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表達自己見解的主要途徑,而大學生已經成為其中最為活躍和龐大的力量,一方面,在網絡上肆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的復雜化也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觀點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的新聞輿論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下,高校如何發揮其正向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特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實際對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引導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全媒體;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2-0-02
一、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形式、輿論環境、傳播渠道及受眾群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推動,網絡已經成為各種社會輿論以及個人利益訴求的表達平臺,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溝通和發表意見的格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轉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伴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獨占鰲頭的時代已經遠去,自媒體、新媒體影響越來越大,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進入全媒體時代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隨著社會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和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日漸覺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借助不同的媒體渠道和平臺表達自身愿望和訴求,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社會民主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對學生進行調查的過程當中發現,盡管線上表達已經成為大學生主要的表達方式之一,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言論,僅有46.3%的同學表示自己曾經通過網絡平臺發表過自己的觀點,有超過半數的同學(53.7%)雖然經常使用網絡,但是從未或很少進行過意見表達。由此可見,雖然有近一半的同學進行過網絡意見表達,但更多的同學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仍持觀望態度。
二、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特點
在全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作為使用新媒體群體中最活躍的力量,在網絡意見表達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意見表達的自由化與匿名化
跟現實世界不同,網絡世界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有發表觀點的權利和便利,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參與者,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網絡表達的匿名化正使得一些同學在進行網絡意見表達時不計后果發表一些不當言論,這種言論缺乏理性,具有強烈的消極性和煽動性,很容易在網絡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表達形式的多樣化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和網絡平臺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從一開始的QQ、QQ空間、人人、博客,到后來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再到現在非常受歡迎的小視頻和各類直播平臺,這些平臺的出現給了大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機會進行自我意見表達,尤其是伴隨著網絡一起成長起來的“90后”和“00”后,更是成為當中十分活躍的群體。
(三)表達的從眾性和盲目性
大學生的年紀基本集中在18-23歲這樣一個范圍,這個年紀正是一個人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斷形成且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學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缺乏理性的思辨能力,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很容易被網絡上一些不實的言論所誘導甚至是利用,比如會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這種盲目的從眾心理導致學生容易在進行網絡意見表達時出現非理性的行為,如:對他人的惡意評價、網絡暴力、人肉搜索、對社會熱點問題是非不分等情況。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這些言論很可能在大家的響應下發展成為有害的輿論。
三、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引導策略
(一)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
要想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首先要走近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知道學生所關心和關注的,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可以建立學生思想問題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對于學生的訴求要重視,真正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
(二)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給高校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互聯網為媒介,多種思想文化滲透進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真正形成,社會責任感較低,網絡上的一些極端的言論會對他們的思想造成沖擊,嚴重的會使他們出現錯誤的價值取向。鑒于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網絡熱點,通過課堂教學或者主題班會的形式,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其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豐富了教育資源,同時,網絡的便利性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快速獲取所需的知識,了解國內外正在發生的大事件,結合大學生運用網絡頻繁的這一特點,可以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搬上網絡,如:可以建立紅色愛國教育的網站或公眾號,內容可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發布在網絡上,例如小視頻或動畫,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閱讀,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去。
最后,由于網絡有著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因此,積極正向引導大學生在網絡中理性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十分有必要的。培養學生樹立良好思辨意識,在面對外界事務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一味地盲目跟從,更不要隨意轉發。教育引導學生做一個有責任和擔當的新時代大學生,要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從根本上轉變學生思想。
(三)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理論認為,意見領袖與群體中的被影響者一般都是平等關系,他們往往是生活中的熟人,可能是親友,可能是朋友,意見領袖的意見和觀點與大眾傳媒相比往往更具說服力,而他們的言行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周圍人的選擇,在群體中共享的價值觀念也能夠將人們團結起來并對每個人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只要有人際關系的存在,就一定存在人際之間的傳播,而只要有人際傳播,就會出現一部分人相對另一部分人更具有影響力,因此,大眾傳播應重視人際關系中意見領袖的存在。
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不同的學生群體,在每一個學生群體中都會有一些各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活躍在高校的各個學生團體或學生組織當中,和群體中的其他學生相比,他們在群體中享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有較高的威望和較強的號召力,同時,身邊也經常聚攏著一批擁躉者,這些學生的言行舉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
根據這一理論可以得出,在大學生中培養與他們同齡的意見領袖來影響學生是非常可行且有效的。
首先,通過基層黨團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接觸先進思想,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校園文化。
其次,在學生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加大對學生骨干的培養和引導,讓他們活躍于各種校園活動中,憑借著自己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出色的思考能力成為大學生當中的榜樣,也可以把他們作為意見領袖的培養對象。
最后,當這些學生成為學生當中的榜樣時,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就會引起其他學生群體的關注,甚至引發部分學生的效仿,做到以點帶面引領學生,而大量的工作案例也證明了,有優秀的學生做榜樣引領學生群體的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從而提高重要信息的傳達效率和準確率。
參考文獻:
[1]肖彤,鄧利霞.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及教育引導策略探析[J].科技視界,2020(4).
[2]吳洲欣,桂美娜,吳可佳,劉梓奇,陳婉祺.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與正向引導[J].傳播與版權,2020(3).
[3]秦永和,徐璐.淺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機制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7(2).
[4]馬向鋒.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從眾行為情況調查及分析[J].科技傳播,2018(24).
[5]徐璐璐.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引導與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碩士論文,2019.
[6]葛士新.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必備的四重素養[J].新經濟,202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