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鐘善
摘 要: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當然也會有差異。隨著社會各方面的不斷發展,文學翻譯在當前社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文學翻譯呢?顧名思義就是將一種文化用其他的語言翻譯出來,文學材料與翻譯者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就需要翻譯者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還要對國家的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將翻譯出來的作品對讀者更有感染力。本文的開頭引用了日本著名的文學作品《雪國》,并且對日本的文學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日本文學;文學翻譯;異文化翻譯
隨著當前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日本文學領域較之過去也有著長足的進步,并不斷涌現出了許多的經典文學著作。當前,文學的傳播需要借助譯本翻譯,但由于需要進行語言間的轉換,因此,翻譯者必須要提高對異文化的重視度,加強對日本文學領域的了解,以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一、《雪國》的翻譯
《雪國》是日本的文學作品,其作者是日本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而《雪國》在日本被稱為川端康成的唯美主義之作。其中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三個主人公來寫的,三個主人公分別是,島村、駒子和葉子。島村是一位舞蹈藝術的研究家,駒子是一位藝妓,而葉子只是島村偶然遇到的一個姑娘,從此三個人的故事就上演了。
(一)人物描寫
人物描寫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決定了一部作品的知名度的高低。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人物是故事的主線,同樣也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導火索,并且作者在寫作時對人物語言、動作以及外貌的描寫,不僅能讓觀看者想象到故事的畫面,同時還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狀,讓作者的思想能夠更好地被表達出來。總而言之,人物在一部作品中很重要[1]。
因為是日本的文化,所以在外國人那里肯定需要翻譯的,每個國家都會有翻譯者。那么,翻譯者在對一部作品進行翻譯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對人物的翻譯,因為人物是一部作品中最主要的,所以翻譯者需要對作品有整體的把握才可以。其次,翻譯者一定要結合人物的整體特點來進行翻譯[2]。同樣也可以使用語義翻譯,所謂的語義翻譯就是在目的語言結構和語義許可的范圍內,將原作者在原文中所想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語義翻譯所具有的特點非常多,包括逐字翻譯、直譯和忠實翻譯等,可以將作品中的內涵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讓作品的真實性以及獨特的風格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語義翻譯是翻譯比較廣泛的一種翻譯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翻譯方法叫作交際翻譯,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的不同就在于交際翻譯注重的是讀者的理解和反映,其優點就是具有歸化、意譯以及地道翻譯的優勢,讓作品的內容對讀者更有感染力[3]。
(二)景色描寫
川端康成寫作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非常喜歡對景色的描寫。因為他對于自然有著極高的喜愛度,所以他筆下的作品當中的景色非常具有感染力。那么在對景色進行翻譯時,語義翻譯就不能再用了,雖然語義翻譯的優勢很多,但是只能體現在對人物的翻譯上面,如果運用到景色的翻譯中,就體現不出作品的優越性了。然后讀者在閱讀時,就會覺得非常的別扭,同時對讀者也不會再有感染力了[4]。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交際翻譯了,但是還是得圍繞著全文,在翻譯時可以相應地對句子結構做出調整,體現出交際翻譯的特點,讓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清晰直接。
(三)文化負載詞
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這種文化是不能缺少,同時也是不可取代的。不僅如此,國外的同樣也是有自己的國家文化的。所以,翻譯者在對外國的作品進行翻譯時,最重要以及不能忽視的就是文化了,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來將外國文化深刻地表現出來,讓讀者體會外國文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內涵。
(四)擬聲擬態詞
在日本的文學中,擬聲擬態詞被使用的頻率特別高,但是在翻譯時會增加難度。因為擬聲擬態詞是日本的文學特點,在中國并沒有與其相似的象聲詞,如果在翻譯時遇到擬聲擬態詞,那么這時候就需要將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兩者結合來進行,還要注意的是不能局限于句子的結構而表達不出情感[5]。應該把日本文學的內涵以及中國漢字的特點全部放在考慮的行列中,一定要將句子的靈活性翻譯出來,這樣才能不讓原作品的內涵流失,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美。
