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材是教師授課教學、學生學習考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證,教材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長期以來,高校教材建設主體不明確,出版單位在高校教材建設中的職能和作用不清晰,制約了高校教材建設的質量。高校教材建設應當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下,不斷創新建材建設理念,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教材建設之路。
關鍵詞:高校教材建設;主體;出版單位;理念;法學教材
中圖分類號:G239.2;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15-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47
一、前言
高校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根本,也是教師教學的基礎。高質量的高校教材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因此,無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還是高等學校,都越來越重視教材建設工作。
二、高校教材建設的主體
高校教材建設的主體是多元的,其不僅包括教材編寫人員,還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校教務部門、出版單位以及教材使用人員。高質量教材的建設,離不開各參與主體的共同努力,但是筆者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搜索整理,發現我國對于教材建設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編寫人員這一主體,鮮有研究提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校教務部門、出版單位等主體對教材建設的作用,尤其是對出版單位的職能研究僅僅局限于選題審查和文稿編校等編輯出版環節,這種認為教材體系的構建和內容質量的提升完全取決于編寫人員的觀點,以及將其他參與主體尤其是出版單位和編寫團隊割裂的做法,都不利于高校教材建設和教材質量的提升。
本文將出版單位作為教材建設的重要主體引入教材建設研究,有助于明確出版單位在教材建設中的定位、職責和作用,發揮出版單位在選題策劃、編寫人員遴選、體例結構安排、教學輔助資源的配套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
三、出版單位在高校教材建設中的職能與作用
以往實踐中,大多數教材主要由編寫人員主導完成,高?;蜓芯繖C構的行政領導統籌規劃,具體的編寫工作劃分單元版塊后分配給多人,而參編人員的學術風格、學術水平不盡一致,再加上教材編寫激勵機制不完善、編寫人員精力投入不足,往往導致教材體系略顯混亂、編寫風格不盡統一,甚至有些學術觀點前后矛盾。出版單位在收到書稿后,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僅在編校細節上下功夫,較少參與教材建設的全過程。
一段時間以來,較多出版單位努力改變過去僅僅被動接受已完成書稿,只注重書稿的編輯加工與裝幀設計等出版流程的工作局面。認識到出版單位在教材建設過程中的前期、中期、后期主動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逐步提高出版單位在教材編寫前期的參與度,主動參與教材的選題策劃,即編寫人員的遴選、寫作主題及大綱的擬定、教材內容的取舍、體例格式的設計等以往出版單位參與度不高的工作,加強與教材編寫人員的互動交流。
其次,加強教材建設的中期管理,即出版流程的管理,提升編輯加工、裝幀設計以及生產印制的質量。
最后,建立教材出版后的跟蹤、反饋制度,通過對讀者的跟蹤以及市場調查,了解市場反饋的信息,出版單位將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并及時反饋給編寫人員,以便根據市場的要求及時修訂教材,促進教材內容的完善和質量的提升。
四、高校教材建設應當遵循的理念
1.???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的基本思想原則。①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強調:“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雹诟咝U軐W社會科學教材建設同樣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于教材研究和教材編寫的全過程”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全面、準確地把握中國國情、闡述中國問題、彰顯中國立場、體現中國智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要“把牢政治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始終,體現在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雹?/p>
2.??? 高校教材建設應當貫穿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編寫理念。相較于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本位,如今的教學更應該體現以“學生”為本位,以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獨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為目標。因此,在教材體系結構和內容側重上應該有更多開放性、思辨性和實踐性內容。此外,再好的教材也不能成為課堂的全部講稿,教師自身的學識、教學經驗以及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是無法替代的,授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專業特色、培養目標以及自己對本學科的認識,以教材為基礎組織講課內容,創造屬于自己的講稿。因此,高校教材應當重點闡述學界通說,同時對不同的學術觀點予以簡要梳理,并指明向不同方向延伸學習的方法和渠道,為不同類型的讀者、不同風格的教師、不同學習目的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
3.??? 高校教材建設要適應教學方式的變化。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資源的海量擴張,像傳統教學方法那樣將被壟斷的信息傳授給學生已不再可行,現在需要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要將知識傳授轉化為能力訓練,教學重心應當從“教”轉變為“學”。因此,適應教學改革的新型教材應當是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充分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新型教材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獲取、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法學教材的建設思路
1.??? 應對我國司法職業和法學教育改革的新動態,創新編寫符合改革動態的法學教材。隨著我國司法職業和法學教育的改革,原有的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材已顯滯后,伴隨著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的普及,不僅傳統教材中應當納入更多有關案例分析和專題研討的內容,單獨的案例教材和實踐教材也應當成為傳統教材的補充并占有重要的位置。符合改革動態的法學教材要融理論知識教學與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為一體,將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法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符合改革動態的法學教材要充分結合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模擬法庭、診所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引領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社會。
2.??? 注重法學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的教材建設。當前,除了傳統的法學學科以外,涌現出了較多法學交叉學科,諸如法學與經濟學、法學與新聞學、法學與社會學、法學與工商管理等交叉學科,這些交叉學科衍生出了法經濟學、法治新聞學、法社會學、法商管理學等新興學科,這些學科有著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生命力。由于是新興學科,相關學科的教材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出版單位應當具備敏銳的嗅覺,及時撲捉法學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等熱門學科的相關信息,適時推出法學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的相關教材。
3.??? 法學教材的立體化、信息化建設。立體化法學教材,是從法學教材的層次性出發,打破以往“一本式教材”的模式,按照內容將法學教材劃分為主教材和輔助教材兩個部分。其中,主教材以法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為主要內容;輔助教材包括教學參考書、法律法規匯編、案例研習、學習指導叢書等教學輔助材料。立體化教材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其不僅包括傳統的紙質教材,也應包括數字化平臺。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法學教材的編寫也應當實現信息化,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和多媒體工具,形成以紙質教材為基礎,以數字化平臺(多媒介、多形態和多層次的教學資源)為輔助的立體化教材。既然有了數字化平臺的輔助,那么傳統的紙質教材應當趨于更薄、內容更加精煉,紙質教材上以附二維碼圖片的形式跳轉到數字化平臺上的對應內容。數字化平臺上的內容除了可以涵蓋上述輔助教材的內容外,還應當包含音視頻講解、電子課件、師生溝通交流板塊和練習檢測反饋板塊等。
六、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均闡述了教材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其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在教材編寫、推廣、使用上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調動學者、學校、出版機構等方面積極性,大家共同來做好這項工作?!雹?/p>
由此可見,要做好高校教材建設工作,首先,要立足我國國情,確立正確的教材編寫理念;其次,要充分調動教材建設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積極發揮各參與主體的職能與作用。
隨著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國內教材建設的研究必將迎來新的春天。筆者認為,今后教材建設研究的趨勢應當是高品質教材建設的回歸和傳統教材與數字化、立體化教材的融合發展。
注釋:
①顧海良.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遵循[J].中國大學教學,2019(7-8):5.
②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③顧海良.教材體系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關鍵[N].光明日報,2017-10-24.
④錢麗欣,余慧娟.加快推進課程教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訪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J].人民教育,2020(05):15.
⑤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
作者簡介:闞明旗,男,山東莒縣人,副編審,研究方向:法治文化、法治新聞。