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霞
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詠春拳屬于中國南派武術,出現于清朝中晚期,并在古南海縣佛山鎮及其周邊繁衍發展。該拳法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制剛,借力打力,男女老幼均適合練習。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并濟,氣力消耗量少。其動作簡練靈活,適用于貼身短打,追求短時間制敵,防守性強且殺傷力極大。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報的“詠春拳”項目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借助詠春拳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影視劇作品,《洪拳與詠春》《詠春》《葉問》《功夫·詠春》《葉問2》《葉問前傳》《葉問3》以及最近上映的《葉問4》 等,除了這些以《葉問》系列為代表的詠春主線索的影視劇,還有很多影視劇中涉及了詠春拳,如《師父》《張天志》等。這些影視劇為詠春拳在國內外的宣傳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格魯吉亞,詠春拳的歷史始于20世紀90年代。格魯吉亞人Mindia Evgenidze對格魯吉亞詠春拳的推廣和發展有決定性作用。當時武術非常受歡迎,武術相關故事片、剪輯、武器、海報、貼紙風靡。1994年,在Mindia Evgenidze的主持下,詠春拳在格魯吉亞的海濱城市巴統開辦了第一所學校。當時最困難、耗時最長的工作是招生。雖然當時詠春拳在格魯吉亞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這種外國功夫能在格魯吉亞學會。2005年,為了提高師資力量,德國詠春拳教師Dimitry Stashevich被邀請到巴統詠春拳學校,定期為教師和學生舉辦考試和研討會。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武術在歐洲的普及達到了頂峰,詠春拳在格魯吉亞的普及也隨之水漲船高。2009年,詠春拳學校在格魯吉亞的首都第比利斯開辦。在首都,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所學校,但是得益于2008年關于葉問的電影,它的受歡迎程度迅速增長。2010年,格魯吉亞的詠春拳學校加入了以Dimitry Stashevich為首的歐洲實用詠春拳聯盟。從此,格魯吉亞的詠春拳開始在國際上參加各種錦標賽、比賽和研討會。2016年格魯吉亞詠春拳學校加入格魯吉亞國家武術聯合會,積極參加各項賽事和錦標賽。2016年10月10日,在Mindia Evgenidze的領導下,格魯吉亞詠春拳俱樂部“Agmosavleti”依托格魯吉亞詠春拳學校正式成立,其主要目標是介紹和發展正確實用的詠春拳訓練方法。
目前,格魯吉亞詠春拳俱樂部“Agmosavleti”已經在各項比賽中摘得了23枚金牌,4枚銀牌,獲得了9個冠軍。2019年4月,詠春拳俱樂部“Agmosavleti”四名成員赴莫斯科參加歐洲武術錦標賽,其中一個獲得金牌,一人獲得銀牌,兩人獲得銅牌。2月,俱樂部成員參加格魯吉亞“Ushus杯”,9為成員獲得晉級資格。3月,俱樂部成員參加格魯吉亞“Ushus杯”冠軍賽,摘得女子組金牌和銅牌,少年組金牌和銅牌。格魯吉亞詠春拳俱樂部“Agmosavleti”除參加各項比賽以外,平時也會不定期以研討會或者公開課的形式舉辦公開活動,免費邀請大眾參與體驗,已達到擴大影響力、增強宣傳的效果。“Agmosavleti”俱樂部是依托格魯吉亞詠春拳學校創辦,所以日常活動主要是詠春拳教學,從而更好地進行俱樂部的運營和創收。詠春拳的課程有詠春拳健身課、實用型詠春拳課程、女子詠春拳課程、兒童詠春拳課程。詠春拳課程覆蓋對象廣泛,針對性強。目前,參加“Agmosavleti”俱樂部詠春拳課程學員在第比利斯有30多人,在巴統有20人左右。
海外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推廣主要有海外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承擔。孔子學院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小組在全球設立的旨在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服務型教育機構。是滿足海外文化需求為目標,以文化活動為其基本內容的社會文化組織。具有服務中國、服務海外、服務全球的特點。對于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來說,對外漢語教學是以漢語為主體的語言教學,中國傳統武術的推廣則是輔助性的工作。從本質上講,武術教學與漢語言教學對于推廣我國文化的作用是一致的。武術為漢語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對于漢語的學習和掌握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理應對其進行大力度的推廣。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統稱為中華才藝,作為輔助漢語教學的一個手段來進行推廣展示,中華才藝涵蓋范圍廣泛。通過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開展的文化活動及相關數據分析,概括文化活動中中國武術開展的現狀。
