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萬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在高等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開拓性、創新性以及可行性的探索和研究。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資源,是新時期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的新途徑,更是助力劑。本文以紅色資源與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在聯系作為基本出發點,剖析紅色資源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中功能,針對新時期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將紅色資源融入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
關鍵詞:紅色資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
1.引言
紅色資源是我國在歷經了艱苦的革命斗爭和多年的社會建設中累積和沉淀形成的,是寶貴的歷史財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是學校的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很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都一直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專項課題來進行研究,特別是在教育一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藝術類高校與普通高校在教育體系和德育管理方面本身就存在差異,這與藝術類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有直接的關系。將紅色資源融入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助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1]。
2.紅色資源與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1 紅色資源的內涵
何謂紅色資源?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其實在我國學術界關于紅色資源已經有了很多專家學者在進行研究和歸納,但是立足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就衍生了不同的內涵。筆者通過對多方面資料的分析和總結,認為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在經歷的多年艱苦的歷史斗爭和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沉淀和積累起來的具有積極意義的物質與精神的集合體。紅色資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形式多樣,既包括有形的資源,如紅色著作、歷史遺跡等,又包括無形資源,如延安精神、魯藝精神等;既包括文化資源,如經典影視劇、名人回憶錄、紅色歌曲等,又包括人物資源,如老紅軍、軍烈屬等[2]。
2.2紅色資源與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
2.2.1 在教育意義方面相統一
紅色資源既秉持傳統,又具有時代氣息。其內涵和內容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吻合,具有統一的教育意義。融入紅色資源,可以使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面更加的豐富多彩,教育有效性得以提高,教育資源得到良好的補充和優化。
2.2.2 在教育形式方面相吻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在校的大學生群體,而藝術類大學生本身就具有獨特的特點[3]。他們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思想先進,而且相對更加潮流時尚。因此,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紅色資源代表著一種精神,可以對人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而且具有持續性,這與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方面是相吻合的。
3.紅色資源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3.1 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引領功能
紅色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是歷史積淀,又是精神力量。精彩又感人的革命事跡至深,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愛國熱忱。激起大學生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鳴,讓他們從內心中燃起崇拜之火,引導學生們樹立崇高的愛國理想,堅定信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參與點點滴滴的紅色學習中,接受紅色洗禮和熏陶,引領思想政治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3.2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導功能
紅色資源中的有形資源,如烈士紀念館、戰斗遺址,愛國電影、名人領袖專著等等,都是直觀的呈現在人們眼前。學生在參觀、閱覽、觀看的過程中,感官所受到的刺激的是直接而且強烈的,容易引起共鳴。在如今和平時期,紅色資源以豐富多樣的形式為現代藝術類大學生展開了歷史的畫卷,讓大學生們了解歷史,尊重歷史,熱愛生活,堅定思想,秉持信念。
3.3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熏陶功能
正所謂學藝先學德,對于藝術類高校來說,可見德育教育對于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的重要性。我國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又具有如此鮮明的民族特色,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越發豐富,對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極為有利。
4.紅色資源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現狀
4.1 認可度不高,紅色資源運用沒能體系化
大多數高校對紅色資源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執行力不強。究其根源,還是沒有充分認識到紅色資源內在的教育價值。即使有所融合,也存在形式單一,零散運用,沒有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紅色教育體系的問題。
4.2 校園文化建設中缺乏紅色主題
縱觀校園文化,缺乏紅色主題內容,紅色資源的運用沒有實現系統化,這就大大限制了紅色資源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很多高校都有自己內部的學報、校刊等等,但是紅色資源題材的內容并不多。紅色方面的宣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涵蓋范圍非常有限。校園文化活動方面,也確少以紅色為主體的活動。
4.3 缺乏經費支持,硬件配置保障不力
對于藝術類高校來說,大部分的精力和經費的投入都側重于專業課的教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不夠,自然經費投入也是非常有限的。缺乏經費支持,很多活動也只能限于想法,而無法真正得以實施。在教學設施方面,高校的多媒體技術基本實現全面普及,但是教學資源有限,必然以專業課優先,紅色資源的內容大多在課堂進行,其效果十分有限。
5.融合紅色資源助力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5.1 融合紅色資源,豐富思想政治課堂內容
紅色資源走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既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內容,實現資源的轉化,又是學生面向紅色資源從中汲取知識和養分的直接途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我們可以將紅色資源中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跡、經典故事、精神理念在課堂中通過講授、視頻、影片等多種形式呈現,既是紅色資源的良好運用,也是思想政治課堂內容的創新。教師要對做好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規劃,找到切入點將紅色資源融入進去,把握紅色資源的內涵和價值,找到教學重點,讓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內容融合成一個整體,讓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更有魅力。
5.2 以紅色資源為主題,開展校園實踐活動
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依靠課堂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理論結合實踐,才能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藝術類高校,本就重實踐,校園活動多,要利用好這一優勢,開展紅色資源為主題的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接受紅色資源的熏陶,吸收紅色養分。
校園環境方面可以通過紅色人物雕塑、紅色背景墻等景觀形式為校園增添紅色文化氛圍,讓學生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中受到感染。開展“追尋紅色回憶”的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紅色記憶,感受紅色歷史的精神洗禮,在尋找紅色回憶的過程中認識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抓住重大時間節點的機會,例如大學生藝術節、國慶節、七一黨的生日等,創辦紅色主題的文化活動。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技術,通過圖片、影視、實物展示、文字書籍、藝術展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展示紅色資源的魅力,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參與。藝術類大學生,日常參與和觀看各類演出的機會較多,把紅色資源融入到演出作品中,形式多樣,如音樂、歌唱、舞蹈、演奏等等,在藝術的氛圍中接受紅色教育,感官沖擊強烈,直達心靈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5.3 開拓網絡教育陣地,創新網絡紅色文化內容
信息時代,大學生是網絡的“常住民”,開拓網絡教育陣地,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勢所趨。紅色資源融入網絡教育陣地,要吸引現代藝術類大學生的關注,單純的做紅色文化的宣傳的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直接的將課堂紅色內容照搬照抄,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自然不會過多的關注。因此,網絡紅色教育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加以創新,要結合當下大學生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融合當前流行文化元素,吸引學生的興趣和目光。我們可以將紅色資源中的經典事件、重要內容單獨提取出來,融合流行的時尚元素,在保留原有精神理念的前提下進行表現形式的再加工創作,以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如微電影、微直播等當下流行的文化傳播形式加以呈現。網絡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也帶來的機遇,讓紅色資源占領網絡文化陣地,讓學生在網絡沖浪的過程中接受紅色氛圍的熏陶,長此以往,紅色文化必然會在學生內心中生根發芽。
6.結語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生在學校中,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養的培養。我們作為一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走在研究與探索的路上,傳承中國文化,將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發揚光大,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重點工作內容,培養德才兼備的藝術類人才,是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李艷.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38-40.
[2]申淑征.紅色經典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途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2):212-216.
[3]廖小琴.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研究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20(06):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