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乃寧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2018年,教育部司長吳巖明確了金課打造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吳巖指出,課程是中國大學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頸、軟肋。要大力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每個學校都可以建、可以用、可以學,充分應用線上“金課”進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線上“金課”的多種應用模式,打造適合本校學生特點和培養需要的“金課”[1]。有效將“慕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實現課前主動自學、課上積極互動、課下踴躍交流思考的學習模式,為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機遇[2]。但是,線上線下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范式,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素養要求,比如使用相關課程教學平臺和教學互動APP的信息素養能力,設計多元互動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和師生有效和諧互動溝通的教學素養能力[3]。
筆者通過多年教學一線實踐經驗,探析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和互聯網+、智慧課堂在金課打造中的應用效果。并應用互聯網+翻轉課堂進行工程合同管理課程的教改實踐,對實踐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為實現我國本科金課教學改革提供可靠的實例參照。
目前,我國的本科教學,正常情況下的教學場所就是教室,教學場所單一。學生每節課面對的就是不同教室的講臺、屏幕、黑板和老師。每個教室配備的講臺、黑板等硬件幾乎都是統一的,桌椅也是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動的。學生唯一的自主性就是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角度的位置入座聽講。
教學方式上,仍然停留在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單一[4]。雖有多媒體配合教學,學生看到的畫面和聽到的聲音較以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但整體上,教師仍然是整堂課的“演員”,學生是每堂課的“觀眾”。即使教師設置少量的討論等“客串”環節,主角仍然是教師,主要方式仍然是講授法[4]。所以,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主要是課堂教學。但高校“水課”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行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行為以及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是決定課程質量的因素[5]。
傳統考核方式,主要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個部分,大部分院校的設置比例:平時成績占20%~40%,期末成績占60%~80%。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考勤、作業和課堂表現三方面。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聯合調查顯示,學生眼中的“水課”通常指老師要求松、打分好、容易過的課程,所以“水課”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課水、人好、分高、好過”[6]。由此可見,傳統考核方式的主觀性大,教師可操作性高。教師和學生普遍對于期末考試的重視程度過高,而期末考試更多的是對學生短暫性記憶力和理解力的考驗,并不能客觀全面地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表現。
金課一定是建立在利用“互聯網+”平臺基礎上的,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課程群,不同等級的高??梢愿鶕陨砬闆r,進行不同難度系數微課的錄制或對現有平臺資源進行引導性的共享使用。通過不同難度系數的微課,可以體現金課的“高階性”,學生不斷地選擇和在線測試,可以實現金課的“挑戰度”。普通高校教師在互聯網上利用“MOOC+同步/異步SPOC”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享受到重點大學,重點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同時配合本校教師的在線教學管理,不僅在教學上揚長避短,還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
如果說“互聯網+教育”的課深刻地影響了今天,那么“智能+教育”有可能開啟教育的未來。我們一方面在做“互聯網+教育”,另一方面要緊緊跟蹤、探索創新“智能+教育”[1]。移動智能手機是完成傳統課堂到智慧課堂改革的必備要素之一,實現傳統教學任務的“創新性”。目前,市場上智慧課堂APP平臺很多,如:慕課堂、雨課堂、泛雅、青鹿,還有各種微信小程序等,各類學校和教師會根據需求選擇合作平臺。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是一所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工程合同管理”是我校重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也是我?!敖鹫n”培養目標之一。2016年,筆者對本課程的教學環節開始嘗試“翻轉課堂”教學實踐;2018年,開始制作在線微課,迄今為止已錄制完成55節微課;2019年,開始聯合使用泛雅平臺的“超星學習通APP”和MOOC平臺,進行“互聯網+翻轉課堂”教改實踐。2020年2月,在MOOC平臺開設本課程的SPOC課堂,且與全國招投標軟件市場占有率高達70%以上的“新點軟件”合作,給學生提供制作電子招投標書的實操環節,幫助學生更深程度地學習工程招投標內容。
