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佳,李 賢,侯慧卿,高麗娜,龐玉玲,鄭美潔,陳紫葉,李 靜
壓瘡是指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的局部損傷,通常位于骨隆突處,由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所致[1]。壓瘡不僅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是全球醫療衛生事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有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投入治療壓瘡的費用為110億~172億美元,英國為14億~21億英鎊,澳大利亞為29 605萬澳元[2-4]。國內外治療壓瘡的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中西醫結合方法等,但療效不一。局部氧療可在創面形成高氧環境,有效改善傷口愈合,在傷口愈合中的效果已取得肯定[5]。目前有大量局部氧療應用于壓瘡創面的研究,本研究通過綜合評價局部氧療對壓瘡的療效,為臨床護理提供循證依據。
①研究對象:壓瘡病人;②干預措施:局部氧療或局部氧療聯合其他療法;③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④結局指標:治愈率和(或)治愈時間。
①重復或者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②非英文和中文發表的文獻。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 database)、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維普(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FMRS數據庫,檢索策略為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中文檢索詞為壓力性潰瘍/壓瘡/壓力性損傷/褥瘡、氧吸入療法/氧療/局部氧療,英文檢索詞為pressure ulcer/pressure sore/bedsore/pressure injury、oxygen therapy/oxygen cure。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19年8月31日。
經過初步的文獻篩選后,由2名評價員獨立進行篩選。本研究提取的資料內容包括:①作者、發表年份等文獻一般信息;②壓瘡例數及分期;③試驗組及對照組干預措施;④結局指標。
由2位評價員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評價采用Cochrane協作網的RCT偏倚風險評價工具。具體評價內容包括:①隨機分配方法的產生;②隱蔽分組;③對實施者與參與者實施盲法;④對結果評價實施盲法;⑤數據結果的完整性;⑥選擇的結果報告;⑦其他偏倚。若完全滿足上述標準,提示總體低偏倚風險,研究質量較高,為A級;部分滿足上述質量標準,提示發生偏倚的可能性為中度,質量為B級;完全不滿足上述質量標準,表示存在高度偏倚風險,質量為C級。
采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首先進行異質性檢驗,通過I2檢驗確定研究間是否存在異質性。當P>0.1,I2≤50%,異質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反之,P≤0.1,I2>50%,異質性較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二分類變量采用比值比(OR)作為療效分析的統計量,并以95%置信區間(95%CI)描述;連續型變量使用均方差(MD)及95%CI描述。
初步檢索文獻567篇,去重后獲得文獻317篇。閱讀文題和摘要后,進一步閱讀全文,排除研究對象、干預措施和研究結果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最終納入文獻11篇[6-16],其中中文文獻11篇,未檢索到局部氧療應用于壓瘡的相關英文文獻,文獻檢索流程及結果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流程

表1 納入研究的一般資料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質量評價
2.4.1 治愈率
納入的11項研究[6-16]均報道了治愈率。異質性檢驗結果,P=0.70,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局部氧療輔助治療壓瘡能夠提高壓瘡的治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19,95%CI(2.24,4.55),P<0.000 01],見圖2。

圖2 兩組病人壓瘡治愈率比較的Meta分析
2.4.2 治愈時間
5項研究[6-8,10-11]報道了治愈時間,共涉及356例病人,其中試驗組184例,對照組172例。異質性檢驗結果,P<0.000 01,I2=99%,異質性較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局部氧療輔助治療壓瘡可縮短壓瘡治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8.66,95%CI(-12.97,-4.35),P<0.000 1]。見圖3。

圖3 兩組病人壓瘡平均治愈時間比較的Meta分析
2.4.3 壓瘡治愈率發表偏倚(見圖4)

圖4 壓瘡治愈率漏斗圖
本研究納入的11篇文獻質量等級均為中等,這主要與各納入研究的隨機設計方案不夠嚴謹以及臨床試驗難以做到隨機和盲法有關。但所有納入文獻在結果上均一致認為局部氧療可以促進創面愈合,對壓瘡治療具有比較好的療效。
已有足夠的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局部氧療法是提高傷口愈合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于慢性傷口的治療,提高創面的氧供應被視為創傷管理的重要部分,局部氧療法可以提高慢性傷口缺氧區的血氧供應,加速創面愈合[17]。壓瘡創面由缺血、缺氧所誘發,并且在創面愈合的過程中需要比平時更多的氧供應。因此,加強氧供應是促進創面愈合的關鍵因素[18-19]。此外,有研究表明,局部氧療能減輕炎癥,抑制細菌生長,對預防和控制創面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20]。本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局部氧療對病人壓瘡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提高治愈率、縮短治愈時間,此結果是對上述研究結果的進一步證實。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如下:①只檢索到了公開發表的中文文獻,可能存在少量英文文獻無法獲取到原文而被篩除;②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為中等,且樣本量較少,其有效性存在爭議;③由于納入研究的樣本特征,如病人的個體體質、壓瘡部位、壓瘡處數、分期等的影響,可能導致結果異質性增加;④各研究中氧療治療的氧流量和用氧時間不一致,可能也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近年來,壓瘡的治療主要圍繞生物敷料、生長因子、生物物理方法、手術治療等方面展開研究。雖然目前局部氧療的治療效果得到多數研究者的肯定,但研究中關于局部氧療過程中氧療次數、天數、氧流量及每次使用時間均有所差異,尚無統一定論。2014年《壓瘡預防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提到局部氧療治療壓瘡的支持證據和反對證據均不充分,故不推薦常規使用[1]。今后研究者可嚴格設計大樣本、多中心的局部氧療治療壓瘡的RCT,為局部氧療治療壓瘡提供更多、更充分的循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