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地希
【摘 要】私立廣州音樂院是近代廣州地區第一所高等音樂專科學校。本文通過私立廣州音樂院的基本概況、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以及私立廣州音樂院對當下音樂教育實踐的啟示三個部分,闡述了私立廣州音樂院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所承擔的歷史使命與音樂教育責任,通過分析其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為音樂院師生和廣州市民留下了較為豐富的精神財富,從而探索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對當下音樂教育實踐的啟示。
【關鍵詞】私立廣州音樂院;音樂實踐活動;專業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3-0101-02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經過學堂樂歌活動、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師范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教育等發展與積淀,于20世紀30年代逐漸形成,并得以發展。
20世紀30年代,廣州乃至全國的專業音樂教育處于初創階段。1932年創辦的私立廣州音樂院可以說開創了廣州專業音樂教育的先河。
1929年,陳洪、馬思聰等人應歐陽予倩的邀請,在廣州創辦了廣東戲劇研究所①(含附設演劇學校及音樂學校②),并創辦了一支單管編制的管弦樂隊③。起初由馬思聰擔任該樂隊的指揮兼首席小提琴手,后由陳洪接任。這支樂隊是當時南方第一支比較正規的具有專業性質的管弦樂隊。依靠多方的資助,同時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1932年春,私立廣州音樂院④得以成立,由馬思聰任院長⑤,陳洪任代理院長。后由陳洪任院長。廣東戲劇研究所音樂學校的部分師生和單管編制樂隊也“加盟”該院。在某種程度上講,私立廣州音樂院是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音樂學校)的一種延續、發展。私立廣州音樂院是廣東省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院校。本文就私立廣州音樂院的基本概況、音樂實踐活動來探索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對當下音樂教育實踐的啟示。
一、私立廣州音樂院的基本概況
該院起初只有5名教師⑥。該院設有專科、選科、師范科與研究科。專科學制四年,師范科學制兩年。課程設置上設有《樂理》《鋼琴》《聲樂》《大提琴》《小提琴》《和聲》《音樂史》《視唱》《音樂欣賞》等多門課程。該院重視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音樂院中的大部分經費需通過學生繳費來維持的情況下,仍采取一對一的上課方式。在教學內容選定及教學計劃上也做到了精心、合理的安排。在重視教學質量的同時,亦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多次以“音樂會公演”的形式⑦,促進學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實踐教育的接軌,為推動新音樂運動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音樂氛圍。
二、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
從目前所搜集到的歷史資料來看,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包括:在廣州基督教青年會的音樂實踐活動、在廣州中央公園廣播電臺的音樂實踐活動、院內交流活動、其他校外音樂實踐活動、教師進行的社會音樂教育活動等。其中該院學生音樂會每年舉行四次,公開的師生音樂會一年至少舉行兩次⑧。
(一)私立廣州音樂院在廣州基督教青年會的音樂實踐活動
新中國成立前,廣州還沒有一個正式的音樂廳,位于長堤大馬路⑨的基督教青年會有一個能容納五百人的音樂廳,成為當時廣州“獨一無二”的“音樂廳”。
(二)私立廣州音樂院在廣州中央公園廣播電臺的音樂實踐活動
中央公園內起初是設置了“放音臺”,1929年5月6日,中央公園無線廣播電臺正式開播⑩。中央公園廣播電臺開播后,節目分為上午檔和晚間檔兩個檔期。兩個檔期內定時有中、西音樂接連播放,又分為“直播”與“轉播”。廣州的民間樂社等音樂團體會赴廣播電臺進行現場演奏。私立廣州音樂院管弦樂隊?也曾赴廣播電臺進行現場演奏。
(三)私立廣州音樂院院內音樂交流活動
1934年11月7日,私立廣州音樂院請馮兆賢先生演講《晚近男高聲名家》,并播放名家唱片?。1936年4月21日,私立廣州音樂院舉行學生音樂會。音樂會上演了提琴獨奏、鋼琴獨奏、獨唱、合唱等節目。
(四)私立廣州音樂院其他校外音樂實踐活動
演出于1936年2月22日晚在省立廣州女師舉行,當晚觀眾超過一千人;3月7日晚在東山培道女子中學舉行,當晚觀眾達三百余人;3月8日晚在西村協和女子中學舉行,當晚觀眾人數眾多。內容有五重奏、四重奏、鋼琴獨奏、獨唱等,由該院教職員演奏?。
1935年3月16日,中大附中與勷師附中聯合歌詠團在勷師禮堂舉行第一次聯合歌詠會。私立廣州音樂院管弦樂隊擔任其中一部分合唱節目的伴奏?。
(五)私立廣州音樂院的教師進行的社會音樂教育活動
1.通過舉辦音樂講座的形式,傳播普及西洋音樂知識。
1934年5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下午8點,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陳洪、歐漫郎等教師在廣州青年會舉辦“音樂欣賞”的講座,向市民介紹“小品音樂”“朔拿大”“室內樂”“交響樂”“歌劇”等西洋音樂知識。1934年10月29日,歐漫郎在復旦中學作《西洋音樂特點》的演講?。1936年3月13日,歐漫郎在明遠中學進行了名為《中國新音樂運動》的演講?。針對當時的“中國新音樂運動”,認為要借鑒西方音樂,發展中國新音樂,提出了政府應與教育家、音樂家合作等觀點。