2016年~2018年,采用“部分翻轉課堂”線下教學模式,每次課預留2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用于案例分析匯報講解。此部分任務,教師至少在2周前布置給學生,其他70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自行組成小組,每小組最多不超過5人,由組長帶領并討論分配任務,主要包括:搜索資料、分析資料、制作資料PPT和講解匯報,四部分的內容。教師按案例內容、PPT制作和現場匯報三部分對學生小組案例分析進行評分。
2019年,采用“MOOC課程+部分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課前需要通過MOOC平臺自學一部分內容,教師課堂中要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重新講解,并及時提問,對于學生的案例分析要進行專業點評。
2020年,自建在線開放課程完成,在MOOC平臺和QQ直播平臺上采用“SPOC+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注: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故以QQ直播平臺替代原本的線下教學平臺)。以自建資源為主,配合使用部分MOOC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流程如圖1。
2016年至今,本課程考核方式一直根據教學模式的變化作出不斷調整。2020年,將期末考試比例下調至40%,過程性考核調高至60%。且考核比例中首次去除傳統的“考勤”比例,引入“網絡活躍度”指標,評分標準是MOOC平臺給出的學生參與并完成網絡視頻學習的數據,以及回帖的數量和質量等。而“作業”的形式也從傳統的有相對標準答案的問答題,變更為沒有標準答案的思維導圖等新形式的作業內容和要求,保證了學習結果的探究性和個性化。作業難度的提升,其考核比例也相應調高。

圖1 2020年“SPOC+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流程

圖2 2016年-2020年考核比例分配圖
由于考核結果對學生學業影響較大,所以筆者在教改實踐中一直非常慎重,不斷微調。到目前為止,考核方式中還沒單獨設置金課要求的學生“個性化”評分部分。在明年的教學中將引入學生個性化評分內容,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考核方式。
學生評教近三年數據顯示,2017年,采用部分翻轉課堂線下教學模式,經驗不足,學生滿意度偏低;2018年,繼續嘗試部分翻轉課堂線下教學模式,并總結經驗加以細節改進,學生滿意度很高;2019年,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課后學習任務加重,導致評價又有所波動。但總體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評價較好。
①思政融合的多樣化教學內容
本門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理論知識點枯燥繁雜,很多專業名詞相近不相同。筆者在微課中增設“追根溯源小課堂”環節,其中包括:定金&訂金、廢標&無效標&流標、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銷合同等23個極易混淆的專業名詞。從字典解釋到字詞由來,再到專業含義,引導學生追根溯源其背后的故事,進行類比講解,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又將思政素質教育融入教學之中。
②理實一體化的多樣化體驗方式
引入招投標軟件系統,保障學生學習過程的理論結合實踐。與“新點軟件”合作,將實操軟件引入教學環節,在模擬制作電子招標書和投標書的過程中,既給學生提供了模擬實操的平臺,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③專兼職并進的多樣化師資團隊
除主講教師外,本課程還邀請了3位具有15年以上豐富工程實戰經驗的企業專家來承擔部分教學任務,3位行業教師均為一級建造師、注冊造價師、評標專家庫專家。他們一是承擔錄制工程實例案例分析微課,二是定期做專題講座交流會,三是在線上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互動。作為工程合同管理的一線專家,他們的實戰案例講解不僅更客觀、更實際、更具體,也更滿足學生對現實的好奇心。
“金課”的打造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使得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最大化,也提供了可供學生選擇的不同難度系數的課程資源,符合金課“高階性”和“挑戰度”的要求;結合智慧課堂,將單一的課堂環境變革的更加多樣、趣味,也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平臺,符合金課“創新性”的要求;通過翻轉課堂,翻轉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符合金課“高階性”和“挑戰度”的要求;與教學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學生學習過程性考核的力度,總評成績能夠更加客觀公正的體現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態度和水平,符合金課“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要求。筆者近5年的本科專業課教改實踐表明,“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打造本科“金課”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