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軍
廣西高校氣排球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陳忠軍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99)
高校開展氣排球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觀念、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營造輕松的運動氛圍、加強團隊凝聚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隨著國家對體育項目的重視,氣排球運動在廣西發展得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高校氣排球的發展也邁上了新臺階。如今,廣西高校氣排球教學面臨“桂標”和“國標”雙重推廣的困境,文章對此進行研究,旨在為氣排球教學早日走出困境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高校氣排球;教學;困境;對策
本文針對目前廣西區內各高校氣排球的教學情況并結合自身經歷進行探討,氣排球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教學目標體系不完善、學校支持力度不夠、學生缺乏對氣排球運動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氣排球競技運動的意識不夠。從這幾點困境出發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區內氣排球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基礎。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查閱相關關鍵詞,對廣西區內高校氣排球教學進行檢索分析,目前已有學者在高校氣排球的開展、推廣、教學改革研究以及運動會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發表文獻近40篇。
在開展方面,學者黃劍指出,氣排球運動是一項適合不同年齡、性別、不同技術水平的人鍛煉的項目。經常從事氣排球運動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掌握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還能延續我國排球運動的運動壽命。他極力倡導應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大力普及與推廣該項運動。黃劍還指出,氣排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必將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樹立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意識,為推動21世紀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學者韋入予指出,在整個廣西氣排球運動蓬勃發展的環境下,廣西高校的氣排球課程教學穩步發展。通過研究,他還指出氣排球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課程設置和培訓體系不完善,及學生參與積極性、學校硬件、管理理念、教師觀念、教師教學能力都需要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在推廣方面,學者吳樹彬指出,推廣氣排球運動對處于擴大招生的廣西高校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而且氣排球運動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氣排球運動有著它與時俱進的獨特魅力和現實價值,適合在廣西高校推廣。學者石佳磊指出,氣排球比賽的健身、娛樂、教育價值符合新時代體育強國的思想要求,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適合在廣西乃至全國高校進行推廣;他還指出,廣西氣排球運動發展在全國名列前茅,但在廣西高校的發展卻在社會發展之后,這和高校領導有一定關系,大部分二級學院氣排球比賽較少,甚至部分高校二級學院無氣排球比賽。專門的比賽及課余活動中的氣排球比賽、訓練中無專業教師指導。隨著全國性各類氣排球比賽次數增加、規模增大,2019年9月,教育部計劃舉辦全國性大學生氣排球比賽,相對于社會性質的全國氣排球比賽來的較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氣排球運動的發展。
在教學改革研究方面,學者周艷華通過調查研究指出,區內僅有31所普通高校在氣排球教學規模、教學文件、管理以及教學效果方面得到學生的基本認可。課程設置基本沿襲硬排球課程的設置模式,沒有突破和創新,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學生對氣排球教學的喜愛程度沒有預期高。任課教師以中青年老師為主,且大部分老師沒有接受過氣排球專項培訓,專項水平不高。室外氣排球場地數量不多,室內場地嚴重缺乏,器材設施不夠配套,教學環境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部分師生對氣排球運動認知不足和存在偏見,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態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學生上課和課余參與氣排球練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的實施、師資的專項水平、場地設施條件、師生對氣排球的認知程度是影響高校氣排球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藍瑞高、甘露、李菲三位學者通過廣西高校氣排球運動課程教學改革實證研究指出,反饋教學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有明顯效果,實施反饋教學法能夠加速學生對動作技能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他們建議改革教學方法,拓展應用新的教育手段。
這些研究很少針對廣西區內高校教學深層次實踐方面分析,大部分都是從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性質選擇上進行了探討。一方面,通過文獻研究,從時間上說明高校開設氣排球運動這門課程只是最近幾年才引起關注;另一方面,其很少從一線教學、學生職業發展以及學校的發展層面進行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境。縱觀檢索文獻的時間維度,國內其他省份相關研究還停留在引進這項運動的可行性、基本現狀等前期發展階段,說明廣西區內的氣排球課程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先于其他省份,這就更需要我們從現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進行分析,為氣排球運動在高校教學的發展方面進行梳理,使學生有所成長,教學有所進步。
許多高校普遍以培養學生掌握氣排球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中心,使學生能在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及有關機構從事氣排球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成為能勝任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可大部分高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教材體系不夠完善、技術教學不系統等等,甚至對于非體育專業學生而言,氣排球課程中只是老師簡單講述氣排球的內容、規則等,并沒有進行氣排球運動的練習,沒有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一個運動項目的開展和普及離不開各高校的支持和推廣。近三年來,在全民健身運動和“我要上全運”等一系列活動的推廣下,氣排球運動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高校由于需要考慮到組建隊伍訓練比賽經費以及對各自高校的影響等主客觀因素影響下,許多高校對氣排球運動的開展支持力度并不大,存在個別愛好者和小團體業余自發組織運動的局面。