中華才藝種類繁多,有中國傳統音樂及樂器、古典舞、民族舞、中國結、剪紙、茶藝、書法、繪畫、太極拳、毽子、抖空竹等等。在這些中華傳統才藝中,中國傳統武術指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針對已有文獻調研,書法、武術類、國畫、舞蹈、民樂、飲食、手工(中國結和剪紙)這七種才藝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選擇比較受歡迎而且比較普遍使用的中華才藝。第比利斯開放大學開展的文化活動主要有兩大品牌文化活動,分別是“相約星期六”和“中國文化進校園”。“相約星期六”系列活動一般是兩到三周在孔子課堂舉辦一次,以國畫、書法等某一個具體項目為專題,通過在facebook進行宣傳,漢語學習者和一些第比利斯的市民自發來參加。“中國文化進校園”是不定期的進行舉辦,一些學校會發出邀請,希望孔子課堂能到他們的學校進行中國文化展示,孔子課堂會應邀派出部分老師去這個學校進行文化展示。文化展示基本上會分為樂器表演(古箏)、書法、中國傳統服飾體驗、中國結、畫臉譜、舞獅、傳統武術(毽子、空竹)、民族舞表演、太極扇表演等不同的板塊。除了這兩大品牌活動,孔子課堂還會舉辦其他的文化活動,比如中秋節活動、春節活動、中國元素繪畫比賽、中文歌唱比賽、趣味運動比賽、圍棋比賽等,這其中有的活動也會有一些中國武術的部分。2018年,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共舉辦了9場“相約星期六”系列活動,9場“中國文化進校園”活動,還有中文比賽、圍棋比賽、國際書展、趣味運動會等一共22場文化活動,但是沒有以中國傳統武術為專題的活動,武術的展示在綜合項目中以傳統體育或者是太極拳表演的形式出現。綜合第比利斯開放大學開展的文化活動來看,中國傳武術的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可以說中國武術在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中并沒有受到重視。
在海外,人們統稱中國武術為“中國功夫”。雖然從更深次的意義來說,武術更偏向技藝,偏重“術”,而“功夫”則更偏向于一種禪修的意境。武術運動具有文化教育、健身技擊、美學、娛樂觀賞的特點。即使是套路運動,在它的動作和練法中,一般的也都具有攻防技擊的意義。如組成武術套路運動主要內容的踢、打、摔、拿、擊、刺等動作,它們都有著不同的技擊特點和攻防規律。又如搏斗運動,“遠踢、近打、貼身快摔”顯示了武術的特色。功法運動,將上百種練習形式不同的功法, 分為柔功、硬功、輕功、內功和感知功5 類。據統計,在中國著名的拳術就有 100 多種,而且拳術并不需要什么工具之類,只要身著寬松的運動服就好,當然如果有比較合適的練功服,會多了一層文化的氣息和韻味,更能彰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展的文化活動中,中國武術的展示形式多為太極拳、太極扇、八段錦、五禽戲等,缺乏真正能體現武術實踐性和專業性的文化活動。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一些和武術器械相關和展示存在安全隱患,有難度的武術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其次對不是武術或者體育專業的漢語教師來說,太極拳、太極扇等這些武術形式更容易學習。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開展的文化活動中,僅有的幾次太極扇表演是由教師先在網絡上學習,再進行集中練習最后才有了太極扇的表演。
在2016年杜銀鈴《文化全球化視野下孔子學院武術教學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武術的專業推廣中人才的缺乏是最大的限制因素。這個結論同樣適用于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從2017年11月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揭牌至今,先后有將近40位公派教師和志愿者進行漢語教學,這么多教師中,只有在2017-2018學年有一位體育專業的漢語教師。可以說在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漢語教師的隊伍里非常缺乏武術相關的專業教師。
