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靜
摘要:一捧閃耀著紫色光芒的泥土,一把散發著芬芳的香茶,一次得益于自然靈感的偉大創作,共同造就了中國紫砂壺藝術,造就了延續百余年的輝煌。此件“映月”以造型結構的構建展現了紫砂壺藝術的精細、簡約之美,在抽象與具象的相互轉化與融合中展現了作品的詩意追求。
關鍵詞:紫砂壺;映月;造型結構;詩意表現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03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22
一、前言
中國大多數傳統藝術品均與自然有密切聯系,無論是原材料的取用、藝術品的表現形式抑或是內涵等方面都不難找到自然所留下的痕跡,充滿智慧的中國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美,體會到自然所蘊含的諸多價值,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典藝術風范。紫砂壺藝術同樣繼承了這種自然美,并通過融合多種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實現文學追求、意境追求或詩意追求等,此件“映月”紫砂壺就是一件意境色彩濃厚的作品,在看似簡單的造型結構中手工藝人所表多角度的美感。
二、“月之形”的構建
月亮在中國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不同的月相也象征著人們不同的心情,在中國傳統文學及藝術中,月亮已經是一個十分常見并有著穩定內涵的意象了。在紫砂壺藝術中,手工藝人通常在造型與意境兩方面來對月亮進行構建,基于中國人對滿月、圓月有美好的想象,在紫砂壺之中圓器就成為表現月亮的一種基本造型?!坝吃隆北隳芡ㄟ^這種造型首先表現出一種“千里共嬋娟”的韻味。壺的主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賞析,首先是飽滿素凈的圓圓的壺腹,邊緣的線條似實似虛,在穩穩地托住壺面的同時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壺面的弧度與線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壺腹無論從哪個方向上看都是非常立體的。
其次,“映月”通過“舉杯邀明月”畫面塑造來側面展現月的韻味。壺身上下部分分別連接壺頸部與底部,二者在寬度上保持一致,較壺腹部分略窄,在實現結構穩定的同時凸顯壺腹的圓潤。纖長的壺頸部使壺身更加高挑挺拔,也將壺身指向了另一種造型:中國傳統的酒壺,在一壺之中體現出兩種造型的特點。中國古人常對月飲酒,或是與友人相聚,或是表達心中怨憤郁悶,選擇這種酒壺的造型是對月的意境美構建。可以看出,手工藝人在塑造紫砂壺造型時,首先關注的是結構上的均衡美感,其次是這一造型對主題的詮釋,最后這種造型美的表現不限于表層,注重作品整體氛圍的營造,能夠讓人從造型逐漸聯想到主題,使作品、手工藝人與欣賞者之間形成互動。
三、“月之色”的呈現
此壺選擇了最為古樸和經典的棕紅色紫砂泥來燒制,這種色彩的紫砂泥因鐵含量高而色澤紅潤,透氣性與保溫性也極佳,在實用性上有所保證?!霸轮敝饕揽磕嗔腺|感來呈現,壺表面潔凈透亮如月般透徹無暇,表面的光澤如同月光,泥料本身的溫潤質感使壺又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正如月亮那種縹緲柔和的感覺。泥料的質感使作品的詩意效果更加濃厚,這與中國所推崇的那種朦朧美、含蓄美使相一致的。色彩與結構產生了一種較強的融合感,泥料的光澤是要依靠壺的結構造型來呈現的,保證了壺的工藝水準與泥料的天然美,月亮的形象也在泥料的幫助下越發清晰了。
四、“月之韻”的抒發
壺的各個部分以勻稱、輕靈為主要設計理念,是對壺身主體造型的一種襯托。壺身兩側對稱的壺嘴與把手線條優美飄逸,具有一種結構智慧,也像環繞月亮的云霧,進一步加強壺的整體意境。與壺頸部對應的壺蓋微微凸起,寬闊的子母線與壺頸部、壺腹處的分界線相互對應,層次上更加分明。壺蓋中央的壺鈕為佛珠造型,與壺身的造型形成對照,壺鈕也像是一個小酒杯,來呼應壺的酒壺造型,使舉杯對月的詩學意境更為濃厚。
“映月”這一主題是指對月亮的表現,這表現在于形,也在于氣韻。此壺有著一種沉靜、低調、含蓄的美感,正對應那晴朗空凈的月夜,如果說以往的紫砂壺作品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引發人們的思考,讓人的心靈能夠放松,那么此件紫砂壺在這些功能之上又增添了詩意追求,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強調:“人,應該詩意地棲居?!边@種“詩意”有待于人們去尋找,去吸收“,映月”以紫砂壺藝術的形式成為詩意地聚合體,使人們在觀賞此壺時體會中國的古典美學氣質,體會壺中所包含的詩性天地。
自古以來,描寫月亮的詩詞數不勝數,月亮已經成為詩意的代表,本文從這一特點出發,對此件“映月”紫砂壺進行了地分析,揭示出它的造型結構特點與獨特的詩意追求。紫砂壺藝術的表現要注重內涵氣質的彰顯,外形表現只是內涵塑造的一種手段,作為一件十分實用的器具,紫砂壺的實用性能同樣受到關注,它的藝術水準也正體現于此,能夠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今天紫砂壺仍是人們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