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隨著現代舞臺空間格局得到拓展,舞臺空間形態也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主要體現在建筑藝術與舞臺技術兩方面。建筑空間與舞臺空間在實用性與藝術性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兩者均可作為人類持續的動作與視覺記憶的載體。舞臺空間卻有著比建筑空間更加靈活的結構,可將舞臺空間視為高度濃縮的建筑空間。因此,舞臺美術創作總是需要從建筑設計中找尋經驗與靈感,以便更好的構建舞臺的空間。
關鍵詞:舞臺空間;多元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08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53
隨著科技元素對建筑空間與舞臺空間的滲透,兩者在空間形態上有了更加緊密的融合。先進的舞臺機械設備需要依托建筑的空間形態,才能將靈活多變的構件運動方式與舞臺設計結合,進而豐富著舞臺的“小空間”。
一、舞臺空間結構多元化的特征
舞臺空間有著極強的功能性,它既要滿足演出內容的需要,又要與舞臺氛圍與視覺形象相融合。因此,舞臺的空間結構也需因“劇”制宜,創造出多樣的空間結構。只要任何一個空間允許演員和觀眾并存,舞臺表演就可以發生在這個空間里。例如,廣場或者街道,宮殿或者教堂、閣樓或者庭院等。但是,前提是舞臺的演出應該發生在專門為演出目的而建造的建筑物一一劇場里。由于劇場空間中有著觀眾區與表演區這兩大固定元素的存在,成為了舞臺空間創作的積極因素,根據這兩者關系的不同變化與組合,舞臺空間也形成了多種結構與組合方式。例如,從古希臘劇場到今天的鏡框式舞臺、伸出式舞臺、中心舞臺、可變式舞臺、流動性舞臺、廣場演出、競技場模式、戲曲舞臺等等。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舞臺空間藝術與建筑藝術的融合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促進了建筑師跨界舞臺設計,從而將建筑藝術的設計理念、造型手法與技術運用滲透到舞臺美術領域,拓展了舞臺空間藝術的包容性,豐富了舞臺空間結構。
近年來,舞臺空間的結構變化更是突破了傳統的劇院空間的概念,轉而將其融入于更為廣大的空間場景之中。
二、舞臺空間多元化設計的發展趨勢
舞美設計師在創作舞臺空間的過程中,為了使得舞臺空間結構更加整體,常常直接運用建筑設計的理念與方式。但是這樣的建筑空間往往會限制了演出本身,將演出束縛在建筑物這個“繭”里,使舞臺空間的結構形成變得固定,難以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和觀眾的需求。所以,設計師要清楚的意識到,舞臺空間源于建筑空間,有著“二度創作”的特性。設計師如果要創作出多元、創新的舞臺空間與視覺效果,就應切忌對建筑空間的生搬硬套。因此,一些舞臺創作者不僅在對建筑內部的舞臺空間進行創新,也將目光放到了現實環境的舞臺之上。他們通過尋找特定、合適的建筑空間,用來擺脫傳統的舞臺空間結構的局限性。例如,將《哈姆雷特》的舞臺空間放置在陰森破敗的古堡之中。另外,室外環境的利用也給予了舞臺空間結構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張藝謀指導的的《印象·麗江》的“雪山篇”可以看到,設計師靈活的運用了大自然所特有的空間形態,以潔白、巍峨的雪山為背景,將舞臺設計在三千多米海拔的高山上。幾百位居民在寬廣的空間結構中起舞,與自然一同放聲歌唱,其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給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上述的發展趨勢來看,舞臺空間結構似乎從原始先民們在野外曠地的自娛自樂到室內空間,然后又從室內空間走向了大自然空間,在經歷了螺旋式曲線發展后,舞臺空間結構又回歸到了類似原始的狀態。即從固定、保守走向變化、開放。然而,在實質上,這種變化并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恰恰體現出了舞臺創作者的舞臺空間意識的深化,以及對多元化的舞臺空間結構的創作規律,舞臺視覺形象的表現形式不懈的探索。
三、高科技對舞臺空間設計帶來的變化
傳統的舞臺空間具體且固定,又加上觀眾與舞臺的距離和角度一成不變,限制了舞臺空間的的容量,進而影響舞臺視覺效果的表現。如今,隨著一代代舞臺創作者的努力創新與高科技的突飛猛進,舞臺空間的實用性與活動性已得到顯著的提升。現代舞臺空間的思維模式與表現形式,已從傳統舞臺平面化與固定化的二維空間,轉向立體化、流動化的多維空間。這種多維空間能夠將空間結構、視覺表現與組織調度等方面的創新成果融為一體。進而幫助舞臺機械設備在為舞臺視覺設計服務時,表現得更為簡便、靈活與豐富。
除了運用單獨的機械工具外,還可以通過運用舞臺內部的機關與設備創造出多平面、多角度的舞臺形式。這種運用物質機械將各類幾何形體進行組合、創造出可變化的舞臺空間結構,其意義不僅僅是方便換景,而是將運動著的人與空間的關系形象地展示給觀眾。在強化空間實感的同時,也為主體場景的設置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
綜上所述,舞臺空間形態的多元化無疑是受到了高科技的重要影響。然而,隨著舞臺空間形態的改變,舞臺設計師的舞臺意識也應隨之更新。只有這樣,才能沖破陳舊理念的束縛,創造出具有無限可能性的舞臺視覺效果。
四、結語
總之,不管是運用樸實無華的造型語言,直接表達舞臺場景內涵;還是運用多彩絢爛的色彩,表現奇異構成形態的景觀。這種種嘗試與探索,都為舞臺空間造型手段與視覺表現的多樣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