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連棟
摘 ?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思政課與專業課在課程育人方面協同一致,在各自領域發揮主渠道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共搭平臺、相向同行。高校思政教育要與高校相關行政、教輔、后勤等職能部門聯合開展合作育人模式,創新育人機制,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在育人范圍、育人主體和育人方法方面協同創新,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整體優勢。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作 ?育人 ?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a)-0214-03
Abstract: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in coordination in terms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y play the role of main channel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and build a platform and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gether in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unite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logistics and other related functional departments in educating people mode and the innovational education mechanism. The courses always insist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regard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as the goal. In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scope, subject and metho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痹趯Υ髮W生進行教育培養時,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高校教學管理、學生服務、行政后勤、黨團學工和行政職能部門都有聯合育人的責任和義務,創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統一協調、聯合行動,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創新協同育人機制,發揮協同育人的整體優勢。
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協同育人機制,就是要在高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頂層設計,發揮高校教學、教輔、行政和后勤等各個職能部門整體合作優勢,在教書育人、學生服務、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組織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協同并進,共同做好對高校大學生的教育工作。
1 ?教書育人
高校教學中,不論是思政課還是專業課教師,都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要求,過去有一種誤區,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的任務,與專業課教師無關,在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忽視、漠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弱化甚至污化思政課的言論,大大消解了思政課的教學實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育人中,思政課教師著眼于打造精品思政課,創新思政課專題化和問題導向式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應用移動互聯網媒介,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創建學生喜歡聽、愿意上、有收獲的思政金課。專業課教師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思政理論的育人要素,結合專業課特點努力建立“課程思政”,在專業課授課中把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價值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課程,發揮專業課思政教育的隱性功能,各門課程協同發力,在教書育人環節中發揮協同育人效能。
2 ?管理和服務育人
大學生的學生生涯中,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生接觸的學校各個教學管理部門,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同時也要注入培養教育學生的職業動能,在管理過程中實現育人價值。教務處、學生處是學生接觸最多也是負責管理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完成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屬性,放低管理者姿態,提高服務意識。學校食堂、浴池、宿舍等后勤管理部門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服務”的人本理念,開展網絡問卷和走訪調研,完善服務規章制度和操作細則,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學生正當需求,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校中家的溫度,激發學生愛家、愛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提高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把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在工作實際中體現教職員工的職業素養和師者風范。樹立服務意識、研究服務對象、創新服務方法,把管理服務工作做實做細,明確管理與服務的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高校教育職能部分管理工作貫穿于學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須臾離不開相關后勤保障部門的各項服務工作,被管理者和受服務對象均為大學生,在管理規則制定和服務意識提升方面考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3 ?科研育人
教學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過程中關注學生成長成才,研究學生心理發展、社會化成長和代際溝通表象,從中探討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現狀,為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打下理論基礎?,F在大學生已經進入00后時段,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選擇與過去大學生有很大不同,他們是網絡原住民,信息獲得方式和途徑多元,個性張揚,反對說教和硬性灌輸,善用網絡技術、喜歡網絡社交和網絡語言,在網民群體中不論是年齡結構還是職業結構中均占最高比例[2],這需要高??蒲泄ぷ髡咄度敫嗑﹃P注和研究他們,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論支持,為有效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論,為高校協同育人發揮智力支撐作用。在教研教改過程中關注受教育對象,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和體察學生行為特質,對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印記進行群體性調研,以此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教研教改。
4 ?實踐育人
高校大學生實踐教育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涉及專業課和思政課兩個層面。在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有機結合。一方面,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思政教育的必然環節,在不同思政課程中占據一定比例學時,開展實踐教學時與學校團委組織的全校大型活動如紀念“五四”青年節、“一二·九”運動等相結合,引起學生足夠重視。另一方面,學校黨團、社團開展學生活動進行設計和要求時注意彰顯思政教育內核,提高活動的內涵和意義,雙方在實踐育人工作中加強聯系、密切溝通,強化高校協同育人中實踐育人效果。在專業課社會實踐中,授課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踐行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課社會實踐之中。
5 ?組織育人
各院系進行學生管理時注重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提高學生自立自強能力和自律精神,通過建立自管會、互助會、舍務管理委員會等學生自治組織,促進學生廣泛參與校園生活和公共事務管理,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高,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揮重要作用。學生自建讀書角、外語亭、創意學習空間等公共生活和文化空間,融會習慣養成、文化熏陶和社區服務于一體,這個過程中活動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自治、組織管理過程中體會主人翁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各個相關職能部門在組織管理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和政策支持,實現高校協同育人中組織育人功能。
學生進行組織活動中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尤其是各種自治組織成立之初,關于組織性質、成立目標、規章制度制定、學生活動內容、組織管理和換屆選舉流程等都需要老師全程關注與指導,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參與者都有所收獲,這是組織存在的前提和組織生命力持續的保證。
6 ?結語
創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是新時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各部門統一協調創新聯動,在“三全育人”中發揮整體協作優勢,在育人模式和方法中積極創新,發揮各自作用和激發整體合力,在學生學習、生活、實踐和活動的方方面面注重細節,無時無刻在潤物無聲中完成育人工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向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20,36(1):125-126.
[2] 伏小剛.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探析[J].文教資料,2020(3):171-172.
[3] 王春燕.協同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6(2):69-70.
[4] 周國橋.試析“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共青團改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12):69-70,86.
[5] 劉興平.高?!按笏颊备窬值睦碚摱ㄎ慌c實踐建構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4):104-108.
[6] 鄭俊玲.高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分析—— 兼論專業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問題[J].宏觀經濟管理,2017,12(1):157-158.
[7] 李建偉.“大思政”視域下的高校輔導員角色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12(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