娛樂性是武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在電影中,精彩的功夫打斗場面會格外另觀眾印象深刻,還有在歷史上著名項莊舞劍等場面,都是武術藝術性和娛樂性的體現。通過調查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發現所有的文化活動中對傳統武術精神和文化的展示內容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太極拳、太極功夫扇、中國體育項目(毽子、空竹)。在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體現了更多的娛樂性,主要目的是吸引學生的興趣,調節活動氣氛,缺乏武術文化性的體現。根據邱丕相的觀點:“武術的文化屬性在當代具有深刻的意義,從文化競爭的角度,武術不失為一種文化資源,一種可以闡釋中國文化的生動載體;從教育的角度,武術是一種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資源。”武術的文化性是中國武術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的文化性中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海外的漢語推廣機構尤其是孔子學院/課堂承擔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是推廣中華文化,所以在對武術文化的推廣和展示的環節中,如果過多的重視娛樂性,且缺乏文化內涵,無疑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技擊性是武術的本質屬性,也是中國武術和其他國家武術相同的地方。中華傳統武術在當下的發現中體現其技擊性是非常必要的,一種缺乏實戰作用的武術形式必然是會被歷史淘汰的。“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在詠春拳技擊性具體現在為體現詠春拳的實用性和競技性。不管是在教學還是自身發展上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實用性和競技性。“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開設了不同的課程,包括詠春拳健身課、實用型詠春拳課程、女子詠春拳課程、兒童詠春拳課程,每種課程具有強的針對性。這些課程可以滿足不同的學員需求,尤其是詠春拳健身課程,適應當今“全民運動”的潮流趨勢,體現出了詠春拳的時代氣息,改變為了學習功夫而學習詠春拳的思想。通過體驗“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的基礎詠春課程發現,在基礎課程中學院可以學到一些簡單巧妙的防御招式,既體現詠春拳的實用性又抓住了學員的興趣。其次“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通過參加各種比賽體現出來了強烈的競技性。“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成員經常會主動或者受邀參加國內外的比賽,比賽面向所有的成員、包括兒童、女子、以及成人。通過比賽提升詠春拳的實戰性,在各種比賽中積累經驗增加信心,也通過比賽擴大俱樂部的影響。對比之下,在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中沒有體現出中國武術的實用性和競技性。
在武術的傳承與發展的中,專業的教師體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尚未發達,師徒傳承對于很多技藝傳承、發揚、創新和進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華傳統武術的發展中,師徒傳承是十分優越的繼承與發揚模式,這種模式從《葉問》《師父》等系列電影中也可以看出來。師父/教師的專業性對學生專業的發展乃至人格都又重要的影響。在 “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雖然沒有體驗師徒傳承的中國傳統模式,但是體現出對教師專業性的強烈追求。在俱樂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師資力量,德國詠春拳教師Dimitry Stashevich被邀請到巴統詠春拳學校,定期為教師和學生舉辦考試和研討會。目前“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有四位固定教師Mindia Evgenidze、Dimitri Purtseladze、Irakli Perselide、Lado Nanikashvili。這些教師需要和俱樂部成員參加日常訓練,還需要參加更多的比賽,保持專業水平和不斷更新補充專業技能的。而在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自掛牌成立以來,有前后將近四十名志愿者和公派教師任教,這些教師中在2017—2018學年有一位體育專業的志愿者教師,這位教師離任之后,沒有相關專業的教師,也沒有受過武術專業訓練的教師。雖然在海外孔子學院/課堂任教的漢語教師和志愿者都會經歷為期40天培訓,一般也會包括中國武術項目,但是教師們在赴任后沒有做到對于培訓內容的深化練習。所以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中國武術項目相關專業教師是非常缺乏的。
