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張毓賢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也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作為我國農作物增產增值工作的一個重要性較高的工程,對推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在實際的農作物病蟲害治理管理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著我國農作物育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就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角度出發,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進行有效探究。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1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出現的問題
1.1病蟲害數量的不斷增多
近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的農作物由于受氣候、光照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農作物的成長時間比以往更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的國家,這就易引起農作物因生長環境不同而出現病蟲害數量與種類不同等現象的出現。比如:農作物長期生長在雨水滋潤、土壤肥沃的田地,農作物的產量也會得到提高,病蟲害等災害發生也會逐漸減少;但農作物如果生長在長期得不到土地滋潤、土地干涸的田地,農作物的產量不但得不到提高,還易出現病蟲害數量的增多等問題。特別是在剛發現病蟲害的農作物上,如果處理的不夠徹底,還會引發大面積的農作物受損。因此,面對這些問題的出現,農民工們應該通過合理使用農藥、定期殺蟲除草等途徑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使農民工們獲得豐收的喜悅【1】。
1.2病蟲害防治意識缺乏
我國農作物發展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但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嚴重阻礙了我國農作物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比如:大部分農民的農作物管理理念落后,這主要是由于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是一個新型的管理技術,而大部分的農民們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還存在不足,未對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深入研究與探析,還在使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造成造成農作物的存活率過低;另一方面,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不是一個新時代社會才有的管理技術,但大多數農民長期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還停留在一個初始階段,從而未使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真正意義上進入病蟲害防治的管理工作之中。因此,在現代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背景下,需要病蟲害防治的技術人員綜合各種資源,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先進的技術管理。同時,在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還應事先設計好管理方案,然后按照病蟲害防治的技術要求與設計方案進行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只要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對資源的綜合性利用,促進農作物的成活率與生長率的提高【2】。
1.3對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技術過硬、程序全面的工作。如果沒有對病蟲害防治及時處理,那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質量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但從目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情況來看,農民們在對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并未從源頭開始處理,尤其是在農作物病蟲害初期時,大多數農民并沒有過多重視,從而導致大面積的擴散。而且由于很多農民的文化知識淺薄,面對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現象,意圖使用大量的殺蟲劑與消毒液解決,忽略了農作物也會受到農藥的影響,進而導致農作物的品質降低,農民的經濟收入減少【3】。
2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具體途徑
2.1注重監測病蟲害的發生
為了減低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當地的政府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幫助農民設立監測的站點,并且聘請專業的人士對其進行觀察以及記錄。例如:對每個農作物的生長習性、生長周期觀察;對每個農作物的生長特點進行全天觀察;又或者對每個農作物的氣候特點進行定點觀察等。同時,當地的農民還可以在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下學會用計算機等高科技手段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全面觀察。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農民在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第一時間及時處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先進的技術管理手段,還能夠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提升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4】。
2.2提高病蟲害的防治能力
在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中,還應要求有文化、懂知識、會管理的新型創新人才加入當地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提高病蟲害的防治能力。比如說:以大學生和研究生為代表的“村官”,他們肩負擔當時代復興的使命,致力于病蟲害防治的管理工作與技術研發建設。因此,當地政府也應與時代相進步,對招聘人才方面加大激勵政策的引導,凝聚社會力量,推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統籌發展,讓當地農民認識到知識致富、科技致富的價值。并通過增加先進知識人才的比例,給當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培育出一支新型農村建設隊伍,使他們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推動農業經濟的現代化蓬勃發展【5】。
2.3加強病蟲害防治的農業管理
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需要提高病蟲害防治管理能力,還需加強病蟲害防治的農業管理。因此,這就需要農藥市場要對每個農藥生產部門的生產標準進行嚴格規范,并且要求每個農藥生產部門在農藥瓶身上注明農藥的劑量與性質等基礎信息,從而確保農作物因農藥使用而發生病蟲害事件的概率降低。例如:小麥首先在揚花期的防病治蟲害工作應耗費一些人力與物力。據相關調查顯示,小麥偉隆169的揚花主要控制在10%左右,種植人員應根據小麥偉隆169的實際情況,在每667m^2d的種植面積上選用規定的標準,如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g,再混合25%咪鮮胺懸浮劑40ml等一些溶劑,最后再兌入35`50kg噴霧進行噴灑式工作,從而為防止病蟲害做出巨大努力;其次,灌漿期的防病蟲害工作也不能忽視,種植人員還應在小麥揚花期的7~10天后,在每667m^2的小麥種植面積均勻播撒30%醚菌脂酯懸乳劑10ml,再加99%磷酸二氫鉀50g等一些溶劑,同時也要與揚花期的防病蟲害工作流程保持一致,兌入35`50kg葉面噴霧,從而使小麥種植面積均勻噴灑,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加小麥的千粒重【6】。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作物作為人類生活中的重要食材來源,其綠色健康及優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國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想要提高農作物的存活率與生長率,就要在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通過促進農作物的正常發育。同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鑒于此,在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大背景下,要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前提,為我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科學發展戰略,利用第三產業服務優勢,將農作物的病蟲害管理模式朝著現代農作物培育標準進行,完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管理機制和加強高素養人才的培育,同時,我國農作物培育工作也應朝著創新、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通過引入現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農作物生長質量的不斷優化,最終促進我國農業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金格, 畢延鵬.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初探[J]. 種子科技, 2019(6):121-121.
[2]任克成.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初探[J]. 農家科技, 2019, 000(008):88.
[3]馬艷彬.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 河南農業, 2019, 489(01):27-28.
[4]余紅梅. 生物多樣性技術在防治小春農作物病蟲害中的應用[J]. 農業科學, 2019(7):00092-00093.
[5]任克成. 綠色植保理念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探析[J]. 信息周刊, 2019(16):0430-0430.
[6]李秋鋒, 羅永娟.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現狀與對策[J]. 農村實用技術, 2019, 000(00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