(五)詩歌民謠
文學作品里面一般都會適當地加入一些詩歌民謠的元素,為的是能夠讓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的同時還能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都能夠得到提升,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里一般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詩歌民謠,雖然篇幅短了點,但是不會影響到作品的內涵,還有著很好的表達效果,讓讀者能夠在情感上產生共鳴[6]。有一點不好的就是,詩歌民謠的加入無疑給翻譯者帶來了難度。在對詩歌民謠進行翻譯時,最好使用語義翻譯法,因為其能夠保證詩歌民謠的內涵不流失,能夠將原作品的風格特色全部的展現給讀者。據調查,一般對詩歌民謠的翻譯,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語義翻譯法,翻譯工作者可以由此來借鑒一下。
二、關于日本文學翻譯中異文化傳達的思考
綜上所述,對于日本文學進行翻譯是需要技巧的,對于翻譯者的要求也會很高,不僅要求翻譯者有很高的文學水平,還要對中日兩國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對各自的語言也需要掌握得特別靈活,這樣才能讓翻譯出來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的能力。
(一)從翻譯技巧看
在翻譯外國的文學時,不能將原文進行復制粘貼,而是需要翻譯者用對的翻譯方式將作品想要表達的方式翻譯出來,提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對,那么翻譯就成為一種傳達原文的工具,算不上是真正的文學翻譯了[7]。眾所周知,翻譯在社會中的地位很高,同時其作用也是不能夠被磨滅的,翻譯者需要有很高的文學水平以及方法技巧,才能夠保證作品的內涵不流失。
現代社會人群有一個錯誤的思想,就是覺得翻譯的工作只是將原文用另一種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有忠于原文的表達才是他們工作的重點,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翻譯者的工作就是,翻譯者需要全方位地了解作品的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方式,然后再用自己的風格來將作品翻譯出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者,首先,不能將眼光只放在作品上面,還要將讀者的心理、職業也放在考慮的行列之中,因為時代發展變化得很快,這些因素也只是暫時的,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8]。文學翻譯現在已經成為原著和譯著之間的橋梁了,不僅如此,在傳播日本文化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國家的文化,要實現文學和異文化之間的交流,同時還能促進文化的發展。
(二)從文化傳達看
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翻譯者最不能忽視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傳播。文學作品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發展情況的,這也是為什么會要求翻譯者要具備很高的文化水平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對文學作品進行更好的解讀翻譯,培養讀者的閱讀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文化,當然也是有文化差異的。中國與日本兩國的文化之間的差異不小,會給翻譯者的翻譯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這種差異也會使兩國在詞匯的使用上出現不同,因此需要翻譯者盡量將差異縮到最小。除此之外,中日兩國的環境和日常的交際也不同,這也是翻譯者需要注意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言和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那么就需要翻譯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中日兩國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需要翻譯者將兩國的差異放在重點考慮行列之內,只有處理好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才能讓文學作品對讀者更有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樸香仙.關于《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的漢韓翻譯實踐報告[D].延吉:延邊大學,2019.
[2]李曉晗.周作人翻譯與其文學創作的變奏[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9.
[3]張禹.翻譯中的“不可譯性”及其轉化和補償策略[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9.
[4]白宇.“信達切”翻譯理論在《生死之外,皆為浮云》翻譯實踐中的應用[D].南京:南京大學,2019.
[5]李鈺婧.跨文化交際視閾下的習近平著作日譯研究[D].天津:天津外國語大學,2017.
[6]陳艷.文化缺省下武俠文化意象的傳遞[D].福建師范大學,2016.
[7]KUNTHINEE JENWITTAYA-AMORNWECH(曾琴文).老舍在泰國的譯介與影響[D].青島:青島大學,2017.
[8]全毅.中國朝鮮族文學作品翻譯的“文化轉向”[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