在海外漢語教學中,尤其是在孔子學院/課堂這種以肩負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的漢語教學機構,對于中國武術文化的推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在影視劇傳播作用的影響下,中國武術和中國功夫在海外有數年持續不減的熱度的基礎上,利用武術的形式推廣中華文化和漢語語言是符合海外文化需求的。基于此,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試圖推動海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專業師資力量的缺乏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可以分為向內路徑和向外路徑。向內路徑是在漢教師選拔上對專業技能提出要求和在教師在到崗之后繼續深化訓練,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一方面,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國家漢辦的漢語志愿者選拔考試和漢語公派教師選拔考試。為了提升教師隊伍中專業武術教師的數量,漢辦選拔考試中可針對對專業提出具體要求,選拔更多的武術專業或受過專業武術訓練的教師。另一方面,教師到崗后,應繼續深化訓練,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實現自學,不能只專注于漢語語言的教學,也要兼顧中華文化的傳播。向外路徑是發掘海外本土資源,發現本土武術人才,如與當地的武術俱樂部合作,從俱樂部中聘請專業的武術教師。在格魯吉亞的漢語教學中,為了推廣中國武術文化,可以利用格魯吉亞的本土武術資源,與本土的武術俱樂部合作,如與“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合作,從俱樂部聘請專業的武術老師。
中國武術的形式豐富多樣,不同的武術形式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武術形式也有其適用人群范圍。如以慢為代表的太極拳,以中國儒道哲學中的太極和陰陽辨證理念為中心,結合陰陽五行變化、中醫脈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以其內外兼修、柔和、緩慢為特點。因為太極拳自身的特性,更適合老年人練習。對于兒童和年輕人,雖然也可以練習,但是對太極拳精神的領悟可能不會太深刻,而以技擊性為代表的少林功夫,則更適合少年兒童。少林功夫套路短小精悍、嚴密緊湊,動作剛健迅猛,攻防靈活有致,進有方,退有法,一氣呵成。在海外,由于受到影視劇的影響,以李小龍“振藩截拳道”和葉問“詠春拳”為代表的武術形式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街頭,隨處可見的李小龍的涂鴉,也足以見得李小龍的格魯吉亞的知名度。對比李小龍的功夫和葉問的功夫,相同之處都是技擊性強、具有實戰性。從這里也可以窺得,中國武術文化要想立足于世界,必定是因為其技擊性。在海外武術文化推廣的過程中,武術的技擊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海外漢語教學中,在調研當地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選擇柔和緩慢的武術形式或是技擊性強的武術形式,通過自己培養或聘用專業教師,開展武術專題活動,開設中華武術班。武術專題的開展不僅可以吸引漢語學生參加活動,也可以吸引當地的市民參加活動,體驗武術精神,同時也能借助武術活動擴大海外漢語機構的影響力。開設中華武術班,以武術教學為主,以語言教學為輔,讓學員切實感受到中華武術精神與魅力,最終實現以武術教學帶動語言教學的效果。
通過格魯吉亞“Agmosavleti”詠春拳俱樂部介紹了詠春拳在格魯吉亞的發展,同時對比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文化活動中國武術的開展情況,發現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中雖然中華才藝種類繁多,但是中國武術占的比重非常小,其形式非常有限,缺乏專業的武術教師。由此分析海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武術傳播的問題,首先是文化性和娛樂性的失衡,其次是實用性和技擊性的缺失,最后是專業師資匱乏。根據這些問題對海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武術的傳播推廣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通過向內和外向兩條路徑解決師資問題,其次要調研市場需求,選擇恰當的武術形式,在此基礎上,開展武術專題活動和開設中華武術班,以武術教學帶動語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