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由于人類理性的有限性,每個人的認知和判斷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而領導干部肩負著開創事業、科學決策、引領改革等重要職責,其偏見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負面效應。可以說,偏見是領導干部的致命傷。
矯正領導干部行為偏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領導干部個體與組織的共同協力。首先,領導者應該既是專家,又是學習者。領導干部的職業成功大多源自專業領域的突出業績,屬于專家式的領導者。但是,崗位調整了,職責廣而綜合,要求領導干部放低姿態、持續學習。其次,領導者既要堅守能力圈,又要善于抉擇。領導者應不斷提醒自己,哪些是自己能力圈之內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禮節性夸贊。能力圈之內的事項可自我決斷。能力圈之外的事情須善于授權、委托,善于利用團隊的力量,善于借用智庫的智慧。再次,領導者既要政治忠誠,又要求實創新。政治忠誠與求實創新并不沖突。因地制宜、創新落實、解決真問題才是真正的忠誠。
組織層面需要完善制度、根植文化,建立行為糾偏的長效機制。首先,盡快建立領導干部任職資格認證制度,將合理的知識結構作為任職的基本條件。任職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既可以為選拔什么樣的干部提供標準,又可以為領導干部提供自我提升的制度動力。其次,優化培訓設計,將危機管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知識納入領導干部培訓體系,幫助領導干部不斷擴展能力圈,培養一批能夠擔當國家治理現代化重任的領軍人才。再次,可以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設定為領導干部半年一次的規定動作。通過“紅紅臉、出出汗”的常態機制,為領導干部的自省、自律、自勉提供制度約束與支撐。最后,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職能,形成領導干部行為偏差的約束氛圍,多方協力,共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