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媛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不斷涌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文化逐漸進入中國廣大民眾思想意識領域并被接納認同,進而不斷影響著精神文化領域,尤其是家庭子女教育。在這種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共同影響下成長起來大學生,其在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和行為層面都具有獨特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方文化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全球化作為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正在深刻地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的走向,成為21世紀我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背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個人、組織都將面臨著多元文化沖突的影響。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說:“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正所謂‘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怎樣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發揮中國文化之優勢,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抓實干上。此種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下,作為培養優秀青年的搖籃的高校勢必面臨著極大的壓力苦難與挑戰。
一、西方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西方文化是源于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在中世紀融入阿拉伯文化,歷經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大革命而趨于成熟。西方文化更側重于人的個體性,強調人本主義,以個人為社會本位,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個人的發展,具有個體性特性,其核心問題就在于西方強調個體自由度的發揮。強調個體的獨立意識與創新意識,這對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意識的培養及價值的實現有積極意義。但也恰恰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以個體為出發點,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多是法律層面的,缺乏友情與親情。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文化沖擊主要體現為文化沖突,即不同形態的文化之間或文化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競爭與對抗,其實質是經濟利益的矛盾糾葛在文化領域的外在表現。文化沖突有內部沖突與外部沖突之分,一個國家內部由于民族、地域、流派等的差異而產生的文化沖突屬于內部沖突;而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間的沖突則屬于外部沖突。面對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沖擊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處于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建設爬坡推石的關鍵期,“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考驗
以人本主義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響著很多中國家庭,這些家庭中的孩子進入大學后,出現各種個性問題。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并沒有很好地傳承下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沒有很好地得到體現和見證,對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沖突
學者黃偉良從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角度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少面臨三種沖突,一是中西方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二是現代社會與傳統價值觀念的背離;三是網絡媒體對主流值觀念的沖突。受此沖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逐步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正逐步丟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果實正逐步潰爛。劉海林研究發現,學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甚至出現“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需要深化,學生感到課程內容空洞、教材陳舊、理論與實踐脫節,佳偶額模式僵化、手段落后、方法單一,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致使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難于發揮。正如王克所述,一些大學生表現出理想信念動搖、價值觀取向扭曲、文化認同缺失、生活方式腐化等特點。西方文化如一股洪流正源源不斷的沖擊著廣大學生的大腦,改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能“獨善其身”,必將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從而面臨嚴峻的挑戰。學者們也從多角度提出了相關對策。翟石磊從中西節日文化的角度入手,采用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國人的文化自卑、身份焦慮等現象。田麗則從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角度,深入的分析了傳統文化對個體的重要意義,并就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進行了探討。羅翠麗等進一步指出,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個體對優秀的核心價值觀有充分的了解,也需要采取吸收和包容的態度對西方文化有著深入的掌握,從而不斷提高國家的文化價值核心。
1.抓牢課堂主渠道。高校是三觀教育的重要場所,承載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為了積極應對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沖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在為堅守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保護思想政治教育果實而加倍努力。
2.占住第二課堂活動。通過如網絡、課堂、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活動中有意識地正性引導,加速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可以參加各類社團,或是參與老師課題研究,或是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是基于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自發自覺選擇與完成的,外在引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學生本人的內在動機。因此,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分秒必爭不虛度時光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學校為學生提供什么條件、采用何種方式引導,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的問題。
3.發揮宿舍育人功能。宿舍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生在宿舍停留時間較長,相互之間影響較大。宿舍氛圍、成員的思想高度與心理健康水平、成員間的親密度等都會影響個體整體發展。培養高尚的情操、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碰撞中不斷學習,潛移默化,學他人之所長為己所用,不斷調整自己的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從一個人做事思考、只想為了自己做事到做事會想到他人、為他人著想,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從學習只為自己與家人到學習為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思想、心理到行動不斷追求上進、自我提升,發揮宿舍育人功能。
這些對策的運用確實可以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將面臨挑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在減弱,反感、抵觸的情緒仍然存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改革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 24.
[2]王克.文化沖突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121-123.
[3]黃偉良.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傳承. 2013,(11):66-67.
[4]翟石磊.價值維度與身份焦慮——中西節日文化沖突的跨文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0):132-137.
[5]田麗.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科技咨訊.2017,(15):255-256.
[6]羅翠麗等.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1,(1):69,77.
[7]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3-3-19.
[8]金洪源.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實效化及其發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0):16-19,23.
[9]馬玉玲.論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論視域[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1):103-106.
[10]郭勇.創建高校文明宿舍 提升校園文化育人軟實力[J].中國輕工教育,2017,(01): 37-39.
[11]侯文文.人的發展與社會和諧:共產主義的人本學維度[J].長江論壇,2017,(03):10-13.
[12]范粟淇.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文化擔當[J].改革與開放,2019,(10):86-87.
[13]彭向陽.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青年責任擔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01):1-7.
[14]畢天良、曾紅宇.論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0, (01):70-73.
[15]宣廣蓮.構建責任擔當校本課程的實踐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9,(35):27-29.
[16]劉海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 13(16): 152-153.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西方文化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課題編號:L17WSZ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