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凈
四川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峨眉盤破門武術始于清代,在當時,該武術的拳種被人們稱為“資內小手”,作為峨眉武術的重要支脈,它最早形成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目前,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峨眉盤破門武術的介紹、保護與傳承等方面。例如陳建國,代慧玲[1]的《四川資中峨嵋盤破門介紹》中就寫到了峨嵋盤破門是發源于四川資中縣羅泉井,后由劉贛下河南學得福建少林拳法和岳門脫化功夫,與流傳于巴蜀大地的峨嵋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了齊步云腳高樁盤破拳法,創建了峨嵋盤破門。陳建國[2]還在《峨眉盤破門武術的文化特征》中提到峨眉盤破門武術集聚了多種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具有傳統思想性、實戰技擊性 、強身健體性、怡情鑄志性等文化特征。文燁[3]在《“非遺”視角下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歷程與傳承變遷研究》中主要是從時間歷史的維度上梳理和研究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歷程,并對峨眉盤破門武術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特點和影響傳承與變遷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總結。最后,吳保占[4]在《峨眉盤破門武術研究》中考證分析了散落在官修地方史志、民間私人著述、現存石刻與木刻中的峨眉盤破門武術史料,對峨眉盤破門武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綜上所述,對于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研究其實是比較少的,文獻資料也較少,主要是研究峨眉盤破門武術的介紹、保護與傳承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從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特點出發深入研究其發展,為以后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為主要運動方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5]而中國有三大武術流派,那就是少林、武當和峨眉。峨眉武術是著名的巴蜀地域武術,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名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對于峨眉武術的研究對比起前兩者相對較少一些,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對于它的考證、整理和深入挖掘還是比較欠缺。而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峨眉武術的三大發源地之一的峨眉盤破門武術入手,進行研究,希望能為峨眉盤破門武術和峨眉武術今后的發展提供點滴參考。
峨眉盤破門武術隸屬峨眉武術派系,廣泛分布在西南地區。峨眉盤破門武術是與巴蜀文化相碰撞、融匯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峨眉武術拳種。史書上曾記載,乾隆嘉慶年間人劉杠,在資中羅泉鎮出生,因為家中比較富有,因此從小就跟著家里的拳師習武,并且從此癡迷于武術,在年輕的時候就在巴蜀大地遍訪名師,并且以武會友,虛心學習眾家之長,天資聰穎加上刻苦操練,將本土的武術和流傳于巴蜀大地上的峨嵋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了“齊步云腳高樁盤破”打法,成為盤破門創立第一人。[6]峨眉盤破門武術在2009年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在2013年被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2014 年掛牌成立四川省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基地設立在內江師范學院。這些舉措大大地促進了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與推廣。
巴蜀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復雜多樣,氣候氣溫對比起北方要溫和的多,于是巴蜀拳種就具有一種內外兼修、巧柔制勝的風格。并且巴蜀地區山多水多,山高林密。古代詩人李白就曾寫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些地理條件就對四川人的下肢力量與平衡力量要求極高,因此“川耗子”腿部發達,手部靈活。[7]并且還發現在巴蜀地區多數拳種都存在拳多腿少的共同特點,而峨眉盤破門武術也正是在四川東南部的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發源的,內江市的地勢主要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是低山環繞。資中縣境內受巖層影響,地形西南高,東部、東北部低。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比較溫和,并且羅泉鎮屬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文化悠久,鐘靈毓秀,商賈云集,以鹽業興鎮,清乾嘉時到鼎盛,峨眉盤破門就生存在這種文化底蘊非常厚重的地方,人們練武成風,峨眉盤破門第子眾多。峨眉盤破門武術就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優勢下產生的,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峨眉盤破門武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發揚光大,推廣普及。
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武術也同文化一樣,經過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同樣會受到外來的民族和文化的影響。在歷史上,巴蜀地區曾經發生過“秦漢大移民”和“湖廣鎮四川”等較大規模的移民運動,在移民運動中移民會帶來自己不同的文化,還有不同的武術技法和套路,并且逐漸與本地的武術相融合。在融合過程中,文化產生了碰撞,技術也產生了碰撞,而盤破門武術就是在與巴蜀文化相碰撞、融匯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武術文化。
