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寧
寧夏醫科大學體育部,寧夏 銀川 750001
所謂融媒體環境是指,隨著當今數字技術、網絡傳播途徑的不斷涌現,媒介傳播已經擺脫過去紙媒、廣播和電視為主流的傳播局面,出現電視、刊物、網絡以及基于客戶端的即時通訊APP等新型資訊形式和傳播方式,可簡單概括為“微、端、刊、視”等幾種主流信息傳播途徑。在融媒體環境下,武術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傳播速率得到大大提升的同時,也面臨網絡傳播所帶來的危機與發展困境。武術文化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更是武術運動的精髓和核心,其傳播與發展水平無論對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打造還是對武術運動的現代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而融媒體環境又是一把雙刃劍,機遇和危機并存。融媒體在給武術文化傳播帶來便捷和擴大傳播范圍的同時,由于廣大民眾的推動和多方力量的參與帶來了生存與發展危機,我們必須重視武術文化在融媒體環境下的傳播與發展機制研究,實現武術文化的現代發展。
任何一項運動的開展都離不開相應的文化的傳播、解讀與發展。武術運動具有上千年的發展史,之所以綿延不衰,一方面與武術運動的深刻的社會價值與健身價值有關,另一方面與武術文化的獨特性與較強的規約性具有重要聯系。武術文化是中華武術的精髓,不僅對武術道德、武術運動的有序發展和門派傳承具有核心價值,更對武術運動的未來發展走向和時代競爭力建設具有重要時代價值。但隨著武術運動的現代化發展,武術運動雖突破了門派觀念和嚴格的派系差異,向著群眾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武術文化仍然沒有擺脫門派觀念和師徒口耳相傳的傳統而封閉的特性,致使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出現了解讀和傳播上的滯后性和艱澀難懂。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大眾對武術的認知水平和文化理解水平的制約,使得他們在理解武術文化時遇到諸多問題,而融媒體的出現使得武術文化的現代傳播和解析有了新的可能。武術文化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的融媒體環境下,首先得到的是傳播途徑和媒介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大眾化的便利。在融媒體環境下,國家和有關部門對武術運動已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融合發展戰略,如“武林風”“科學看武術”“中華功夫”“絕技大揭秘”等不同視角的節目對武術運動進行了普及化和不同的解構探索,引起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不僅擴大了武術愛好群眾基礎,又為武術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間。
由于武術文化的抽象性、地域性和獨特性和主流媒體在人文解構視角的曲高和寡,往往使得武術文化的特質和文化屬性在傳播和受眾理解過程中出現解碼不全和信息片段化、碎片化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融媒體環境下能夠得到較好緩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即時通訊APP的層出不窮,新媒體已經廣泛深入到普通大眾的生產、生活、工作等各個角落,普通大眾不再僅僅是現代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和融媒體環境的參與者和創設者。在融媒體環境下,由于現代普通大眾在文化信息的傳承、解構、重建等多個環節具有較強的參與度,這就使得文化信息的傳播速度在提升的同時,還使得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模式發生了變化。在融媒體環境下,由于武術組織、武術專業機構、武術職能部門、武術愛好者等具有不同背景和認知水平的多個主體的參與,使得武術的表達方式由過去傳媒和官方媒體的正統化、書面化向著大眾化、通俗化等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發展,為不同文化層次和接受能力的受眾對武術文化的多重解析帶來了可能。融媒體環境的發展有助于實現武術文化傳播表達方式的創新,滿足武術受眾文化接受的現實需求。
通過上節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融媒體環境的發展對武術文化現代發展的諸多價值和便利,但筆者以“太極拳文化”為例,通過大量的文獻檢索和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融媒體環境下的武術文化雖然可以在交流、發展和傳播方式上擁有諸多可能和拓展,但由于參與者水平的參差不齊,對武術文化的解讀往往處于片段化、片面化和帶有很強的自我標簽,加之融媒體環境的開放特性、無準入門檻設置和網絡監管的寬泛化,往往降低了武術文化解讀與傳播嚴謹性、系統性和效能感,甚至還出現一些負面言論與不良情緒,不僅有損武術形象,更對武術運動、武術文化的正向傳播與發展帶來不利,這些都是融媒體環境下武術文化的現代傳播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根據現代傳媒的主體性質和構成結構來看,融媒體的構成大致分為“微、端、刊、視”等幾種主流傳播主體。當前主流媒體為了生存和流量追求,講求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應,對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的監管往往不到位,甚至出現為博眼球和追求點擊量而制造爭端與話題等不良現象,有失公允和中立立場,這些虛假化、從眾化的輿情環境和價值取向往往為武術文化的正向發展帶來了輿情危機和不良影響。以頂級流量武術大師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馬保國與民間散打愛好者王慶民的擂臺賽事件來說,網民和國內外輿情只對他被對手30秒出3拳KO的事實進行過度解讀,甚至被環球時報上升為對中國武術戰斗力真實性的質疑和嘲諷,卻無視馬大師以古稀之年在接招過程中的身輕如燕,用臉接招的功法和敢打敢拼的傳統武術精神。中國武術文化在融媒體環境下的現代傳播必須要警惕融媒體信息虛假化、從眾化為武術文化的正向發展帶來了輿情危機。
融媒體作為武術文化對內外宣傳的主要窗口和途徑,是不可規避的時代產物,我們唯有利用好融媒體傳媒時代,規避融媒體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才能行至更遠。在融媒體環境下探索武術文化傳播與發展機制,首先要保證武術文化的正統性和體系性,從而降低片段化、片面化解讀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武術文化發展至今,門派觀念和口耳相傳的傳承方式,使得武術文化在整體上缺乏深刻的統一性、民族性、體系性研究,武術文化研究與理論建設工作至今都沒有一部富有影響力的武術文化著作,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參與主體多為社會組織、機構等民間力量,因此,在融媒體環境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以體育職能部門為主導,高校及武術專門機構為主流的融媒體武術文化傳播網絡,加強武術文化內涵、外延等理論體系的構建和發展性建設,從而保證武術文化的正統性與體系性,為融媒體的解讀與傳播提供綱領和根據。
文化是具有內隱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的發展必須注重文化內核和內容的傳承性、獨特性,因此武術文化的現代發展和傳播必須要立足武術文化自身的特性和武術運動自身發展需要,實現武術文化與武術運動相得益彰的發展。因此,融媒體環境下探索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機制必須不能脫離武術運動而獨立談發展。我們應該探索武術文化、武術運動的融媒體發展路徑與出路。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下,武術運動通過網絡視頻、公開賽、網站宣傳等多種途徑使更多拳種得到關注,使更多武術達人得到較高的認知,帶動了更多社會健身群眾的參與和廣泛的興趣,使某些拳種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但武術文化的發展卻因開展方式、解讀的抽象性與多元化而面臨諸多困境,這就需要加強職能部門對融媒體環境的治理與管理,凈化武術文化傳播與發展環境,提高文化傳播與武術運動的效能感與整合發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