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冰
摘要:話劇演員應當在舞臺上將劇中人物形象鮮明表現出來,呈現話劇表演節奏,讓觀眾如身臨其境,體會到劇中情節。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表現內容切入,分析演員主要是通過形體行動、心理行動及言語行動為觀眾呈現人物性格特點,以此為基礎,結合話劇表演創作節奏影響因素,提出演員節奏控制措施,以期為話劇演員的表演創作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話劇;表演創作;節奏控制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180-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22
一、前言
話劇作為特殊表演藝術的一種,通過編劇、演員、導演、燈光及服化道綜合呈現此藝術,每個環節均有節奏體現。而在整個過程中,演員作為體現節奏的主體,通過自身嫻熟表演藝術,將不同時代的信仰、文化、生活及人性傳達給觀眾,蘊含著對生活的感悟。在表演創作中,演員主要是借助肢體、聲音、語言等方式烘托氛圍,把握節奏,表現情感,節奏已經成為將觀眾與演員聯系起來的重要橋梁,需要每位演員均對此認真思考。
二、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的表現內容
(一)形體行動
話劇演員形體包含行、走、坐、立等內容,每個細節均可用以控制表演創作節奏。在外部形體行動下,構成了階段性、連續的過程,可為表演創作而服務,以手、頭發、眼睛、腳等傳遞情感,將節奏控制作為表演創作的部分內容。形體行動是在某一環境下任務的外在表現,受到不同情感與內心情感影響,需做到環環相扣。如塑造王子形象,則無論何種境遇,均應當展現出其高貴氣質,甚至可以是傲慢的;塑造小流氓,形體表現是松松垮垮,懶散的①;一個酒鬼的形體行動是不協調的,節奏較為混亂;一個開朗活潑的少年,則形體節奏幅度可大點,舉手投足間透著明快的氣息。
(二)心理行動
心理行動節奏也可稱之為內部行動節奏,是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的快慢、強弱與張弛。此行動作為外部行動的基礎,從內部行動節奏控制外部行動節奏,以外部行動承載內部行動,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溝通。因此,離開外部行動僅談內部行動無法與其他人分享內心世界,而僅談外部行動離開內部行動,則只能獲得沒有靈魂的殼子。只有尋找到人物的內心變化、情感烙印,方能將其從內部轉化為外部節奏,讓觀眾看到人物形象。
(三)言語行動
話劇表演中言語行動節奏即為舞臺說話節奏,能夠在規定情境下讓觀眾產生共鳴,影響舞臺對手,讓其做出判斷,激發情感。言語行動十分重要,能夠傳達角色的性格、身份、內心活動及情感等信息,是觀眾了解角色的重要載體,且語言行動要求有感染力,要注意音長、音高、語音、語調等,利用聲音的變化,準確把握節奏揭示劇情發展與人物境遇變化,體現出人物和環境、人物和人物的關系,展現人物終極以階段性目標。
三、話劇表演中影響節奏的要素
(一)作品風格
不同時代作品傳達的主題與思想不同,通常會受到話劇編劇與導演影響。演員在二度創作中,由于自身素質差異及理解劇本程度不同,表達情感也就不同,影響了表演創作節奏。可見,不同人在詮釋一個角色會使用獨特表演方式,根據規定情境與自身對人物的理解實現二度創作,形成節奏差異。
(二)規定情境
部分特定時期話劇作品具有固定表達主題與思想,所以要求演員在特定情境中進行表演創作。演員一定要考慮原有規定情境,其中囊括社會背景、時代特征、劇情走向、人物關系及故事情節等要點。并且在表演創作中,舞臺、服裝、燈光、音效等均對其角色創作與節奏控制具有一定制約,為了能夠將故事場景真實還原出來,則需要服從特定情境制約,不能混淆人物時代關系與角色性格,方能展現劇情發展脈絡②。
(三)導演的作用
話劇導演作為作品幕后引領者,對于演員舞臺表現、話劇表達方式及整體風格具有重要把控作用,是掌控全局的操縱者。按照導演中心制,演員主要是依據導演審美觀念與創作意圖表演角色,如若脫離幕后操縱者,僅獨立發揮,則易脫離軌道。導演是以全局出發,客觀評價演員不到位地方,予以針對性指導,以調整演員節奏,保證與整體作品相符合。而演員則應當尊重導演要求,但不能成為“傀儡”,須有自己的理解。
四、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控制的措施
(一)以整體節奏統轄具體的節奏
