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目的:研究風險管理對醫院醫療器械管理質量的影響,以保障醫療器械的使用安全。方法:選取醫院在用的3000件醫療器械,根據設備使用時間的不同,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使用的1494件醫療器械納入對照組,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所使用1506件醫療器械納入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性醫院管理模式,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融合應用風險管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醫療器械安全性能、清潔質量和包裝質量,以及器械各指標完善程度和器械缺陷發生率。結果:研究組器械的安全性能、清潔質量和包裝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9.329,x2=20.527,x2=69.427;P<0.05);研究組器械的標識、警示內容、操作流程和維護保養流程指標完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266,x2=10.031,x2=10.865,x2=9.904;P<0.05);研究組器械的類別錯誤、功能不全、器材遺失和功能損壞4項合計器械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26,P<0.05)。結論:融合應用風險管理模式可強化醫院醫療器械管理,增強器械安全性能,降低器械缺陷發生率,為患者診療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風險管理;醫院醫療器械;管理;質量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選取2017-2019年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山東省某三甲綜合性醫院在用的3000件醫療器械,根據設備使用時間不同,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所使用的1494件醫療器械納入對照組,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所使用的1506件醫療器械納入研究組。對照組使用器械中產科224件、婦科243件、新生兒科210件、手術室138件、醫學檢驗科259件、遺傳中心實驗室病理科220件、放射醫學影像科61件、理療康復科71件以及超聲醫學科68件,采用醫院常規性管理模式;研究組使用器械中產科232件、婦科216件、新生兒科219件、手術室142件、醫學檢驗科233件、遺傳中心實驗室病理科236件、放射醫學影像科102件、理療康復科68件以及超聲醫學科58件,在對照組管理模式基礎上融合應用風險管理模式。兩組醫療器械種類及數量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醫院倫理醫學裝備管理委員會對本研究的醫療器械管理模式知情并同意。
1.2管理方法
1.2.1對照組管理方法
對照組的醫療器械給予醫院常規性管理模式,包括器材的清洗、維護及保養等,確定其能正常運行,并進行相應的調試。
1.2.2研究組管理方法
研究組的醫療器械在對照組管理模式基礎上融合應用風險管理模式,并將醫療器械風險等級劃分作為醫院制定醫療器械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據。
(1)1.2.2.1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本科室護士擔任,護理人員需要查找相關文獻和資料,對醫院醫療器械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制定相關處理對策,以此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管理質量;
(2) 1.2.2.2重視對醫療器械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對此需要每周將醫院消毒供應室管理人員組織一起,對其實施醫療器械相關知識培訓,并不斷對其灌入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重要性,對于不同醫療器械則需要完善相應的管理方案和流程。管理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醫療器械名稱、特性以及維護保養方法等進行相應的管理方案,醫院還需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考核,對于考核成績優異者給予適當的資金和名譽獎勵,對于成績較差者則應給予適當的懲罰,以此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管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
(3) 1.2.2.3強化醫療器械管理流程和方法,對此管理人員需要對醫療器械性能、生產公司、數量等進行詳細檢查與核對,并根據實際情況創建醫療器械管理檔案,避免醫療器械出現丟失現象。對于不同醫療器械則需要進行分類處理,清洗、消毒和滅菌以及儲存也需要不同管理人員實施,以此保證管理流程的規范性,并對相關流程進行全程記錄,以此將風險降到最低;
(4) 1.2.2.4重視醫療器械清洗和滅菌包裝質量管理,在加強對管理人員培訓過程中應重視去清洗流程培訓,對于不同醫療器械則需要詳細講解其結構組成,便于在清洗過程中能夠準確的拆洗,避免出現漏拆清洗不徹底和損壞醫療器械的現象發生。在清洗時對于一些齒關節、咬合面等存在隱秘結構的醫療器械應采用手工對其進行徹底清洗,然后在籃筐內將其單層擺放,最后進行機器清洗。在消毒過程中也需要對其進行單層擺放,以此增加醫療器械消毒面積,確保消毒質量。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對專用籃筐進行消毒和滅菌處理,以此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5) 1.2.2.5完善壓力蒸汽滅菌器生物檢驗流程:
(1) 1.2.2.5.1生物檢驗時滅菌器內裝置量需要為容積的2/3;
(2) 1.2.2.5.2生物指示劑需要滅菌器內腔上部、中部、下部及排氣口處,并且生物指示劑應采用雙層牛皮紙包裹;
(3) 1.2.2.5.3在對醫療器械滅菌完成后需要取出生物指示劑,并冷卻十分鐘后將內含的安瓿瓶擠破;
(4) 1.2.2.5.4在檢驗過程中需要將生物監測指示劑與未經監測實驗的生物指示劑共同放入(56±2?C)培養箱內進行培養,時間為48h;
(5) 1.2.2.5.5對比生物指示劑監測后顯示為陰性,監測生物指示劑監測為陽性,則說明滅菌效果達標。
1.3觀察與評價指標
(1)1.3.1器械的安全性能、清潔質量和包裝質量。基于隨機數字表簡單隨機抽取兩組醫療器械各800件,觀察器械的安全性能、清潔質量以及包裝質量。(1)安全性能評價標準:一段時間內應用器械進行診療,未出現與器械有關的感染癥狀,即可判定為安全性較好;(2)清潔質量評定標準:器械清洗干燥后,運用目測或有光源的放大鏡觀察器械的齒關節表面,檢查是否光潔,有無肉眼可見水垢、污跡或銹斑等,并確認器械性能完好,無損壞現象,即可判定為清潔質量較好;(3)包裝質量檢查標準:器材外包裝未破損,且放在專用的標準籃筐中方便后期拿取應用,則評定為包裝質量完好。
(2)1.3.2器械指標完善情況。基于隨機數字表簡單隨機抽取兩組醫療器械各800件,觀察并詳細統計器械的標識、警示內容、操作流程和維護保養流程是否完善,并加以比對。
(3)1.3.3器械缺陷發生率。觀察并記錄兩組醫療器械的類別錯誤、功能不全、器材遺失和功能損壞4項缺陷發生情況,計算比較其缺陷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以率(%)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器械的安全性能、清潔質量和包裝質量比較
研究組器械的安全性能、清潔質量和包裝質量評價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9.329,x2=20.527,x2=69.427;P<0.05)。
2.2兩組器械各指標完善情況比較
研究組器械的標識、警示內容、操作流程和維護保養流程指標完善程度評價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266,x2=10.031,x2=10.865,x2=9.904;P<0.05)。
結論
當前醫療器械管理和使用過程中依然出現一定的問題,醫院一定要重視完善醫療器械管理的相關制度,并且重視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強化醫療器械使用過程中風險安全管理,有效的展開醫療器械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梅林,鄔海娟.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31):4423-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