正如以上兩點所述,學校支持力度不夠加上教學目標體系不完善,勢必會導致學生對氣排球運動的學習興趣下降。高校設置有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沒有了專業教師的指導,學生更不知如何選擇和學習。在選擇排球項目的學生中,雖然有些學生專業技術較好,但大部分學生還處于新手狀態。這部分學生通常存在三種心理情況:一種是一腔熱情,一定要學到氣排球運動技術;第二是濫竽充數,隨大多數人選;第三就是排球運動不是唯一的選擇,還有其他的運動項目選擇。體育運動是在實踐中才能獲得技能的項目,沒有成就感,就會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積極性自然就不會很高。
氣排球運動因其競技對抗的特點導致項目本身就具有典型的競爭意識,這是其他項目沒有的。在廣西區內近些年來的各種比賽中,高校內部多以“桂標”也就是黃膠皮球為主,對“國標”球的比賽是這兩年才慢慢開展起來。而且,目前許多高校對非體育專業學生講授的多是“桂標”,對國家推廣的“國標”只有在體育學院的課程中講授和學習。另外,由于教學體系不完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對這兩種球性的理解和技能掌握情況不容樂觀,進而影響其對氣排球競技意識的認識。
3.1.1 建議優化教學過程,合理安排課程選修性質
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本研究建議增加氣排球課程學時數。這不僅是對體院的學生,非體育學院學生的學習時數以及學習目標也要相應增加難度。高校氣排球的教學內容會涉及到學生學習的很多方面,相對于室內排球,氣排球的對抗節奏和來回球時間都很短,學生在學習氣排球技術技能時,更應該合理的應用其運動技巧。此外,為了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少其他顧慮,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教師在教學上一定要不斷完善,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教學,以達到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技術技能水平。可以根據學生的選課需求,將課程選修性質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類型,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用,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術技巧都能夠在比賽中熟練的應用,以此來促進學生良好的發展。
3.1.2 強大師資力量、教學力量和完善教學設施
教師教學是學生學習氣排球運動的主要成長途徑,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和技巧,把專業知識和技術同其他基礎理論聯系起來,把學生培養成更專業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目前,區內高校大部分氣排球教學都是在羽毛球場地進行的,雖然為學校節省了許多硬件資源利用率,但是,教師想要提高氣排球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使學生有進步有發展,肯定要讓學生增加實踐機會,也就是多泡球場,讓學生通過在球場上勤加練習提升技術水平。所以,校領導要對氣排球課程加強重視,在校內合理規劃出氣排球場地,對場地器材等設施進行優化,不斷創造條件,以保證氣排球課程和比賽的順利開展。并結合校園內的其他體育設施進行查漏補缺,保證不同類型的學生在進行氣排球運動時可以有足夠的場地和設備進行練習。此外,對利用率較高的活動場地也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安排,使學生在課外特別是周末的活動范圍和體育場地的使用有所保障。
3.1.3 完善學生考核體系
完善學生期末考核體系,將學生反饋和教師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在氣排球課程考核中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方法和手段上加強完善,在評分統一標準上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提高整個學習過程的心態、態度及興趣。要注意多從技術技能應用上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定,避免單因素考核對學習積極性的打擊。
3.2.1校本內部加強交流
一方面學校要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賽活動,通過運動會、校內錦標賽、學生會活動等增加學生對競技比賽的意識和班級集體榮譽感,以此來促進學生自發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工會活動或者和學生開展聯誼比賽,促進師生關系的同時,也能進行課外指導和技術技能的推廣。
3.2.2增加校際交流比賽
近些年來,在區體衛藝司的協調和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推波助瀾下,各個高校大學生之間在比賽中有了一定的交流。促使學校教師、教練以及學生為了本校的聲譽,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從競技體育角度出發,進一步促進了氣排球運動的推廣和發展。
對于隔網對抗性技能主導類團隊運動項目,學生學習技術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參與比賽,在對抗中得到應用和施展。學生通過參加比賽,可以不斷豐富技術運用經驗,提高學生學習氣排球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生要想參加比賽,勢必會使自己的技術掌握更加全面更靈活才能得到隊友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多增加一些競技多抗性的比賽。為了能夠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氣排球運動帶來的發展和進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氣排球水平,就要對氣排球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進行綜合分析,適當應用先進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氣排球產生興趣。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淺薄分析目前氣排球教學所遇到的困惑與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歸根結底要從自身問題出發,發現問題的根源并解決問題。希望本文能為氣排球教學提供淺顯的理論參考,使學生有所成長,教學有所進步。
[1]金東烈.高校排球教學現狀及教學模式的改進[J].當代體育科技,2019(6).
[2]肖建波.高校排球教學的困境及發展策略淺析[J].才智,2019(10).
[3]石佳磊.廣西高校氣排球比賽推廣策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9.
[4]藍瑞高.廣西高校氣排球運動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武術研究,2017,2(12).
[5]韋入予. 廣西高校氣排球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6.
[6]周艷華.廣西普通高校氣排球教學的現狀調查[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28(6).
[7]吳樹彬.淺析氣排球運動在廣西高校體育的推廣[J].大眾科技,2011(8).
[8]黃劍.影響高校氣排球開展的主要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廣西高校為例[J].科技信息,2011(12).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e Gas Volleyball Teaching in Guangxi
CHEN Zhongjun
(Guangxi Norm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ibin 546199, Guangxi, China)
陳忠軍(1979—),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與訓練、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