出建立一個10人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協助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由于在高校工作,我被選為家長委員,這一做就是三年。
剛剛入學,學生之間比較陌生,為了豐富課余生活,幫助學生相互認識,李老師在每周一、三下午放學前增加了一節活動課,主要是展示才藝、加強鍛煉。在才藝展示活動中,學生們表演了手風琴、國標舞、薩克斯、詩朗誦、小合唱等,精彩紛呈,使這些來自不同小學的同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感情也越來越融洽。至于體育活動,李老師雖然年過花甲,卻仍然和學生們一起打籃球。兒子放學回家,說起李老師的三步上籃時總是眉飛色舞,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個班上的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心悅誠服,恐怕與她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很大關系。
轉眼就到了期中考試。李老師說,孩子復習迎考很辛苦,建議家委會組織一次短程旅游,讓他們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我們也認為學習應該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經過商量,我們決定利用周末時間開展一次研學旅行,最后大家選擇了上海。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集體出行,一路上歡歌笑語。他們游了上海灘,逛了城隍廟,還參觀了復旦大學,探訪正在復建的老校門、具有江南特色的燕園和被譽為“中國高校第一樓”的光華樓。當聽說李老師1994年就摘得以復旦大學老校長蘇步青教授命名的“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為自己能有這樣的數學名師而自豪。學生們還見證了復旦大學百年華誕,了解了蘇步青教授創建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聽說蔣學模教授撰寫的高校教材《政治經濟學》發行量達2000萬冊,得知王滬寧教授已調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對科學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復旦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直指引著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李老師說過:“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認真學習,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其高明之處在于,她從不講大話空話,而是相機而教,強調自悟自得,讓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
讓青春成為一種力量
作為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教育家,李老師對人才培養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她認為,學生的成績固然與其智商有關,但情商的意義也非同一般,更不能抹殺。如果對智商和情商的認識有所偏頗,教育效果就會打折扣。她充分肯定智商的作用,并堅持不懈地開發學生智力,但她更關注情商的價值,認為只有情商和智商協調發展,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從初一升入初二,學生們即將摘下紅領巾,加入共青團。但很多班主任對這方面往往重視不夠,導致一些學生只有“入隊”的榮譽感,而沒有“離隊”的依戀感。李老師認為,這是班隊工作的一種缺失。于是,她組織全體學生慶祝最后一個兒童節,以此告別天真爛漫的童年。那天的教室布置得格外喜慶,黑板上懸掛著少先隊隊旗和共青團團旗,校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以及全體任課教師都盛裝出席,中隊長主持會議,出隊旗,行隊禮,齊唱少先隊隊歌。學生們先后發言,重溫少先隊的燃情歲月,還表演了文藝節目,讓“離隊”也成為一道風景。
到第二年上半年,班上已有20多名學生填寫了入團申請書并得到校團委批準。為此,李老師召集任課教師和家委會開會,就如何舉行入團儀式開展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當下的初中生入團時既缺乏強烈的愿望,也沒有隆重的入團儀式,這是產生“信仰危機”的重要原因,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從入團抓起。經過磋商,我們決定利用“五一”長假,組織學生瞻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在烈士紀念碑前舉行莊嚴的入團儀式。
在午后的蒙蒙細雨中,學生們走進了莊嚴肅穆的雨花臺,這里蒼松翠柏,郁郁蔥蔥。他們先后參觀了殉難烈士墓群、紀念亭和紀念館,最后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紀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新團員舉起右手向團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他們的聲音雖然稚嫩,卻鏗鏘有力,我從中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后來,無論是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是參訪南京大學,無論是瞻仰中山陵還是夜游秦淮河,他們都表現出樂于助人的品行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大成人了。
李老師組織的教育活動之所以能直抵心靈,是因為注重以“真”的場景感染人,以“情”的力量鼓舞人,以“思”的智慧啟迪人。15年過去了,該班多數學生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卻依然記得烈士紀念碑前立下的錚錚誓言。
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
中考,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中如期而至。這次考試難度偏大,數學、物理非常靈活,語文、政治開放題多,學生們能否經受住嚴峻考驗,這讓所有家長都捏了一把汗。
然而,一切擔心都是多余的,學生們發揮得特別好:班級平均分超過了660分,全班58個人中有21位學生的成績在700分以上,28位學生的成績在692分以上,錄取通中、一中的人數達到44人,比例高達75%,其中3位學生進入全市前10名。那一次,我的兒子名列全校第一、全市第二,也考出了進入初中后的最好成績。
當李老師的帶班成績再次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時,我忽然明白,她的學生不僅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突出,而且德才兼備,博學多才。三年來,我們從未聽她高喊過素質教育,但她踐行的恰恰就是素質教育,她是一個“行勝于言”的實干家。
教育學者朱永新認為,世界上有兩類教師,有一類教師“為生存而教育”,而另一類教師卻“為教育而生存”,李庾南老師就屬于第二類。畢業典禮以后,李老師再次召集家委們開會,提出自己的擔心:考得較好的學生或許會沾沾自喜,而考得不好的學生卻可能自暴自棄,如若去拓展訓練基地開展一次訓練,應該有助于這些心理問題的化解。及時發現苗頭,加強主動干預,是她班主任工作的鮮明特點。即使學生畢業以后,她也沒有放棄教育責任,令到場的家委們感動不已。
那是一個悶熱的天氣,連一絲風也沒有,只有蟬兒躲在樹葉下長鳴,學生們卻玩得很開心,并從中得到許多啟示:“信任背摔”使他們意識到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只有在團隊中才能找到個體的安全感;“飛躍斷橋”使他們意識到人人都有恐懼感,但只要跨出一步,就能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空中單杠”使他們意識到盡管目標很高,只要奮力拼搏,人人都能實現;“逃生墻”使他們意識到雖然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總之,這次拓展訓練使大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蘊藏著的巨大潛能,只要有信心有勇氣,就能站到新的起點,迎接新的挑戰,逐夢新的人生。
回到啟秀中學已是傍晚,夕陽的余暉染紅了天空,也灑滿了校園。學生們戀戀不舍,他們自覺地站到那棵700多歲的銀杏樹下,想再聽一次李老師的囑咐。
李老師愉快地回憶起和學生們度過的美好時光,說著說著,她的聲音就哽咽了,但她很快調整好情緒,激情澎湃地說:“最值得我自豪、記憶和珍惜的是我們這個班集體,是班集體的凝聚力、正氣和永遠向上的精神,讓這一精神伴隨我們永遠的人生行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為你們祝福,為你們加油,為你們祈禱,祝你們一路順風、前程似錦!”
學生們報之以一陣歡呼和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是發自肺腑的,是對李老師這1000多個日日夜夜辛勤操勞和無私付出的衷心感激,也是對這位從教50年、年近古稀的教育家表達的崇高敬意!
回家之后,兒子的情緒依然激動,久久不能平復。吃完晚飯,他悄悄走進書房,給李老師寫了一封長信,回望學習生活,訴說他的畢業感言:“我愿自己是一顆星星,在啟秀這片廣袤的夜空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