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洲

摘 要:服裝結構設計是高職服裝專業的核心課。該課程是利用二維的平面結構解決人體復雜的三維造型。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服裝企業轉型的發展,出現了畢業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已經不適合企業的要求。其中,學生的服裝制版能力已經成為難題,適用不了千變萬化的服裝款式。因此,學生的服裝制版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已經成為高職服裝專業教學設計的重點問題,高職服裝專業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出適應服裝市場需求的創新實用性人才。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創新能力;綜合能力
目前國內高職服裝院校大多存在這些情況:師資匱乏,很多學校出現一名教師擔任多門課程,工作量的增大導致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教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很多教師沒有企業實踐的經驗,在教學上缺乏對相關內容的整合,導致很難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難以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體系不健全、教學實踐內容和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陳舊,教師照本宣科,離開教材不能上課,課堂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出現脫節現象,不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師生缺少互動,教師的創新思維缺乏導致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隨著在國家“工業4.0”時代的背景下,服裝行業進入了智能化發展,許多服裝企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服裝專業的教學目標設定應直接對接市場需求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應該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發展、國際化發展需求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端人才。通過政、校、企、行協同共同參與人才培養。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筆者認為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設置如下:
一、課程教學目標設置應具有較高的邏輯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正確了解人體與服裝的關系,通曉何謂服裝以及服裝服裝結構設計與人體的關系;熟知服裝設計的合理性,服裝裝飾性功能性與人體的關系;服裝放松量與服裝的形態效果美的關系,課程包括服裝人體工學知識、基本紙樣、衣身結構設計、衣袖的結構規律、衣領的結構規律、裙子(褲子)的結構規律。 (2)分析問題。人體體形與服裝的基本結構關系,紙樣原型展開;人體比例和服裝設計的比例方法,不同款式服裝結構設計的分析能力;通過分析問題探索出解決方法,課程包括衣身結構變化設計、衣袖的結構變化設計、衣領的結構變化設計、裙子(褲子)的結構變化設計。(3)解決問題。了解服裝流行趨勢掌握最新的資訊動態,掌握設計過程,對設計作品進行合理的版型優化設計,完成符合市場要求的成衣技術,課程包括項目專題設計、女裝企業項目實踐、男裝企業項目實踐、項目綜合結構設計。
二、提升教學內容的創新力度(常規款式結構設計、創新款式結構設計、綜合能力提升訓練)
調整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是增加學生對書本中常規經典款式的結構設計能力的訓練,解釋立體裁剪、原型裁剪法、比例裁剪法之間的聯系,加強學生對服裝結構設計基礎原理的訓練,舉一反三夯實基礎,教學內容包含服裝人體工學知識(人體體型特征與號型規格、制圖規范符號與工具、人體測量)、基本紙樣(衣身基礎紙樣設計、袖子基礎紙樣設計、衣領基礎紙樣設計)、衣身結構設計(解釋衣身結構設計規律、解釋平面到立體的構成原則、省移規律)、衣袖的結構規律(基本袖山高的意義、袖山高度和袖肥、貼體度的關系、袖山高與袖型的關系、袖山高與袖窿開度的關系)、衣領的結構規律(立領原理、企領紙樣設計、扁領紙樣設計、翻領紙樣設計)、裙子(褲子)的結構規律(裙子廓形變化的紙樣設計規律、褲子廓形變化的紙樣設計規律)。二是加強學生創新款式結構設計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訓練學生由基本款式向變化款式的訓練,面對服裝的款式轉化成成衣紙樣,增強學生制圖創新的能力訓練。三是綜合能力提升訓練,面對無法用服裝結構設計知識解釋市場上有別于課內書本上的服裝款式,不知道如何分解其結構,教師要從服裝結構設計原理上分層分步分解服裝款式,培養學生的釋圖能力,從人體、款式、色彩、面輔料、工藝上考慮成品與設計效果的差距,啟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內容包括衣身結構變化設計(女外套結構綜合設計、流行趨勢與服裝結構)、衣袖的結構變化設計(合體袖與袖子分片、寬松袖紙樣設計、連身袖紙樣設計)、衣領的結構變化設計(立領的鈍角(銳角)結構及其變化規律、企領與半企領的分體結構;企領的連體結構、翻領變化設計)、裙子(褲子)的結構變化設計(裙子廓形變化的紙樣設計、褲子廓形變化的紙樣設計)、項目綜合結構設計(企業項目經典款式結構設計、企業項目時裝款式結構設計)。
三、教材的選用。注重選用教學材料的通識性、國際性。建議教師采用“無”教材上課,學校給老師購買國際國內比較主流的教材及網站資源,相關的教師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作為主講教案,選用國內主流服裝教材作為輔助教材,例如北京服裝學院劉瑞璞主編的《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東華大學張文斌主編的《服裝結構設計》、;選用國際主流教材或者國際暢銷的書籍作為引申拓展教材,例如,日本的中道友子的1、2、3系列,英國的《高級服裝結構設計》等等。
四、課堂教學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學設計和項目式教學訓練為主,以微課、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為輔的多種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相互溝通與協作能力,發揮各自的特長。
五、考核方式。課程考核主要通過平時作業和期末大作業的形式進行考核。平時作業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在做任務過程中,學生經常和老師溝通,在完成任務后老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學生之間評。期末大作業要求學生的作品能否轉換成企業的產品、商品作為教學評估與考核制度的關鍵,使學生對服裝整體設計理念與企業思想相融合。
[參考文獻]
[1]孫雅雯.淺談服裝CAD技術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職業教育,2012.
[2]劉若琳.劉國偉.趙軼群.李沛.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結構設計”“金課”建設探討[J].紡織服裝教育,2020.6
[2](英)帕特.帕瑞斯.歐洲服裝紙樣設計[M]: 立體造型.樣板技術.楊子田,譯.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