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慧芳 胡良峰
摘要:空軍是合成軍種,涉及了雷達兵、航空兵、通信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等兵種,承擔著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等任務,天氣對空軍作戰訓練活動及空軍武器裝備效能發揮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文章以航空氣象服務為中心,闡述了互聯網技術在空軍部隊航空氣象服務中應用優勢及應用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航空氣象服務;空軍部隊
前言:在航空事業迅速發展進程中,全面、系統的提高天氣觀測、預報水平,減少極端天氣對空軍部隊訓練的影響,已成為新一代航空氣象服務的主要目標。在此目標框架下,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與空軍部隊要求相符的航空氣象服務系統,實現極端天氣條件及時、準確預警,對于保障空軍部隊完成作戰訓練任務、全面提升空軍部隊戰斗力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互聯網技術在航空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優勢
互聯網技術在航空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可以為空軍部隊實時獲取氣象信息特別是極端天氣信息提供充足支持?;诨ヂ摼W技術的航空氣象服務,不僅可以實現短期天氣預警及飛行氣象文件提取,而且可以實現預報產品檢索顯示、航空報文及各種氣象資料的檢索顯示,為空軍部隊提供統一的服務接口,為空軍部隊訓練決策的正確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2互聯網技術在航空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措施
2.1完善應急響應機制
不良天氣危害較大,對航空氣象服務時效性、聯動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空軍部隊各級氣象部門應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后勤、作戰、裝備構建涵蓋極端天氣預警預測、措施預防及信息反饋的應急響應處理機制。經過互聯網實時遠程信息交互平臺,強化各部門間協調配合,明確各部門工作機制、工作流程及職責分工,達到以警報、緊急警報為先導的應急聯動,為指揮員決策提供支持。
在應急響應機制構建過程中,部隊可以客戶端/服務端方式,提供天氣告警信息,發布短期天氣預警。并根據氣象部門現有發布產品文檔,以Web形式,在通告預警產品訪問適配器的支持下進行信息發布,或者向對應兵種提供天氣告警信息。同時為了充分發揮監測預警整體優勢,空軍各級氣象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天氣監測領域的立體監測系統,將地面、空間、高空緊密聯系,為部隊內外氣象信息資源全方位共享提供依據。隨后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構建部隊內外氣象部門間技術合作與信息反饋機制,強化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削弱極端天氣對空軍部隊訓練的不利影響。
2.2加強極端天氣影響評估
極端天氣影響評估是航空氣象服務的主要內容,也是互聯網技術在航空氣象服務中應用的關鍵。為了了解極端天氣影響,空軍部隊各級氣象部門可以依據氣候變化形成機理,在互聯網平臺中收集匯總災害性、突發性天氣信息,如低空風切變、龍卷風、沙塵暴、大霧、寒潮、臺風、大風、暴雪等可能導致飛機顛簸的災害性天氣信息。從極端天氣氣候發生強度、空間分布、發生頻次、變化規律等方面入手,加強對危險性天氣精細化預報技術研究。并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搭建危險性天氣信息庫,在危險性天氣信息庫中剖析極端天氣影響范圍,為航空氣象服務時效性、準確性、精細化程度同步提升提供依據。
此外,空軍氣象部門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加強評估機制及內容研究,構建完善的評估信息反饋機制,為極端天氣評估水平提升提供依據。
2.3實現氣象服務智能化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是航空氣象服務智能化的主要支撐。如在航空飛行氣象資料查詢時,可以自動將最新、最準確時間的報文提供給部隊。同時根據當前時間信息,自動計算并展示重要天氣圖、高空風/溫度預告圖、飛行機組報文信息,實現飛行機組飛行文件信息的一次性查詢。
以空軍航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T511)為例,該系統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精細化時空分辨、多數據預報產品對比顯示及豐富產品預報,充分滿足了空軍部隊對航空氣象服務的要求。同時該系統運行時效在144h以上,天氣形勢預報效果與歐洲氣象中心發布的預報產品水平相接近,在中國區域48小時降水預報能力接近于日本數值預報產品能力。除此之外,該系統特有的逐3小時各飛行高度上的空中風預報功能及氣象要素、物理量場及時段降水產品,可以在準確預報對中尺度對流性降水信息的同時,定量、定時、客觀提供飛行高空風、降水起止時間、天氣系統過境時間、降水落區及其強度變化等信息。同時該系統完全摒棄了以往主觀、插值、外推的粗放式報文信息查詢方式,可以根據降落地點、起飛時間,經系統自動配備參數,完成部隊制作作戰、訓練、重大軍事行動所需的一套氣象資料。包括降落地點及備降地點實況報道及預報、高空風溫圖、區域實況報道及預報、飛越情報區重要天氣報告、重要天氣圖等。
3結語
綜上所述,近幾年,在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不僅造成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損失,而且對空軍部隊中雷達兵、航空兵、空降兵、通信兵等兵種作戰訓練活動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空軍部隊應正確認識互聯網技術在航空氣象服務中優勢。針對極端天氣,做好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空軍氣象服務,減輕或規避極端天氣對部隊訓練影響,保證部隊武器裝備效能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李東喆.用戶思維下的航空氣象服務[J]農技服務 2016-03-20.
[2]王忠.楊昕.手機航空氣象服務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電子商情(基礎電子) 2013-05-08.
[3]哈斯塔木嘎.精細化氣象服務的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8-03-15 .
[4]閆錦城; 馬強; 張丹.氣象服務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J] 南方農業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