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丹/四川民族學院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團結,還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因此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能夠為大學生的順利就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如今的用人單位在大學進行招聘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希望學生能夠迅速適應崗位工作,但是部分學生雖然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卻缺乏社會實踐經歷、團隊協作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創新能力等,無法迅速的適應社會生活,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還有部分學生自身專業知識不足,對專業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缺乏,專業成績差,不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無法順利就業。用人單位所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要具備專業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很多的學生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很多大學生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分析能力,在就業問題上,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心理、自負心理、自卑心理、不平心里等不良心理狀態,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部分大學生對于就業缺乏主見,過于依賴家庭和父母,不愿意自己主動就業,而是想等待家庭和父母為自己安排崗位,這部分的學生大多家庭條件優越,因此對家庭有依賴的心理。
一部分大學生在尋找就業單位時,往往用自己身邊的一兩個已經就業同學的就業標準定義為自己的就業標準,存在攀比心理,而在攀比的心理的影響下,學生無法正確判斷該單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不考慮自己是否滿足該單位的用人標準,因此會存在彷徨迷茫的狀態,導致挑三揀四,最后無法選擇合適的單位。
部分大學生會在就業時,自視過高,考慮到用人單位的工資福利、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而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個人素養是否符合該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不客觀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個人能力,盲目的高估自己的能力,導致就業困難。還有部分大學生由于自身的專業能力、個人素質不足或者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再與其他的同學相比,會產生怨天尤人、不平衡的心理,而不平衡的心理會導致大學生對用人單位、對同學甚至對學校產生極端的心理。
大學生就業困難也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不足有關,當前很多高校將學生的就業率做為一個考核指標,使得高校就業指導辦的工作人員,會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應付事務性的工作上,會將重心放在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而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上。而且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者,對大學生開展的就業指導僅僅是講述一些理論性的知識,使得大學生無法從就業指導工作者的就業指導中獲得就業技巧以及各種注意事項的了解。
學校需要密切的關注各省市的就業市場的變化,分析科研單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市場對于就業需求的分析,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專業課程的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的增加心理健康教程、實踐課程、創業指導課程、職業規劃課程等,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需要以市場為導向,所培養的人才能夠充分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還可以調動社會資源與用人單位合作,邀請企業參與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心理素質,要學習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提高自個人修養,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校期間,大學生要努力認真的學習專業知識,并積極的參與各種實踐活動,還要對本專業將來可能會從事的崗位有所了解,并做好相應的準備,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要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當前的就業形勢,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要讓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個人能力,要對自己有客觀的認知,要找準定位,調整心態找到與自己最合適的崗位,要先就業,再發展。大學生自身要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不能因為自己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就比別人高一等,而只是因為自己比多別人多了一些理論知識,因此不要過于看高自己。同時對于已經成功就業的大學生要積極的向他們尋求就業成功的經驗,學習他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可以對自己進行分析,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特長,從而順利就業。
學校和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以及輔導員需要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要讓學生意識到就業的形式可以分為很多種,不止可以尋找合適的用人單位,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家庭條件以及個人能力的選擇創業這一形式,并積極的為優秀的學生引薦相關的社會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但是學校和輔導員需要注意的是,要強調創業的艱辛,對于缺乏社會資源的學生而言,要鼓勵他們正確看待創業,在家庭和自身可以承受的情況下進行創業,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避免出現因創業失敗給學生以及學生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
高校要充分的發揮輔導員的作用,要提高輔導員的責任心和專業素養,讓指導員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就業觀念等,從而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對待大一的學生,工作重心要放在讓大一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并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理想,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于大二學生和大三學生則是要讓他們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國家的就業政策,讓學生能夠通在學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面對大四的學生則是要指導他們掌握求職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做好就業前的各種心理準備,要讓他們能順利就業。
學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力度,要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要將就業指導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學校可以將學生按照年級的不同開展不同的就業指導。如在大一時,可以鼓勵大一學生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大二時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際能力。大三要鼓勵學生可以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參與各種與專業相關的競賽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大四則應該開設面試技巧、簡歷制作技巧、面試禮儀等內容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就業技巧,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總而言之,大學生要順利的就業,不僅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同時大學生自身也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和思想,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才能夠獲得理想的工作崗位,更好的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