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梅
[摘 要]云平臺的應用起到為學校管理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學生個性發展服務、為家校溝通服務的作用。云平臺的建設可以解決家長輔導不得法,學生因作業不會而產生的畏難情緒,自主學習能動性差,教師批改作業量大和家長溝通困難等問題。云平臺與學校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實提高了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便于家校溝通。
[關鍵詞]信息技術2.0計劃;學校管理;云平臺
進入21世紀,以Internet為核心的現代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發展成為新世紀鮮明的特征和趨勢。遜克縣民族小學云平臺是遜克縣教育云平臺中下屬的智慧校園云平臺(以下簡稱“云平臺”)。云平臺是一體化集成平臺,集成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系統與教育管理公共服務系統,包含了資源平臺、師生網絡學習空間、教師研修網絡空間、日常辦公管理等模塊內容,實現了各模塊之間的互通互聯,特別是與云平臺對應的手機端“人人通平臺”(APP),PC端的“教學助手”“互動課堂”(電腦軟件)都是互通互聯的,實現了校園辦公、教育教學的智能化、便捷化、輕量化。
一、組織結構與制度建設
開展各種工作都離不開組織建設和制度保障。確保信息化工作穩步開展,就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云平臺在學校的使用及推進,首先要學校的一把手重視此項工作,其次要有分管領導負責具體工作,最后所有成員的通力配合。因此,最理想的組織結構應是校長擔任組長,分管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班子成員、信息技術中心成員和信息技術教師擔任小組成員。由領導小組詳細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方案,不斷完善各項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所制定的云平臺管理制度能保障各項政策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正常開展,也是教師在這項工作中的行動準則和依據。一是使用和設備維護方面的制度要健全。使用者要按正確方法進行操作,專職人員定期對所有信息化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增強保管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所有設備能夠正常使用。二是要有獎懲制度,對于取得成績的同志進行充分的肯定和獎勵,對于工作滯后的,要有懲罰或調動措施,出現網絡安全問題要進行嚴懲,觸犯法律的要依法追責。三是要有一定的優先原則,在信息技術應用上取得業績成果的同等條件下評模、晉職優先考慮。借助這樣的優秀原則來調動教師的應用積極性,提高教師及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
二、云平臺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1.便于教師開展學習
目前,一線教師都要進行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方法是發一個筆記本或者統一打印稿紙,學校負責人將學習內容發給教師,或者在會議上傳達,然后教師將內容或者體會記錄在筆記本上,一般的還要有字數或者頁數的要求,然后學校收上來存檔、備查。有了云平臺后,負責人把學習內容發到平臺教師閱讀后提交感受即可。平臺學習與以往的學習相比,教師閱讀所用的時間要遠遠少于機械抄筆記的時間,省時、省力;減少了紙張、墨水、打印等費用的支出;學習后教師不僅自己有所感悟,還能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使學習入腦、入心而不流于形式。
2.便于科學管理
考勤機與云平臺的結合使用解決了人工簽到很多弊端,而且教師的請假申請由主管領導審批后抄送給班子成員,有利于各部門安排工作。
3.便于即時溝通
微信是現在應用比較多的一個即時通訊軟件,被學校廣泛應用在工作通知上,通過微信群實現一對多的通知和即時交流。但是也正是由于即時交流的消息過多,不便于查看和長期保存通知內容。云平臺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云平臺中的通知內容直接發送到教師的移動端(人人通平臺),而且云平臺同樣支持班級群、學校群功能,完全能夠滿足即時溝通的需要。
4搭建評價平臺
評價平臺促進了德育工作的發展,實現了溝通零障礙。以往學校政教處學生的檢查結果要想做到隨時反饋給班主任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一般情況都是每周一反饋。由于反饋時限受限,教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還會出現一些管理中的糾紛,在低年級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由于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遺忘比較快,幾天前的事情無法很準確地表述清楚,檢查人員和被扣分的班級或者學生間常常會出現說法不一的現象。評價平臺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天值周的學生及時輸入檢查信息,班主任手機APP第一時間接收到消息并及時進行教育,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學生的養成教育收到顯著效果。
三、云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基于遜克縣教育云平臺的資源中心,實現了同一學科全國范圍內不同版本教材資源(教學設計、試卷、視頻、PPT、微課……)的隨調隨取,同時,還實現了本校或者校際間的優質資源的共享,實現了數據的互通有無,看到了“共享教育”的樂果。
1.借助課題引領、促進教師信息技術專業化發展
