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芳
摘 要 在《國務院關于試行社保基金預算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在《社保法》中也明確提出要發揮預算的調節、控制作用,推動社保基金實現收支平衡的目標。社保基金管理單位要深刻地認識到社保基金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以基金預算為核心,構建預算制約機制,對收支活動進行管控和監督,以確保基金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有效性,保障社會保險事業計劃的實現。
關鍵詞 社保基金 全面預算 問題 探究
一、社保基金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社保基金預算主要是對各項社會保險一定時期內基金收支情況的反映,是一種特定收支計劃。社保經辦機構實施基金預算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規范性、統一性要求,社保經辦機構基金預算不僅要滿足預算法要求,還要符合社保政策標準,基金預算的編制要在特定范圍內,通過規范程序和方法來編制。第二,明確責任,統籌編制。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明確各預算主體的責任,統籌地區預算編制執行[1]。第三,專款專用。社保經辦機構在編制預算時,不能出現挪用或者擠占的情況,對于收支內容、范圍等的界定要符合政策法規要求。第四,相對獨立。在編制基金預算時,要做到單獨編報,不能將其用于平衡財政預算。將預算管理思想貫穿于社保基金管理全過程,可以加強對基金的監督和管理,同時還有助于形成約束機制,促進基金使用規范化,推動基金運行健康、長效發展。
二、社保基金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保經辦機構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目的是實現收支平衡、適當結余,而當前部分社保經辦機構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預算管理制度更新不足,部分社保經辦機構在運用預算管理制度的過程中不注重根據社保政策的變化相應地調整和更新預算管理制度,導致預算管理制度與本單位的實際預算管理工作嚴重脫節,預算管理制度無法發揮參考價值,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過程中忽視了要以預算管理制度為依據,導致制度流于形式。
(二)預算編制不合理
社保基金管理單位預算編制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部分經辦機構在編制預算時,往往是在遵循政策的基礎上,依據近4年預算數據采用權重進行預測,導致預算數與執行數差距較大。當前,對于基金收支預算的編制主要是根據往期情況結合本年度變動因素,估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增長比率,以此來測算基金收支預算指標是否合理,在基金收入預算編制中應用該方法,主要是因為能夠全盤考慮影響預算收入的重大因素,確定合理的增長率,然而在編制基金支出預算方面,由于影響支出預算的因素較多,加上不同險種待遇支付政策及項目類型差異較大,以往年度的數據沒有明顯的線性規律,仍采用單一增長率來編制基金支出預算,導致預算編制數據準確性降低[2],相關審核部門主要傾向于分析表間關系、勾稽關系是否符合規定增長,而缺乏對實際數據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第二,在編制基金預算時,存在預算數據測算不精確的問題,以基本醫療保險的住院費用為例,由于不同病種的醫療費用存在較大差距,如果簡單以次均費用作為預算數據測算的依據,則可能會出現預算數據與實際偏差較大的情況,從而導致預算脫離實際。
(三)基金預算執行監督不力
首先,經辦機構沒有定期對預算執行進行檢查和分析,對基金支付的把控不嚴,沒有按照批準的預算和規定執行。其次,基金經辦機構內部缺乏完善的監督體系,沒有動態監督和考評預算執行全過程,導致實際執行偏離預算。最后,當地財政部門和勞保部門沒有定期按照要求對基金經辦機構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沒有及時勒令整改,整改效果缺乏評估,由此削弱了預算執行效果。
(四)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全面
社保基金管理單位沒有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對信息系統進行更新,推動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對接和融合,導致業務系統無法及時準確獲取基金支付情況,業財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不一、標準不一,使得預算管理過程中提取數據的難度增加,從而降低預算基金管理效率和質量。在工作中還發現,軟件系統的升級改版造成賬戶信息改動,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無法正常發放;在保費收入退費時,出現利息計算不準確的情況,由此出現基金流失問題。
