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玉
摘 要 相較于傳統的數據庫管理模式,大數據具備超高的信息采集、分析、存儲和管理能力,還能夠兼顧數據信息來源真實性和潛在價值性。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充分發揮智能分析作用,為高校提升業務能力和決策質量提供信息支持。本文以大數據的應用為研究背景,分析大數據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影響,并針對高校強化財務管理工作提出相關的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 大數據背景 高校 財務管理
一、大數據基本含義與應用意義
大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數據處理模式,其應用價值來源于數據分析環節,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隱藏的、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并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當中,以創造經濟價值作為管理目標。現階段,在大數據不斷普及與應用的當下,大數據已經逐漸成為國家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驅動當今社會的發展,而高校作為國家科研創新的一線單位,大數據的技術發展必然會延伸到高校財務管理領域,將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向科研、教學、學生等方向拓展。通過大數據的應用,不僅可以優化高校財務管理模式,還能夠有針對性地改進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對于高校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數據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一)財務分析方面
數據分析是大數據應用的主要功能之一。與傳統的數據分析存在差異,高校以往的數據分析工作都是以事后分析為主,即對已經發生的業務活動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而大數據分析具有前瞻性和預測性,是對尚未發生的業務活動及決策事項進行分析。同時,高校財務會計在會計核算與數據分析過程中,由于財務報告編制時間較長,且反映的是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財務報告信息的滯后性給企業決策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大數據采集和獲取的信息更加廣泛,不僅包括歷史數據,還能夠結合外部環境預測未來,并從大規模數據中采集出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專項分析,極大地提高了財務分析工作的準確性,對于高校決策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據處理方面
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將原本儲存于不同數據庫及管理模塊的信息數據串聯起來,實現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共享和互通。從高校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不同的財務數據通常儲存在不同的管理系統中,例如固定資產、圖書、房屋等數據主要存儲在資產管理系統中,員工個稅繳納、教職工薪資、社保繳納情況等數據儲存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在這一情況下,對數據的共享與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將分散在不同系統中的財務數據高效整合起來,為后續的數據加工與數據分析奠定基礎。另外,大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應用,可以對不同系統和平臺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對比,有效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例如在財務報銷業務中,大數據技術能夠自動查驗增值稅發票的真偽,并避免重復報銷等行為,極大地提升財務處理效率。
(三)財務流程方面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僅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需要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再造,創建全新的工作方式。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聯通在數據快速處理的基礎上,增加了數據的傳播性和存取性,極大地提高了作業環節運行效率。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上報賬活動,壓縮審批鏈條,將審批業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有效解決“簽字難、報賬難”的問題;同時,將報賬審批權限嵌入系統審批流程,可以避免越權審批或漏簽等現象,嚴格執行財務審批環節,有效提升高校的資金管控能力。
(四)財務人員方面
自2019年1月1日起,高校與其他事業單位一樣,正式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這使得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要同時執行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對財務數據和預算數據分別編制數據報表,使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而大數據環境下,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會計科目伴隨項目執行和資金結算工作自動生成相應的會計憑證;同時,高校的票據管理業務、電子繳費業務以及綜合查詢等,都可以在信息系統中統一處理,教職工和學生能夠實現異地辦理財務手續。大數據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能夠使校園管理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構建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
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立足于戰略高度,對高校的各項作業環節與信息管理模塊進行整合,通過統一規劃、設計與運行,搭建全面覆蓋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高校要將信息化應用納入預算范疇,針對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配備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在給予資金支持的同時,結合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事先做好系統功能布局與設計,并制定統一的數據處理標準化流程,指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其次,明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框架內容。將系統分為4個功能板塊,包括業務處理、用戶自主服務、數據集成共享以及基礎功能設置。其中,業務處理模塊主要處理財務相關業務,設計內容包括會計核算、收費管理、支付結算、報表編制、薪酬管理、財務報銷、預算管理、一卡通管理等;用戶自主服務模塊主要服務教職工和學生,具體內容應當包括網上繳費、個稅申報、教職工信息管理、學生信息維護、財務信息查詢以及網上報賬等;數據集成共享模塊涉及高校資源管理和業務活動,系統框架設計應當包括科研系統、教務系統、學生系統、資產系統、人事系統以及后期系統等;基礎功能模塊主要服務信息系統運行,為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因此,該模塊主要包括互聯網、服務器、數據庫、智能終端、安全防護層等。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才能為高校數據處理和信息交互提供良好的平臺。
最后,高校要基于業務流程的差異性,實現財務管理系統與教務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以及人事管理系統等模塊的對接與整合,確保各項數據能夠互通共享。在各項信息的錄入、采集、分析、匯總與報告中,提高信息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滿足高校管理層、教職工以及學生等相關人員對信息數據的需求。
(二)優化財務管理流程
在大數據背景下,將“互聯網+財務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應用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可以通過優化財務管理流程解決管理效率低、手續復雜等問題,有效提升財務管理質量。具體來說,大數據技術可以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設置繳費系統。高校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在學校官網或微信平臺上自助繳費,高校財務部門也可以在該平臺上查詢學生姓名、專業、學號、身份證號、學費信息以及繳費進度等,有效縮短繳費流程。其二,設置網上報賬系統。相關部門人員可以利用網上預約報賬系統填寫報賬信息,包括報賬項目、報賬時間以及報賬金額等,并將項目相關的憑證發票轉送至接單窗口,快速完成報賬業務。其三,設置薪酬發放系統。該系統具備賬目自動核對功能,經核對審批以后,系統自動將發放的薪酬資金轉入教職工個人賬戶收入類,還可以對績效和獎金等費用項目進行區分。
(三)加強信息風險防范
高校在大數據背景下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網絡安全問題。為了避免信息化應用風險,高校一方面要做好網絡外部防護,即通過設置防火墻或應用數據加密技術等,預防外部病毒入侵或系統攻擊等問題;同時,高校的技術團隊要定期對系統進行網絡病毒查殺,排除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因素。另一方面,從網絡內部防護層面來說,高校應當以管理層級和部門職能為依據,對數據獲取和頁面登錄設置身份識別程序,限制訪問身份與訪問次數,避免人為泄露或篡改信息。在外部防護與內部管理的共同作用下,全面維護信息平臺的安全和穩定,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四)實現會計職能轉型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財務會計的工作范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較為簡單基礎的工作,可以移交給信息系統完成,財務會計則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職能轉型層面。具體來說,要從財務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不僅要掌握基礎的財務管理知識與計算機操作技能,還要深入一線業務活動,了解教育政策改革趨勢、特色專業發展方向以及戰略教育目標執行進度等,參與高校的項目決策、預算執行以及績效考核工作等,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分析和預測職能。
四、結語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必然會給各行各業帶來強烈的沖擊與巨大的發展機遇,而高校作為人才聚集地,在教育體制改革發展進程中,必須主動適應外部環境,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高效發展綱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實踐與應用,對財務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再造,發揮信息技術對高校教職工與學生的服務作用,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為青島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少娟.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路徑探析[J].當代會計,2020(03):120-121.
[2] 羅浩潔.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研究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8(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