鼓勵教師利用教學助手、互動課堂進行翻轉課堂的嘗試。教師借助互動課堂將教師課堂上重點題型講解的課堂實錄以視頻的形式推送到人人通空間。課后,學生有疑問時可以反復觀看、學習,解決疑難問題。通過隨堂拍把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學習情況呈現給家長,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運用云平臺電腦端或者手機端的學習空間,構建了線上與線下的學習模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云平臺導學部分進行微課翻轉課堂的學習,通過師生空間實現互助式學習分享,充分發揮了空間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交流平臺作用。學校管理者可以通過自身賬號查看全校師生在教與學各方面的情況。
2.交互課堂實現了由最初的送課下鄉到現在足不出戶的觀課、議課轉變成在線互動課堂
授課前,主講教師借助教學助手將教案、課件上傳到教學助手。輔助教師提前十分鐘調試好交互設備。授課時,主講教師同時組織交互的三所學校學生進行課堂互動,輔助教師及時關注本校學生聽課狀態。課后,教師利用人人通空間或者其它媒體發放視頻、音頻作業,及時批閱鄉鎮學校學生的課后作業,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通過線上、線下聽課、評課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四、云平臺彰顯學生個性
1.云平臺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例如:三年級信息技術第二冊內容以繪畫為主,課前將微課上傳到學生人人通空間,學生在線學習,完成作業提交后教師隨時批注。課堂上,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并提交作業的學生就是教師教學的小助手,由他們輔導其他學生完成本節課學習任務,遇到問題由他們為全班同學講解。借助遜克教育云平臺進行教學,學生的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高。
2.互動課堂激發學生的榮譽感
在教學過程中,提前設置各種獎項和處罰項目。課堂上將互動課堂的錄課功能打開,學生答疑講解環節時,講解得透徹,其他學生能夠聽懂,便給學生一個講解透徹的獎勵。課堂上小組合作環節能夠獨立完成任務,小組成員能夠積極探究的,便打開隨堂拍功能,這個小組的學習狀態就會投屏到電子白板,然后再給小組一個積極合作、探究獎勵。對于課上溜號不專心聽講的可送給學生一個不專心的處罰,積分相應減少。課程結束,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時展示各小組獎勵情況、個人獎勵情況。課程結束關閉錄課功能,自動保存推送到人人通空間手機APP,家長可以看到孩子本節課的表現,家校形成合力。
3.人人通空間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人人通空間不僅能讓學生將自己作品上傳到自己空間保存,而且是很好的互評平臺,不僅可以課上互評,還可以課后互評,是課堂的延伸。家長、孩子、教師相互間一個點贊,一句評價語,送出一朵“花”,一杯“茶”……當孩子看到同學對自己課堂作品的關注,內心充滿無比自豪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4.學校空間、班級空間彰顯學生風采
例如:學校設置的“民小之聲”欄目,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個主題,以班級為單位輪流播出學生的視頻作品。每月根據瀏覽量評出人氣達人金銀銅獎,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舞臺。各班的班級空間中設置“學生作品”欄目,每周都更新3—5篇學生優秀作品。信息課上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收集資料、進行繪圖并上傳作品、心得等,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內容,還能從不同方面體現學生的特長,形成趕、學、比、幫、超的學習氛圍。
五、云平臺為家校溝通服務
1.云平臺學校空間欄目設計涵蓋了學校的各個方面
學校簡介、平安校園、學校公告、民小之聲、校園快訊、家長成長園地、教研活動等13個欄目,這些欄目內容很充實,更新快,已成為學校教師和學生信息交流的場所,學校行政管理的操作平臺,校務公開的窗口,學校對外宣傳的主陣地,學校、家庭、社會密切聯系的紐帶。
2.云平臺班級空間促進了師生、生生、家長間的互動
一是教師把有意義的活動照片上傳到班級的群相冊,把學生參加的重要活動編成圖文并茂的文章發布在班級空間,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動態。二是教師的空間上傳了許多教育教學相關內容,很多優秀家長的空間也記錄了教育孩子的心得,無形間促進了家長間的互相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和家長空間關注學生動態,及時了解學生的在家表現。
3.云平臺架起家校協管的橋梁,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在“好習慣”和“悅讀”兩個板塊中,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制定成長計劃,設定目標。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每天打卡完成任務,家校形成良好的合力,促進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張鳳亮,劉云.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性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29).
[2]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06).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