峨眉盤破門武術的防守手法主要有勾、掛、挑、宰、繞撥、分花、盤纏、關割等,稱為盤功;還有攻敵要害的手法有破錘、箭錘、鳳眼錘、蓋錘、造錘、穿目指、鎖喉手、標鏟手、提宰手等,稱為破功;于是就有了盤為守,破為攻,盤中有攻,攻中有守,講究剛柔相濟,攻防兼顧,攻守平衡,在1984 年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四川省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組根據這一拳種的獨特風格,正式將其命名為“峨嵋盤破門”。[3]經過不同時期的變化發展,峨眉盤破門武術發展到現在主要是以高樁為主,中低兼有,手法為主,腿法為輔,注重內外雙修,天人合一,重于打法。而高樁盤破又以齊步云腳為主,腿法以正、側、箭腿為重,手法以盤、破、提、劍、偵、推、洗為主。中樁盤破以虎步、羊尾步、梅花步為重。腿法以懷裝腿和彈、踏、踹、馬步為要,手法以陰陽推掌為主,齊心盤破步法以麒麟步、襲步,齊心步為重,手法以盤手、破錘、叉八手為主。于是峨嵋盤破門的技擊打法講究不盤不破、盤中有破、破中有盤、亦盤亦破。講究能乘能脫,爭取主動,審時度勢,善尋戰機,機前搶先發手,機后善于補攻,神速急進,強攻紅門,攻心膽怯,一怯而亂,乘亂而擊,寧輸于前,不輸于后,講究一打膽,二打眼、三打力、四打閃。講究乘橋翻小手,脫橋走如風,乘橋近身戰,脫橋迂回中。乘橋善用扒、擒、纏、撕、扭、盤、破、提、箭、抽。脫橋善用浮、沉、吞、吐、走、鏢、鏟、絆、拌。比較全面遵循和體現了中國武術攻防的規律,攻防的特點。
峨眉盤破門武術發展到現在,其技擊方法繁多,并且博大精深,窮盡一人畢生精力可能都無法望其頂。現今,峨嵋盤破門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九代了,并且名師輩出,全國各地各種擂臺賽金章不計其數,各代弟子在豐富和發展峨嵋盤破門武術的過程中,海納百川,博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形成了現在獨特的峨嵋盤破門武術和峨嵋盤破門武術文化。
峨眉盤破門武術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被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2014年掛牌成立的四川省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設立在地處內江市的內江師范學院。基地實行與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下設演藝中心、研究中心、養生館、武術館、創新創業實驗中心五個執行分支結構和基地辦公室,主要廣泛開展峨眉武術文化教育、峨眉武術文化挖掘與保護、峨眉武術文化傳承與推廣、峨眉武術文化產業和產品研發等工作,促使了世人對峨眉盤破門武術認識的聚焦。[8]由此可見,峨眉盤破門武術在政府的支持下與教育更好的結合。政府對峨眉盤破門武術是十分重視的,對于峨眉盤破門武術的推廣和普及也是加大了力度。
峨眉盤破門武術廣泛流傳發展于四川省內江地區。而在內江市也有很多風景名勝,例如在資中縣就有資中文廟和武廟兩個風景區。資中文廟仿照了山東曲阜孔廟得格局,坐北朝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萬仞宮墻,內外月池,大成門,大成殿,靈星門,崇圣祠,東西兩廂,鐘鼓樓。琉璃蓋頂,紅墻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而資中武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由外月池、七星門、照壁、關圣殿、啟圣宮、朝貢殿、三義祠和鐘鼓樓、左右廂房、廊道、院壩組成。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本著“旅游拉動武術”的原則走一條武術與文化,武術與旅游、武術與民俗協調發展的路子,使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形成產業化,成為旅游產業鏈條不可或缺的一環。并且以名勝古跡效應、品牌效應去帶動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可以鑄就峨眉盤破門武術的金字招牌,使內江市資中文廟武廟-峨眉盤破門武術相輔相成。
峨眉盤破門武術是峨眉武術的三大發源地之一,其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但是發展至今還并不是很成體系。主要是對它的保護和挖掘整理力度不夠,技術和理論方面都還需要梳理形成體系。例如,在技術上,很多的套路、器械、攻法等內容都應該按照一定的類別歸屬形成體系,如此以來就很有利于峨眉盤破門武術的溯本清源和長遠發展,并且更有利于宣傳推廣、繼承和可持續發展。可歸為與道、佛宗教文化息息相關類、與地域文化相關類、與民俗相關類、與健身養生相關類等等。在理論上,積極調動武術界、文化界、宗教界、史學界有一定影響的學者和專家梳清峨眉武術的起源、發展、變革和傳承的文化脈略,完善文化傳承譜系、深化理論研究以構建峨眉武術的獨特理論體系等等。因此,要想使峨眉盤破門武術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對其深入挖掘整理,形成一定的體系。
峨眉武術在1983年國家體委“中華武術遺產挖掘整理”工程的實施中,整理出練功方法、拳術、器械1638 種,而少林武術卻只有 250 種,武當武術則更遜一籌。并且,就歷史傳統而言,峨眉武術的歷史遠較于少林、武當悠久。但是為何今天的少林、武當早已在國內揚名,而峨眉武術還遠遠不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傳推廣工作方面起步比較晚,另一方面宣傳推廣工作做得還不到位。可喜的是,2002 年,峨眉山市文體局舉辦了“少林、武當、峨眉”三大武術精英賽,讓世界 32 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充分領略了峨眉武術的博大精深。這是峨眉武術第一次通過如此眾多的媒體讓世人所熟識,可謂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而峨眉盤破門武術也是應該大力宣傳與推廣,從而帶動自身和推動峨眉武術的發展。作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宣傳路徑上不要局限于內江地區,應該廣泛推廣于四川省的其他地區。在宣傳與推廣上應該與教育和旅游資源相結合,這樣的效果會事半功倍,更能促進峨眉盤破門武術的發展。
峨眉盤破門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武術,作為峨眉武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其歷史是悠久的,并且內容豐富,特點鮮明。在四川,盤破門武術深受中國巴蜀文化的影響,并且得到巴蜀文化的滋養,文化底蘊深厚。但是,雖然峨眉武術與少林武術、武當武術并列為中國三大流派的武術,然而其發展卻遠不如少林武術和武當武術,因此作為峨眉武術下的峨眉盤破門武術更要發展起來,以帶動峨眉武術的發展,從而并步發展。這與教育、旅游資源的結合、進一步挖掘成體系、大力宣傳與推廣有密切的關系。峨眉盤破門武術要想發展就要從教育、旅游資源、進一步挖掘和宣傳推廣方面著手,利用四川特有的自然資源、巴蜀文化、宗教文化和飲食等資源相凝結成體系,肯定能使峨眉盤破門武術得到良性的發展,共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