2.通過發表文章的方式,傳播國樂改進思想,普及音樂知識。
陳洪先生曾在該院院刊《廣州音樂》上發表自己關于“國樂改進”的思想?,并普及音樂知識?。
3.通過音樂會的形式,推行社會音樂教育。
1936年5月22日,私立廣州音樂院盧碧倫、陳洪、陳欣、蔡自新四位教師應邀赴國立中山大學法學院進行演奏,演奏作品有貝多芬創作的四重奏等。1936年3月13日晚,林聲翕與辛瑞芳女士在青年會聯合舉辦音樂會。林聲翕演奏鋼琴,其中以演奏李斯特創作的《匈牙利狂想曲》最為精彩;辛瑞芳女士獨唱?。
4.通過組織歌詠活動,推行社會音樂教育。
陳洪與其夫人盧碧倫等在廣州青年會組織歌詠活動,每周向群眾教歌?。
三、私立廣州音樂院的音樂實踐活動對當下音樂教育實踐的啟示
(一)專業音樂教育的專業普及化
私立廣州音樂院的“走出去”音樂實踐活動以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市中央公園為主要實踐地點。以長堤大馬路一帶為據點,社會音樂教育的影響力輻射至廣州珠江“河北”“河南”兩岸地區。以廣州傳統中軸線為起始,社會音樂教育的影響力輻射至“永漢路”?“惠愛路”?等老廣州生活區。從私立廣州音樂院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場合來看,其音樂實踐活動有利于在非音樂專業人群中拓寬音樂教育的受教范圍,有利于推進專業音樂教育的專業普及化。
(二)專業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之間的聯動性
私立廣州音樂院從事的專業音樂教育活動孕育、成長于廣州地區乃至社會音樂教育的大環境中。其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又與廣州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共生于廣州的文化環境當中。
四、結語
專業音樂教育通過音樂實踐的方式,推動了專業音樂教育從“專業”到“普及”,并由“普及”促進“專業”的發展。專業音樂教育通過音樂實踐的方式,加強了社會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的聯系,實現了兩者之間的聯動效應,有利于促進兩者的共生式發展,以及兩者自身的序進式發展。
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必須要與社會經濟,與音樂藝術發展水平相適應。就音樂文化本身來說,廣大民眾對音樂文化的接受與認同,才是音樂文化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一座城市的音樂教育事業,無論是專業音樂教育,還是社會音樂教育,抑或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其根本在于豐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城市人民與世界一流審美趣味水平的距離,提高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以及奔赴該座城市的人們的舒適度與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注釋:
①1931年7月,因國民黨政府要求收回原址,廣東戲劇研究所被迫停辦。該所音樂學校的所有樂器轉至私立廣州音樂院。
②中央音樂學院原管弦系主任章彥曾在該學校學習。
③樂隊成員中有著名音樂家何安東、穆志清、章彥、黃金槐等18人。這支管弦樂隊成立時間不長,在戰事和經費的雙重影響下,于1931年被迫停辦。
④原址在廣州白云路,后遷至廣州惠福東路。1936年,私立廣州音樂院由于國民政府勒令繳納保證金而被迫停辦。
⑤馬思聰在私立廣州音樂院還擔任了小提琴、鋼琴、視唱練耳等課程的任課教師。
⑥該院由馬思聰、陳洪、陳伯華、梁冰弦、胡春冰等發起。后又加入黃金槐(鋼琴教師)、黃晚成(鋼琴教師)、肖文、盧碧鄰、陳欣、鄭煥時、黃偉才、俞安斌、李文斌、林聲翕、馮玉蓮、李擎天、何安東、黃國梁、歐漫郎等人。
⑦私立廣州音樂院先后開展過11次音樂會,其中有6次不收門票。
⑧《私立廣州音樂院概況》,載于《音樂教育》,1936年第4卷第9期,第91-94頁。
⑨現廣州長堤大馬路。
⑩廣播電臺開播后的播音時段:“上午十一時三刻開始報告,十二時正午時候報告,繼商業市況匯兌形式報告,繼時事消息與氣候報告,最后播送音樂,至二時止。下午六點半起至七時半名人演說,八時起時事消息及氣候報告,最后播送音樂至十時止。”
?私立廣州音樂院管弦樂隊于1935年3月9日正式成立,組織如下:第一小提琴四人,第二小提琴三人,中音提琴一人,大提琴一人,低音提琴一人,鼓一人,鋼琴一人,指揮一人,小號角一人,法蘭角一人,笛一人。總共十六人。
?同上。
?《近數月來廣州音樂會紀》,載于《廣州音樂》,1936年第4卷第5-6期,第15頁。
?《本市音樂消息》,載于《廣州音樂》,1935年第3卷第3期,第15頁。
?同上。
?《中國新音樂運動》,載于《廣州音樂》,1935年第3卷第3期,第1頁。
?如他所撰寫的《國樂的定義》《假洋鬼子與中國新音樂》《藝術與技巧》等文章,表明了他的“國樂改進”思想。
?如他通過撰寫《關于拍子的起源》《轉調的法子》等文章普及音樂知識。
?《近數月來廣州音樂會紀》,載于《廣州音樂》,1936年第4卷第5-6期,第15頁。
?張英杰.陳洪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71.
?為現在的廣州北京路一帶。
?為現在的廣州中山路一帶。
參考文獻:
[1]陳洪.憶馬思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3).
[2]金橋.一位心系上音的前輩老校友——追憶前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務主任陳洪先生[J].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3).
[3]朱曉紅.陳洪及其專業音樂教育實踐[J].文教資料,2008,(2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