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紅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對生活的追求更高,通過有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豐富群眾的生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雖然我國政府已經從多方面入手建設群眾文化中心,提升群眾文化建設管理的力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從整體來看,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建設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問題。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方式。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問題;方式
中圖分類號:G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239-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67
一、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意義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通常是結合基層群眾的需求和實際娛樂休閑方式而展開的活動,目的在于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推動群眾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的提升,這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和諧社會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常來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涉及面是較廣的,且不同活動都能夠為群眾帶來娛樂性價值和意義,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為群眾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圍,并且還能夠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國家的持續發展十分有利。通過開展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能夠結合各個地區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進行有關活動的舉辦,比如開展戲曲比賽、歌曲演練、舞蹈等,能夠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活動設施設備不健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離不開基礎設施設備,良好的基礎設施設備能夠為基層群眾更好地開展文化活動建設提供保障,推動各項活動的有序進行。但是當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過程中普遍面臨著基礎設施設備不健全的問題,出現這一問題最為主要的原因在于基層財政資金缺乏,且基層文化建設受制于財政預算,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基礎設施,難以為群眾更好地開展文化活動營造有利條件。
2.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專職人員缺乏。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得到有關人員的引導和安排,只有在科學安排和引導下,才能夠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向更為有序的方向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缺乏專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人員,各個地區現有的專職人員數量較少,無法勝任工作,難以科學引導群眾活動,導致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面臨著諸多障礙。
3.文化活動類型單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類型單一是當前很多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舞蹈、戲曲等是各地區基層文化活動的主要類型。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群眾的個性化需求更為凸顯,對創新性活動形式更為青睞,而逐漸開始對舞蹈、戲曲等失去興趣,這為各地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提出了較大的挑戰。這也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方式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了使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得到豐富,提升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各地區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好資金安排和規劃,根據年度發展計劃、群眾文化建設現實情況等進行預算,另一方面國家應當提升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度,多為基層撥款,使其有足夠的資金來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另外,為了推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力開展,政府還可以出臺有關的政策、規范,或者實施有關的引導措施等,調動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使群眾都能夠認識到文化活動的價值和意義,自主加入到其中,養成良好的文化活動習慣。
2.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專職人員建設。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專職人員建設是一項系統化工作,需要各個地區政府加強建設力度,做好統籌安排。由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專職人員是基層群眾文化的直接引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所以必須要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技能,對群眾文化活動有全面的認識。同時,還要培養基層藝術骨干團隊,聘請經驗豐富的藝術專家、各個領域藝術人才等到地區為群眾文化活動專職人員、藝術人員等傳授經驗,使他們的藝術細胞得到發展,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注入活力。
3.不斷創新文化活動類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帶來了機遇,相關的負責人、領導人等應當提升創新意識,利用互聯網搜集有關的文化活動,以更為新穎的形式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升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學習網絡中的健身舞,借助于互聯網搜集各個地區的文化活動資料,實現資源互通,開展歌韻比賽、作畫會等,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更為豐富多彩,激活基層文化資源。
四、結語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豐富群眾生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方面發揮著十分有利的作用,雖然當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還不是十分完善,面臨著諸多問題,但是相信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將會更為豐富,這方面建設將會更為完善。
參考文獻:
[1]賈鴻武.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18(14):242.
[2]張紅梅.淺議基層文化館如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文化產業,2018(02):44-45.
[3]單文奇.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J].現代國企研究,2016(2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