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珊
摘要:農村黨員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中堅力量。當前由于社會結構的轉型、經濟體制的轉軌,農村黨員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現角色不清和角色沖突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村黨員應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擁護者與推動者;農村產業發展的領頭人;為民辦事解難的“知心人”;社會經濟發展新經驗、新做法的“消息員”,為此要加強黨性修養,自覺發揮黨員模范的作用;創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對農村黨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黨員;角色定位;群眾
中圖分類號:D60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0-0037-02
一、農村黨員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中堅力量
面對時代發展變化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轉變,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說是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
農村黨員是在本鄉本土成長起來的黨的基層組織細胞,他們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相對普通群眾,農村黨員文化水平較高、視野較開闊、思想較活躍、致富能力較強,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這些優勢決定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他們的重要地位。可以說農村黨員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的中堅力量,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農村黨員角色定位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社會結構發生改變,熟人社會慢慢解體,血緣關系、地緣關系被沖淡。農村中很多富余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社會流動性增強,群眾的關注點不再僅僅局限于生活的村落社區,社會成員不斷分化,產生很多新階層。[2]面對出現的新變化,農村黨員感到很多事情超出了自己習以為常的范圍,依靠自身固有的經驗無法應對、不清楚該怎樣履行職責,從而導致角色不清。
其次,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促進農村生產力水平、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其等價交換、趨利性的契約式交往關系對農村黨員的思想造成一定沖擊。部分農村黨員在履行職責時,往往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過多強調能否從中獲取報酬,而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扮演的是以追求效益和實際利益為目的的功利性角色,與理應扮演的表現性角色相違背,從而導致角色內沖突。
第三,廣大群眾在面對新的環境變化,特別是實施一些涉及到他們切身利益的政策時,對黨員同志應當發揮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更高的要求和角色期待。但是由于農村黨員自身能力不足、工作方法不適當和其他客觀原因受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導致角色距離的產生。甚至由于工作方法的不適當、工作程序的缺失、工作標準的不透明與群眾產生沖突,造成角色間沖突的發生。
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村黨員的角色定位
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如火如荼的實施中,當前迫切需要厘清農村黨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類型,使其能夠盡快進入“角色”,減少角色失調現象的發生。由于農村黨員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中堅力量,所以他應當承擔起以下幾個角色。
(一)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擁護者與推動者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新時代農村建設作出的系統性謀劃,它關乎農村發展、關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乎農業安全。農村黨員應當自覺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多媒體加強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總體要求、具體做法和其他相關的政策文件,爭做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擁護者和推動者。
(二)農村產業發展的領頭人
“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的兩個目標。農村黨員基于文化水平和個人素質較普通群眾要高,他們往往是某一產業的“行家里手”,在通過產業致富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多的社會資源。或是他們比較能夠吃苦耐勞,通過勤苦勞動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周圍群眾認可、效仿的榜樣。農村黨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自身的言行影響身邊群眾,用自身的經驗、資源幫助周圍群眾發展生產,實現“發家致富”。
(三)為民辦事解難的“知心人”
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破舊立新”的問題。“破舊立新”的過程是利益格局的改變,部分群眾的利益會受到損失。如何做好利益受損群眾的思想工作考驗著黨員同志的能力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協調處理好產生的矛盾,注意方式方法,在安撫群眾的基礎上,通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方式,讓群眾明白現有狀況改變的意義與價值,而非簡單粗暴的蠻干,甚至違背“為民服務的宗旨”,既造成工作的僵局又傷害黨與群眾之間的感情。
(四)社會經濟發展新經驗、新做法的“消息員”
隨著社會流動的加快,部分農村黨員雖然黨組織關系在家鄉但工作、生活在外地。這部分農村黨員文化水平較高,思想活躍,社會關系多,實施鄉村振興也應充分發揮他們所具有的優勢。基層黨組織可以通過召開節假日座談會的方式或是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讓他們結合自己在外工作、學習所接觸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家鄉的實際情況,對本鄉村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鄉風民俗和社會治理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村黨員的角色定位路徑
(一)加強黨性修養,自覺發揮黨員模范的作用
農村黨員要自覺加強對黨史、國史、黨章、黨紀等有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入了解“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義,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以便更密切的聯系群眾。同時村級黨組織要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全面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使農村黨員的黨性修養能夠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1]
(二)創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
農村工作大都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受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群眾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相對閉塞。這就客觀上決定了農村黨員在做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耐心講解,工作方法要接地氣,工作標準要透明、工作程序要嚴謹、完整,才能讓群眾接受、理解、認可并愿意配合政策的落地實施。農村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有“同理心”,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以領導者的角色、命令式的口吻,壓迫群眾接受制定的政策和工作方案,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和申述的權力。
同時健全工作制度使工作標準的透明化,一方面可以解決群眾內心的疑問,為工作的推進打好群眾心理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對自我工作的一種“保護”,能夠確保工作做到位、工作環節緊密有序、有條理,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并以群眾滿意的方式完成。減少乃至避免工作中各種矛盾的出現。才能真正成為為民辦事解難的“知心人”
(三)加大對農村黨員的培訓力度
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當前農村黨員知識面和農村工作開展的實際需要之間存在著脫節現象,這就需要依據形勢發展變化,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形勢政策教育,加大黨和國家有關“鄉村振興”、“三農”問題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培訓力度。[3]讓農村黨員及時了解知曉,并能夠用科學、理性的立場來分析問題,明確自身的職責,增強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擁護和推動黨的政策的落實。
同時要發揮農村黨員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領頭人”角色,還需要為農村黨員帶頭發展農業優勢產業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包括在土地、稅收、信貸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積極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農業產業科技知識的培訓,通過集中培訓、異地參觀學習、科技人才下鄉指導等方式提高他們發展產業的科技水平。
(四)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
流動黨員相較在村黨員的管理難度要大一些,但是流動黨員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如何將流動黨員組織起來,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可以積極推進“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的建立,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臺,實現黨組織與流動黨員的有效溝通。[4]從而解決傳統的管理存在時間、空間、人力、物力、財力限制的問題。這個平臺既可以為流動黨員提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關信息包括社保繳納信息、招聘信息等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提高他們的關注度。又可以傳播黨組織活動信息、本地經濟發展信息、召開重要會議、開展的重要活動等,提高流動黨員的自我黨員意識和歸屬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勵他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為本村發展提供機遇與出路。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重要節假日流動黨員回鄉契機,召開流動黨員集體座談會,展示本鄉村發展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充分聽取他們對鄉村發展的看法和建議,最大限度的激發流動黨員社會經濟發展“消息員”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劉丹丹.新時代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湘潭:湘潭大學,2009.
[3] 蔣 奕.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分析[J].黑龍江史志,2009(18).
[4] 曾振華.“互聯網+黨建”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題[J].人民論壇,2018(16).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