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萍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為的深刻變革。教師觀念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與表現。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精彩的課堂能給學生帶來新意,不但能使學生迅速由抑制到興奮,還會使學生把學習變成一種渴望,自然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
[關鍵詞]課堂改革;轉變觀念;師生變化
新課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實踐和探索,教師要在對新課程、新教材多個層面解讀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努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激發學生的靈性,積極構建語文課堂教學,讓課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個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一線教師的變化
1.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
在沒進行課改以前,大多數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認為教材是教學的唯一抓手,往往以講授完教材的相關內容作為完成“教學進度”的標準。自實施小組合作以來,教師們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接受這一挑戰,努力轉變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收獲,不再以追求知識的完整性、答案結論的唯一性為最終目標,讓學生認真思考、大膽質疑、團結合作。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明確課堂改革的基本步驟,認識課堂改革的重要性并齊心協力、孜孜不倦地進行課改工作。
2.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作用發生變化
傳統的教學觀念主張教學活動以師為本,教師往往將自己的講解進行到底。而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中,師生是平等、民主的,教師以平等的身份開展教學活動,課堂不再是被教師獨占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主動探求新知,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為學生留下探究、思考的余地。
3.教學目標的變化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以及運用知識、促進知識轉化的能力;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適應終生學習的需要,從注重知識的培養轉向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新、舊兩種教學理念的比較中發展,在探索中更新,認真總結,逐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一位教師的課堂都各具特色,就像鮮紅的旗幟引領課堂改革走向更加燦爛的春天。
4.集中的時間發生了變化
學校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每周至少集中兩次進行集體備課及學情分析。集體備課時采用一人主備,其他人補充質疑的方法,主備人就是這次活動的小組長,他要負責組織好本次備課活動的內容及質量,其他成員配合組長并將自己的意見毫無保留地提出來,這樣,組內成員潛下心來背出一條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途徑。每位教師再次進行二次備課時,可根據自己的學情對集體備課的成果刪減,踏踏實實備好每一節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合作的快樂,這是在合作過程中得到的財富,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樣能感受到這份快樂。
5.管理方式的變化
(1)自主培訓。學校在自我學習、培訓上的變化,最突出的就是自主培訓,注重年級之間、班級之間的交流與互補。自主培訓是通過固定培訓、學習交流型培訓和發現問題后培訓實現的。固定培訓包括新生培訓和課題小組培訓。新生培訓主要是指新升入初中的學生,他們對學校教學方面的要求不了解,學校對新生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對課前、課中、課后、月末做些什么,如何歸類整理、裝訂復習資料等進行培訓。固定培訓的出發點簡明扼要,針對實際,及時反饋教學問題,明確短期的工作思路。這一培訓由課改小組長自行組織,包組領導以普通教師的身份參與培訓活動。增設的學習交流型培訓,如在檢查中發現某班的小組展示和總結非常到位,其他班的學生小組長就在課改組長的組織下,到該班聽課學習、借鑒,發揮以一點帶動全面的引領作用。學習交流型培訓并非一整節課,時間是靈活的。在教育工作中,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現。在發現問題后,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喪失教育的最佳契機。實踐中,涉及到教師本身的問題,我們利用每周固定培訓的時間來解決。涉及到學生的問題,教師及時對學生指導與培訓。
(2)自主管理,注重教師之間、學科之間的合作與借鑒。課堂改革后我校不僅在培訓方面做到自主,在管理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的自主管理制度,包括課改組長負責制、教師查課制和教師查生制三項制度,這樣做是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參與課改管理、體驗小組合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受到了課改的魅力、學生的變化,使命感促使我們不斷前行。
(3)自主評價。評價能否及時到位是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嘗到了自主管理、自主培訓的甜頭之后,我們實施了發揮師生自主性的評價辦法,做到了幾個及時:
及時評:
學生互評:能學生評價的,盡可能安排給學生做。講學稿的評優、獎勵,優勝小組的產生,優秀學生的評定都是在學生的基礎意見中完成的。
教師互評:教師的二次備課,隨堂課打分都以教師間相互檢查為準。
師生評價的目的,不只在于評出一二三等,我們注重的是在相互評價中自覺不自覺地學習與影響。
及時獎:
學生的心理特點是要在不斷的贊譽和肯定中朝前發展,為了給學生以不間斷的“加油”,獎勵一定要緊跟。目前,課改小組的獎勵主要有:對學生有小獎、中獎和大獎;對教師每學期都會有一次大規模的獎勵。
及時反思:
目前,已制定遜克二中講學稿設計要求、二次備課評分表、遜克二中“三步九環生本課堂”評分表、課堂即時評價表、小組PK計分統計表等,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據。
以上是教師自實施課改以來幾大顯著變化,下面再說一說學生的變化。
二、學生的變化
說起學生的變化,一線教師更有發言權,教師每天與學生打交道的時間比家人還多,非常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自從課改以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更深更默契了,學生也在合作中一點點成熟、長大,他們的變化有目共睹。
1.主動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課改后,班級學生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每個組員都有分配到的任務,組內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用獎勵機制刺激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在課上從來不發出聲音的同學,都能主動翻譯文言文。
2.班級出現濃厚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查課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每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如趙青松老師的英語課上,孩子們都如趙老師一樣輕松愉悅地學習;8.5班的數學課上,學生們都如王偉俊老師一樣踏實、縝密地思考每一道數學題;8.2班語文課背誦展示環節各小組此起彼伏,不甘落后;在美術課上小組的合作讓從不動筆的學生產生了繪畫靈感。這樣的學習氛圍是班級里孩子們共同創造的,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3.優等生有了用武之地,學困生找到了學習的“春天”
傳統理念下教師授課,會出現有人“吃不飽”的現象,吃不飽的學生在一旁等著“吃不下”的那些人。小組合作之后,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解決了“吃不飽、吃不下”的課堂難題,優等生除了帶動全組人共同學習之外,還要搞好組內文化建設,協調好組內成員之間的關系,合理進行組內分工,并要制定好組內的獎賞懲罰制度。小組合作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他們自身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也是一個鍛煉和提升。
4. 增強溝通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把自己的小組視為自己的家,集體榮譽感增強。如7.7班孫仁龍同學是全班個頭幾乎最高、學習最好的一名男同學,第一周評比結果他帶領的小組得了第一名,第二周評比時,他們組被別的組超越而排在第二位,當評比結果宣讀出來時,他當即趴在桌子上大哭起來,他認為是自己工作沒做好,沒能讓本組繼續保持第一的桂冠,可見,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有多強。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愛學習,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改革的受益者和成功者。
參考文獻:
[1]錢存陽.對改進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幾點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2) .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呂星宇.保爾·朗格朗終身教育理論及對我國終身教育制度建立的啟示[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03) .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