在《話劇表演藝術概論》中指出,演員表演中整體節奏作為其重要問題,其對細部節奏具有統轄作用,讓演員能夠在表演中掌握整體節奏感,保證表情、語言、歌舞與動作均與整體節奏相統一。以此可知,在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把握作為重中之重,演員應當具備整體節奏感,從認知角色行動線索、發展過程、導演闡述到排練演出,此節奏感是在話劇表演創作中每位演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特質,貫穿于表演創作始終③。如,在《尋找春柳社》時,三個先后登場指導導演節奏明確,從趙導演登場,此為導演盡管為老導演,但在談及話劇中仍然興奮的像年輕人,又不時老導演權威感,從開始教導學生到向“春柳社”鞠躬,首先演員要展現出整體老年人節奏,在教育引導學生中,凸顯出導演的認真嚴肅,肯定“話劇的品質是真實”觀點,希望借助自身努力讓學生尋找到“真實”含義,明確話劇的品質。當看到學生誤解“真實”時,他語調變得激昂,加快了外部行動節奏。王綿綿說:話劇不就是玩嘛!導演情緒達到頂峰:中國話劇不能玩兒!之后趙導演對話劇心灰意冷,惋惜感嘆:中國話劇……完了!一系列舞臺行動整體節奏感強,且每個階段節奏均是為整體服務,此種節奏不是一成不變,與規定劇情相統一,達到了最終表演目的。之后錢導演與孫導演商量,盡管整體節奏并無過大起伏,但也會在劇情發展下不斷變化,此種小幅度節奏變化要求演員能夠把握角色節奏感與細部節奏,方能完善整部戲的節奏線索,推動劇情從發展開端到高潮尾聲。
(二)把握藝術規律
話劇在表現過程中節奏會出現起伏跌宕的特點,此種狀態存在于劇情發展與揭示中,在于演員表演形式上。整體節奏主要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與結局,以此為基礎,每一階段還能分為若干小片段,無論是宏觀概括還是圍觀片段,均存在相應藝術規律,吸引觀眾④。演員應當把握此規律,為話劇增添吸引力與生命力,在聽完導演闡述話劇劇本后,分析角色預期相關任務行動線索,明確人物內心變化,細致的尋找節奏起伏藝術規律,找到存在此規律的存在原因,即舞臺行動目的,為表演創作提供輔助作用。
演員在此過程中應當明確重點,是在節奏起伏中著重表現部分,即劇情發展揭示中明確劃分重場戲,演員應當尊重導演與劇作,加強對重場戲的把握,將重場戲表演放在突出地位,加強此部分表現能力,對內外部行動合理規劃,有意識的將非重場戲節奏表現削弱,讓節奏起伏不僅在劇本中,更要在舞臺上直觀立體的展現出來。
(三)明確人物的性格節奏
在話劇表演創作中,演員需要塑造一個個真實鮮明的形象,人物形象塑造過程就是演員表演過程,將由演員主導,以舞臺行動方式展現出來。在當前主流話劇表演中,人物性格與形象塑造通常不會客觀描述,而是通過舞臺行動展現其性格特征,人的性格是在實踐與生活中逐漸形成,劇本人物性格則在于情境中角色行為處事方式或習慣等行動方式,以此感受角色性格特點。話劇規定情景中,人物角色不同性格,其行為方式所展現的節奏特征也有所不同,演員應當把握角色性格和節奏的聯系,方能有效對舞臺行動進行安排,體現出獨屬于角色的舞臺節奏,讓觀眾看到人物內在形象,貼近角色內心。
如,在《點頭Yes搖頭No》中,張小盒作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演員通過節奏變化展現出來,涉及到演員形體與言語行動。此劇情中張小盒為普通辦公室職員,以個人獨白形式描述其性格及經理,展現了角色平凡卻充滿希望。演員在表演中不能僅依賴他人敘述,應當以不同形式展現張小盒的單純可愛以及其對愛情的希望,尤其是在經過幾番起伏后,喊出“Nao,我喜……我愛你”,應當通過此呼聲將其內心激烈展現出來,讓觀眾體會情緒張力。
(四)體現幽默感與趣味性
在話劇表演創作中,不僅要求演員掌握整體節奏與人物性格,還要求其把控節奏幽默感與趣味性,是當今多樣化合市場化話劇形式對演員提出的要求。話劇表現形式眾多,很少僅單純出現戲劇或悲劇,而是糅雜了眾多形式,通常表現為先悲后喜、先揚后抑、先喜后悲或先抑后揚等,演員需以此為依據,掌握表演創作的節奏趣味性,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做到表演走在觀眾前面,以免觀眾已經預見后續行動,節奏趣味性也需要注意呈現的舞臺節奏與觀眾心里構成反比,讓觀眾能夠在有意中預見和演員以外形節奏表演成為鮮明對比,提高觀眾興趣。而幽默感則是具有人文特征與時代特征的,是演員通過對當今社會信息了解后,與規定情境相結合呈現出各方面元素表演創作,與觀眾產生共鳴。演員為體現自身主觀力量,則需要深入研究當前話劇形式、藝術潮流,將自身感悟融入到話劇表演中,盡量呈現節奏幽默感與趣味性,以凸顯話劇時代精神,傳承并發揚話劇藝術。
五、結語
綜上所述,話劇作為一門實踐藝術,主要是以演員為表演主體,揭示劇情發展、人物形象。而在話劇表演中,其易受到作品風格、規定情境及導演影響,應當通過以整體節奏統轄具體節奏、把握藝術規律、明確人物性格節奏、體現幽默感與趣味性的方式,結合實際話劇情節,采取科學表演創作方式,為觀眾呈現出更多優秀作品。
注釋:
①曲先壯,陳陽.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表現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23):185-186.
②苗軍.戲劇舞臺表演中對節奏的巧妙把握分析[J].人文天下,2019(16):10-12.
③周津菁.尋找明快的戲劇節奏——談現代川劇《金染坊》實驗演出的編導藝術[J].四川戲劇,2018(03):57-61.
④楊涵.從理解作品到表達作品——試談戲劇臺詞藝術的創作過程[J].四川戲劇,2017(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