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水彩憑借生動有趣的特點成為兒童讀物中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畫出來的故事書因豐富細膩的水彩效果而聞名中外,富有情景再現的溫度感,又蘊含水色交融的表現手法,自然流露的輕松氛圍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備受兒童的追捧與喜愛。
關鍵詞:兒童;繪本水彩;傳播價值
中圖分類號:J215;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069-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47
一、兒童繪本水彩的表現特征
繪本水彩具有透明清新且自然柔和的特征,結合水的流動與色的變幻為故事情節增添活力,豐富斑駁的藝術效果與干、濕畫法的結合使物體的質感自然形成。留白的空間處理與輕松的節奏關系恰到好處,透明變幻的表現方式與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渾然天成,完美的詮釋了兒童天真純凈的內心世界。
1.??? 繪本水彩的形式特點。繪本水彩對水分節奏的把握與時間的掌控,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效果。干濕畫法的渲染可營造出自然的水流肌理,輕盈明快水色交融的同時形成了繪本水彩的藝術根基,為兒童讀物增添了生動形象的感官語言。對于繪本水彩而言,色彩與水的運用至關重要,透明流暢的線條與暈染漸變的顏色使繪本水彩有別于其他兒童讀物。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色彩唯美柔又不失酣暢灑脫,豐富的內容使故事情節形生動象,具有不可復制的親和力,輕松的氛圍帶給兒童無限的趣味。
2.??? 繪本水彩的肌理趣味。繪本水彩在創作過程中運用多種作畫技巧控制色彩的明度與純度,質樸清新的水彩特性通過撒鹽技法可出現雪花或星空效果,灑水法可呈現雨滴或云朵,沉淀法可形成斑駁感的路面。通過水與色相融合加強了畫面的沖擊感,唯美的意境有效提的升了畫面質感。濕畫法的自然流暢可以營造出渾然天成之美;干畫法以層層疊加的方式刻畫細節,產生不同的變化效果與肌理紋樣。繪本在創作中摒棄傳統繪讀物的呆板,充分借鑒現代藝術勾勒出故事的整體色彩,形成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透明自然且清新朦朧的繪畫風格,結合不同的趣味故事激發兒童的視覺印象。
二、兒童繪本水彩的傳播作用
繪本水彩在兒童學習成長中占據重要地位,以兒童身心發展為基礎,促進兒童語言表達及性格完善。因其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又切合兒童生理認知及心理需求,因而成為兒童階段美育教學的典范。繪本水彩圖文間相互呼應,引領兒童進入學習新知新是樹立正確三觀的紐帶與橋梁。
1.??? 適應兒童的生理認知。兒童讀物中繪本水彩的內容簡單、線條自由,形式夸張、具有張力較強的藝術韻味。對提高兒童語言邏輯、圖形分析、習慣培養、專注力訓練具有導向作用。通過閱讀繪本水彩,激發兒童藝術鑒賞思維,發展兒童綜合能力,充分調動兒童視覺語言、聽覺語言等感官能力。繪本水彩的表現趨向于無約束的自由空間,水彩顏料的清新單純有別于油畫的厚重、版畫的規整、水墨畫的莊重、以及素描畫的單一,畫面以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成為兒童成長與美育中不可逾越的部分。利用繪本水彩漸變流動的特點帶給兒童熟悉的親切感,引領兒童認識水彩、掌握故事線索,挖掘潛在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水彩的畫面流動與色彩變化。
2.??? 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繪本水彩在兒童繪畫啟蒙中具有導向作用,畫面概述與聯想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在閱讀與思考中使兒童勇于表達自我、抒發情感、收獲自信。由于水彩流動所呈現出的不確定性,使畫面變幻莫測為兒童探索性學習提供良好范本,閱讀過程對兒童觀察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因繪本水彩插畫色彩流暢自然,如靈動的音符徘徊于“水”“色”之間,生動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兒童的內心世界,激發兒童善于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3.??? 開發兒童的想象空間。兒童階段接受正確的色彩引導,有助于培養今后的色彩感知,并且兒童反映出的色彩認知與性格情感表現息息相關。繪本水彩是兒童接觸色彩學習的早期書籍,對于兒童色彩認知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通過繪本引導兒童認識色彩,了解冷暖色調的對比運用、色彩變化及轉瞬即逝的偶然性。在輕松的氛圍中進一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為個性表達搭建平臺,提供更多的創意空間。
三、兒童繪本水彩的應用價值
繪本水彩的畫風自然淳樸圖文和諧統一,旨在引領兒童暢游在知識的海洋。繪本水彩的難易度根據不同階段的接受程度調整,使兒童在閱讀中始終保有興奮好奇心理投入故事情節,是兒童情感寄托與宣泄的最佳方式。繪本水彩選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使繪本水彩的藝術魅力聞名中外,帶動兒童在輕松自在的情境中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性閱讀,因此養成從小看書的好習慣。水彩以其特殊的表現力將顏色暈染的神秘感充斥著畫面,清新可人的線條結合文字說明呈現出極強的視覺再現感,使兒童在閱讀期間專注投入,用心感覺情景交融的繪本世界,思考與想象簡短的文字中蘊含的道理,培養兒童發現美與善的眼睛。
參考文獻:
[1]?? 陳孝榮.水彩畫[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鐘小朋友.萌.超可愛水彩手繪兒童插畫專業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崔碩文(199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