三、社保基金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可以提升基金預算管理的規范性。第一,健全預算編制體系,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和醫療保障局牽頭,成立基金預算編審體系,負責單位一年一次的預算編制工作,主要是在人社部下發工作底表后,社保經辦機構根據工作底表輸入基礎數據并計算,當預算編制完成后,先報請主管部門審批,之后再報同級財政部門和人民政府審批,審批通過后下達批復預算,由社保經辦機構按照預算編制執行,通過規范預算編制,確保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為預算執行奠定基礎。第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社保經辦機構應制定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針對征繳工作、支付工作、運行過程等環節制定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標準,以強化制度約束,同時應建立聯合檢查機制,強化基金全過程監督,防范利用政策漏洞中飽私囊的情況,確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預算編制準確性。
社保經辦機構在編制預算時,要做到足額編入基金預算,應收盡收的收入均應包含在內,對于年度的基金收入,應執行“收支兩條線”,由地稅征收入國庫戶,由國庫戶上解至財政專戶。對于不穩定的基金收入,可以通過計算3年平均數作為參考進行預算編制。社保經辦機構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應重視使用精細化的編制方式,以收支平衡、適當結余為編制的基本原則。社保經辦機構在編制預算時統籌考慮上期預算執行情況,結合本年度社會發展計劃、社會保險政策、國民經濟等要素。對于收入預算的編制,應注意按照收入項目分別進行測算,對于社會保險費收入,在編制時要考慮到參保人數、保險費率、上期社會均工資水平等因素,并結合社會保險征繳擴面任務來合理確定。在編制社保基金的支出預算時,應按照規定的支出規范、項目和標準進行測算,綜合考慮近幾年的基金支出變化 情況,并對造成支出變動的因素進行分析,如人員、政策等因素,確保支出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強化基金預算執行監管
社保經辦機構對基金的管理要經過多個部門,包括參保單位、核算部門、政府監督部門、銀行等,涉及的中間環節較多,且過程煩瑣,容易引發管理風險和財務風險。因此,社保經辦機構應建立規范的監督機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強化基金的繳納、撥付、保管等環節工作,并深化對每個環節的監督。在基金預算編制計劃審批通過后,注意落實好預算執行工作,嚴格遵循預算要求,通過多種方式來籌措基金,以保證能夠及時足額籌集,并按照政策要求進行支付,在支付時要注意以項目、方式、條件等為參考標準,以確保參保人員的生活和醫療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單位的經辦人員要定期評估分析預算執行效果,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如實反映情況,對于基金預算執行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披露,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對社保基金單位的預算執行進行監督,同時還要借助外部監督的力量,如勞保監管部門、行政監管部門等,由其定期對社保經辦機構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對基金收支進行監督,確保基金安全運行。
(四)推進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設
社保經辦機構應推動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設,依托于信息化系統對全區域內的社保基金情況進行監控。可建立覆蓋全區域的能夠實現區域內社保基金集中、統一管理的技術支持系統,將繳納、核算、支付、查詢等功能集成在一個平臺中,將社保基金的收支業務納入系統,實施預算管理,依托于系統對基金的收支、結余等進行管控,并規范基金投資活動,解決傳統管理模式下支出分散且混亂的問題[3]。社保經辦機構應建立社保基金信息共享系統平臺,形成強大的信息支持體系,打破單位內部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技術壁壘,以實現信息溝通順暢,數據標準統一,確保業務系統能夠及時獲取財務系統中準確的基金支付信息,為預算提供數據支持。
四、結語
社保經辦機構應重視構建完善的基金預算管理機制,真正發揮預算的規劃、控制、協調、監督作用,提高基金監管水平,確保立足于單位整體,統籌管理和安排社保基金支出,提升社保基金管理和利用水平。
(作者單位為海口市社會保險事業局)
參考文獻
[1] 肖萍.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問題淺析[J].人文之友,2019(21):29.
[2] 李偉.新形勢下做好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工作的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46-47.
[3] 李琳.關于社保基金預算管理的幾點建議和思考[J].中國經貿,2018(2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