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嵐 劉繼斌
上海昶芯醫院管理有限公司醫務部,上海 210000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病死率位居我國惡性腫瘤首位[1]。手術治療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方法,但由于肺癌早期病情隱匿,無顯著特征,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至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最佳時期[2]。對于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是治療的關鍵所在。化療是治療中晚期肺癌的常見方法,其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化療周期漫長,化療過程中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患者往往難以耐受[3],故需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提高其生活質量。殺傷細胞(CIK)作為新型的治療手段,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中,能顯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4]。但對CIK 聯合化療能否顯著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學界鮮有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上海市某醫院收治的110 例中晚期肺癌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CIK 細胞聯合化療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上海市某醫院腫瘤科收治的110 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將入選患者分為聯合組與化療組,每組各55例。聯合組中,男37 例,女18 例;年齡35~70 歲,平均(61.12±7.81)歲;腫瘤分期:Ⅲ期30 例,Ⅳ期25 例;病理類型:腺癌29 例,鱗癌16 例,腺鱗癌4 例,小細胞癌6例。化療組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齡35~71 歲,平均(61.23±7.97)歲;腫瘤分期:Ⅲ期32 例,Ⅳ期23 例;病理類型:腺癌28 例,鱗癌17 例,腺鱗癌5 例,小細胞癌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理分型及腫瘤分期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活檢確診為肺癌;②符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相關診斷標準[5];③Karnofsky 功能狀態評分(KPS)>60 分;④臨床資料完整;⑤心電圖結果顯示正常。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凝血功能障礙;④自身性免疫性疾病者;⑤入組本實驗前接受放化療者;⑥妊娠期女性;⑦哺乳期女性;⑧本實驗化療藥物過敏者。
化療組給予1000 mg/m2的吉西他濱 (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04,生產批號:20100303)治療,靜脈注射,1 h 內注射完成;第1 天和第8 天,給予75 mg/m2的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62,生產批號:2015613)治療,靜脈注射,第1~3 天。每3 周重復上述治療方法1 次,21 d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4 個療程。
聯合組在化療的基礎上聯合CIK 治療,在無菌層流實驗室進行CIK 的制備,抽取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從血液中提取單核細胞,依據細胞計數結果調整刺激細胞活化擴增混合培養液的體積,將接種細胞的濃度保持在1×106/ml。進行培養細胞,48 h 后,等體積補加含白介素-2(IL-2)的無血清培養基,以后根據細胞取樣計數結果,補充適量含IL-2 的無血清培養基。7 d后,細胞表型變化情況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并對細胞密度進行調整,在細胞培養14 d 后收獲細胞。在化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CIK 治療,分次給患者回輸CIK,每次回輸的細胞數量在3×109/ml 以上,回輸后,根據患者的免疫狀態給予其適量的皮下注射IL-2 及胸腺肽,每周給患者回輸CIK 細胞1 次,4 次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比較兩組的療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B7H4 蛋白水平,具體如下。
1.4.1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腫瘤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治療后,腫瘤消退50%以上,未產生新病灶為部分緩解;治療后,腫瘤消退在50%及以下為穩定;治療后,腫瘤增大24%以上或產生新病灶為進展[6]。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4.2 免疫功能 抽取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 公司)對兩組患者的CD4+、CD4+/CD8+指標水平進行檢測,比較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時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進行檢測。
1.4.3 B7H4 蛋白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海哈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中B7H4蛋白水平進行檢測。
采取SPSS 22.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化療組,療效優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D3+、CD4+/CD8+水平及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化療組,CEA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組治療后的CD3+、CD4+/CD8+水平高于治療前,CEA 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組治療前后的CD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及腫瘤標志物CEA 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及腫瘤標志物CEA 水平的比較(±s)
聯合組(n=55)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化療組(n=55)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53.74±6.93 62.95±3.29 8.904<0.001 53.97±6.73 58.27±5.32 3.717<0.001 0.177 0.860 5.549<0.001 27.93±4.92 34.75±3.30 8.538<0.001 27.63±4.80 27.07±5.23 0.585 0.56 0.324 0.747 9.210<0.001 0.97±0.63 1.59±0.34 6.423<0.001 0.84±0.45 1.44±0.20 9.036<0.001 1.245 0.216 2.820 0.006 7.30±0.76 3.42±0.82 25.737<0.001 7.31±0.85 6.16±1.66 4.573<0.001 0.065 0.948 10.975<0.001組別 CD3+(%) CD4+(%) CD4+/CD8+ CEA(ng/ml)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B7H4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7H4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治療后的B7H4 水平低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7H4 蛋白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7H4 蛋白水平的比較(±s)
聯合組化療組t 值P 值55 55 60.23±10.65 60.15±10.42 0.040 0.968 53.95±7.67 57.04±8.05 2.061 0.042 3.549 1.752 0.001 0.013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
肺癌屬于惡性腫瘤,約占總體癌癥的11.6%[7],本病死亡率也較高,約占總體癌癥死亡總數的18.4%。研究統計顯示,在新增肺癌210 萬例中,有180 萬人死亡。肺癌中,約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及鱗狀癌均是最常見的亞型[8]。肺癌病因較為復雜,考慮與環境、激素、基因變異、吸煙等密切相關,但其主要發病因素與患者的吸煙史有關。研究顯示,約有80%以上的肺癌患者存在長期吸煙行為[9]。手術是治療肺癌的有效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治療肺癌技術日益成熟,但由于本病早期無顯著特征,一經確診,患者已到中晚期,手術治療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10-12],故化療成為了術后常見的治療方法。化療主要以吉西他濱、卡鉑、順鉑類等藥物作用于腫瘤部位,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化療過程較為痛苦,易產生多種不良反應,故需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
CIK 具有T 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與限制性殺死腫瘤的特點[13],其與化療聯合應用能減輕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在肝癌、肺癌、宮頸癌等各類癌癥中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療效顯著[14]。本研究顯示,與化療組相比,聯合組的總有效率顯著提高,提示在化療的基礎上聯合CIK 治療中晚期肺癌效果顯著。
有研究顯示,腫瘤患者外周血的T 淋巴細胞亞群數量存在明顯異常,其中CD3+、CD4+數量明顯減少[15]。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無法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故造成腫瘤的復發與轉移,提示有效評價T 淋巴細胞亞群有助于了解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態,可以幫助醫師進行合理的后續治療。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前的CD3+、CD4+、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化療組(P<0.05),提示CIK 聯合化療可顯著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究其原因在于CIK 輸注后,T 淋巴細胞比例顯著增高或接近正常,患者免疫功能顯著增強。
B7H4 蛋白在各種腫瘤組織中呈現高表達[16-17],其與T 細胞表面受體相結合,使得T 細胞活化功能產生抑制,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18]。研究顯示,B7H4 表達與腫瘤預后成負相關[19-20],故檢測B7H4 蛋白水平可有效評估腫瘤患者的預后情況。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化療組的B7H4 蛋白水平呈現下調趨勢,與化療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提示CIK 聯合化療能顯著下調B7H4 蛋白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CIK 聯合化療應用于中晚期肺癌中具有理想的療效,能顯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進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