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黨群工作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首要要求和根本保障是加強黨的領導。2019 年初,南京江北新區在全省率先啟動街道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實施“星空、星河、星魁、星座、星系”等“星漢燦爛”黨建強基系列行動,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目標融合、工作融合、制度融合、效果融合,形成了黨建引領“三集成三提升”改革做法,即“集成權責做精街道,提升基層治理統籌力;集成資源做強社區,提升基層治理承載力;集成力量做實網格,提升基層治理服務力”,實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新區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為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聯動發展夯實了基層基礎、提供了強勁動力。
針對基層治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街道體制機制改革任務繁重的實際,南京江北新區黨工委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探索實施“星漢燦爛”黨建強基系列行動,持續推進新區街道體制機制內涵式改革走向深入。
以“星空計劃”為基礎構建基層治理共建格局。一是構建“大黨建”格局。建立“四橫四縱”區域化大黨建格局,擴展共建深度和廣度,新區7 個街道“大工委”聯動駐區單位黨組織292 個。二是完善“大共建”機制。以“信息聯通、組織聯建、會議聯辦、資源聯享、項目聯動、社會聯治”的“六聯”為抓手,推進共建項目清單制、議題征集會商制、工作輪值制、活動會辦制,有機鏈接駐地高校、金融單位、醫院、物業公司等各領域黨組織,建立區域化黨建長效機制,街、社兩級新任147 名兼職委員。積極構建“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職工群眾”機制,形成利益共享、多元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三是優化“大治理”體系。搭建“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示范)戶”四級紅色網格治理體系,在新區987 個綜合網格、180 個專屬網格中成立網格黨支部461 個、黨小組282 個,將黨組織建在網格、黨建服務點設在網格、黨員作用發揮在網格。
以“星河計劃”為關鍵培育基層治理骨干隊伍。一是力量下沉發揮作用。聚焦基層事基層辦,將新區城管、市場監管、國土等職能部門390 余名工作力量下沉到街道,日常管理納入街道,黨組織關系轉移到街道黨組織,充實基層治理骨干力量。建立街道、社區人員雙向流動機制,選聘街道優秀工作人員到社區(村)擔任書記或助理、向社區(村)派駐“工作指導員”,協調解決基層治理難點問題。二是常態教育提升能力。緊盯基層治理隊伍中堅力量,每年常態化開展黨員骨干、黨員發展對象、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和“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區街聯動共同打造全科干部、全科社工、全科網格員、全科執法隊員的“四全”隊伍,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制訂年度培訓計劃,完善綜合業務培訓、專題培訓、派駐指導以及跟崗踐學機制。街道立足實際開辦“全科”學校,打造“崇意講習堂”“四季學堂”“蘆韻課堂”等“全科”培訓品牌,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隊伍能力水平。三是動態管理優化結構。堅持從嚴管理基層治理帶頭人隊伍,結合工作需要,近兩年共對50 個社區(村)黨組織書記作出調整,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對社區(村)“兩委”人員開展全面排查,清理不符合條件“兩委”人員11人。
以“星魁計劃”為導向樹立基層治理標桿示范。一是聚焦一線樹典型。聚焦基層治理一線,近兩年共表彰“兩優一先”先進典型單位和個人共191 個(人),2020 年表彰高質量建設江北新主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黨的建設類)共46 個(人)。近3 年累計推薦市委表彰“兩優一先”先進典型單位和個人共12個(人)。沿江街道網格員陳婷獲第十五屆江蘇省五四獎章、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南京市最美網格員、南京市紅十字系統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二是搭建平臺推先進。聚焦街道體制機制改革重點任務推進,搭建起幫助基層干部能力提升的三個平臺:以點上經驗推動面上工作的黨建特色展示交流平臺、以工作分享推動探索創新的“新時代黨建講習堂”、以先進典型激發“沖上山頭扛紅旗”的新區“星故事”宣傳平臺。三是規范標準做示范。在基層黨組織中推行星級化管理,形成激勵先進、整頓后進、帶動一般的濃厚氛圍,提升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指導街道黨工委建立基層黨支部工作聯系點,推動各黨工委每年專題研究黨支部建設工作,增強黨建引領能力。
以“星座計劃”為重點延伸基層治理服務觸角。一是完善黨群服務體系。建成黨群服務中心175 個、黨員驛站100 余個,將常態化的黨員教育培訓、黨群服務、物業服務、便民服務、文體活動等融為一體,實現抓黨建與抓服務“雙提升”。二是規范服務場所建設。以“有場所、有三標(黨徽、黨旗、陣地標識)、有設施、有內容、有制度”的“五有”為基本標準,健全完善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掛牌長效機制,優化黨員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體驗感。三是創新黨群服務方式。在街道規范“審批服務一窗口”建設,將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接入社區(村)便民服務站點,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新模式。在黨員驛站開通代辦幫辦服務,明確事項清單,代辦員通過遠程驗證、代辦代繳,豐富民生服務形式。充分利用共產黨員、江蘇先鋒、南京黨建網、《金陵黨建》電視欄目等線上陣地,拓寬黨員群眾學習交流、宣傳教育渠道。
以“星系計劃”為保障促進基層治理黨群融合。一是加強黨建經費保障。黨建工作經費補貼納入年度預算,同時堅持落實好黨費返還制度。加大黨內關懷力度,每年安排黨內關愛資金100萬元用于關懷幫扶慰問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等。二是凝聚為民服務隊伍。構建“1+3+N”網格組團式服務,即強化黨建引領“1”個核心,固化專職網格員+社區民警(輔警)+綜合執法隊員“3”個基本單元,協同政法網格員、物業、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等“N”方資源力量,建立多員合一、專兼結合、分工協作的網格服務團隊。組建“紅色物業”,開展民生幫扶、文化宣傳、入戶走訪等活動。三是引導居(村)民開展自治。用好為民服務專項資金,重點投入小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維護、居家養老等小區服務項目,近兩年來共投入資金4530萬元,完成項目980 個。打造“區塊鏈+小區治理”基層自治管理平臺,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